拨动情弦 互享课堂

2009-07-27 07:31张志芳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09年4期
关键词:有情冰面天鹅

张志芳

教学是一门艺术,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情感性决定了语文课堂的永恒旋律——情到深处自然浓。

文袍蕴了人们的情感:一个个故事是心灵的诉说,一首首诗歌是情思的抒发,一则则寓言是智慧的结晶……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他们充满渴望,充满好奇,充满幻想,他们的生命是灵动的,他们的情感是鲜活的。教师是课堂教学的指导者,知识、经验、阅历,一切皆已积淀成情感,毋庸置疑,情感更是最丰富的。既然教师、学生和文本这三大教学的主客体皆是有情之物,而听、说、读、写训练的过程就是情感活动的过程,因而,语文课堂又怎一个“情”字了得?语文教学,只有将教材的创作情感、教师的教学情感和学生的学习情感三者沟通、融会,形成强烈的情感共鸣状态:学生思维积极,情感投入,在师生对话与交流中,常常碰发出创造的火花,在彼此交流中激情飞扬……这样的课堂才是最美的,才是永恒的。

情感,在课堂前奏潜心孕育

感人心者莫过于情。因此,在每堂课前,教师首先要静下心来并潜心研究文本,投入自己的真情实感,施展自己的能力和实力。用理性思考去点燃内心的情感火苗,让它迅疾地燃烧起来,张扬起来,蓬勃起来。然后带着这一份热量、能量和光亮走近学生。学生学习情感的生成有时是自然而然的,有时则基于教师的引导和点拨,语文教师要善于把握和利用语文学科独具的特点来设计教学,依托情感传递的载体——知识的小舟,选准动情点,谋求精彩生动的方式打动学生的心,激发学生的情,使作品与学生发生共振共鸣。手捧《天鹅的故事》(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的第七课。主要讲了一群天鹅为了生存,在一只老天鹅的行动的感召下,用自己的身体破冰的神奇壮观场面,反映了天鹅勇敢奉献、团结拼搏的精神。全篇文字优美,叙述清楚,情节感人,引人思考,给人启示。)我感受到了语言文字向读者发出的巨大力量。我被老天鹅的勇敢、奉献以及天鹅群的团结、拼搏精神深深地震撼住了。因此。我希望自己做一个传“情”的使者,用自己的感动带领学生走进教材,用自己的理智带领学生超越教材,展开想象,训练思维,与学生共同接受一次精神的洗礼。

情思,在教学过程中倾情演绎

课堂教学并不是教案的演示,语文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情感流动的过程。有真情付出,才会有心灵交汇;有情感体验,才能与文本对话。因此,课堂教学的精彩,需要教师带着饱满的热情讲课,做到情动于衷,形显于外,情思应贯穿于“导”“读”“讲”等一系列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处处感受到一种无处不在的情绪感染。这里不妨请看一例——《天鹅的故事》教学片断:

师:同学们,老天鹅在冰面上这腾空而起的沉重一击,这像石头似的沉重一击,用的是什么武器?

生:它用的是胸脯。

生:它用的是翅膀。

师:是啊,它用的是胸脯和翅膀,用的是它的血肉之躯啊!这一击下来,你能体会它的感觉吗?

生:那是钻心的疼痛。

生:那是刺骨的寒冷。

师:此刻,你想说:[出示:这是一只——老天鹅!]

生:这是一只勇敢的老天鹅!

生:这是一只顽强的老天鹅!

师:同学们,让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回到30年前的贝加尔湖畔,去亲眼目睹天鹅破冰那惊心动魄的一幕![课件,动画:一只老天鹅一次次腾空而起,用身体撞击冰面。接着响起音乐《俄罗斯上空的天鹅》。]

师:同学们读懂了老天鹅的行动,然而你们是否明白它的心、它的情?

看着长途跋涉,饥寒交迫的老天鹅,一次又一次腾空而起,看着老天鹅用自己的胸脯和翅膀作武器,一次又一次扑打厚厚的冰面,你们是否要问:老天鹅啊老天鹅,难道你没有看见冰面上那斑斑血迹。不怕那钻心的疼痛?老天鹅啊老天鹅,你为什么不命令年轻的天鹅行动,何苦自己身先士卒?

请你当一回老天鹅的代言人吧?选择其中一个问题写一写吧!

“入境始与亲”,在此教学课例中。教师不仅用激情唤醒学生,还借助换位思考、移情体验的方式引导学生披文人境,带领学生置身其中,进入角色,将心比心,帮助学生获得真切而深刻的情感体验,拨动心弦,进人情感共鸣状态。学生将老天鹅勇敢顽强、舍生忘死的精神深深扎根于心中,必将升华为爱护动物的行为。

如果我们把一堂课比作一份作品的话,那么,一堂成功的语文课也必然是倾注了师生共同的情感的。心中有情,我们的课堂就会未成曲调先有情;心中有情,我们的课堂才会教师、学生“相看两不厌”;心中有情,我们的课堂定能奏出华美的乐章,如一泓清泉淙淙流淌,似一曲牧歌悠远绵长……

猜你喜欢
有情冰面天鹅
冰面下
冰面上
在天然冰面上滑行
“浙”里有情,“宁”有大爱
愿你2020有情有钱没病没灾不后悔
落红有情
冰面精灵
“热跑”天鹅
天鹅之死
笔,是有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