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特色文化引领班集体建设

2009-07-27 07:31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09年4期
关键词:特色理念班级

蔡 永 王 林

每一位班主任在学生的生命历程中,都会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如果把一个班级比作一艘即将起航的船,那么班主任就是具有特殊意义的引渡人,就像一首诗歌中所说,“导向希望,描绘未来。”班主任每接任一个新班,都应该想到:我这个引渡人,将要让这艘船怎样航行,才能尽量避免暗礁险滩,才能让学生在这一段航程中尽量体会生命的意义,尽量享受成长的快乐;并将要把他们带到怎样的一个彼岸,才能让学生的前程更加绚烂。更加精彩。这需要班主任用先进的理念来管理,并引导建立起良好的班级文化。

班级文化的价值

班级文化是在班级同学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形成的,为大多数同学所认同的,并用来教育同学的一套价值体系(包括共同意识、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和准则等),也就是班级在学习、生活以及日常活动中,努力贯彻并实际体现出来的一种大家共有的行为,这包括价值观、道德、精神追求、生活习俗、思维方式等。即在一个班级的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延续性的共同的认知系统和习惯性的行为方式。是班级的灵魂所在,是班级发展的动力和成功的关键。它犹如一束和煦的阳光,照亮每一位学生的心房;它像一个大磁场,以巨大的磁力吸引着学生;它又仿佛是一盏明灯指引着班级发展的方向。一个班级,只有有了文化的引领,才能“实现领先,获得优势”,也才能促进每一个学生最大限度的发展。如果一个班级没有文化,只是盲目地今天做这样,明天做那样,看起来热热闹闹,实际上根本没能“设计并保持一种良好环境”,更不用说“使人在群体里高效率地完成既定目标”了。那么管理起来,只能是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对学生的教育也只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管理。著名教育家魏书生的班里,不论是换座,还是收作业、交作业等,都讲究效率,而这种高效率就是来自于他“依法治班”的班级文化。

班级文化的特点

1有丰富的思想内涵。班级文化应该具有丰厚的思想内涵,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既在宏观上引领班级健康发展,又可以细化为若干个思想作用于班级建设和管理的每一个细节。许多学校都有自己的特色文化,比如清华大学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1914年冬,中国近代名人梁启超先生应邀来清华作题为《君子》的演讲时,曾以此激励清华学子发愤读书。其后,典出《周易》的这八个字被当时清华大学的梅贻琦校长定为校训,并一直沿用至今。原文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止于至善”指通过不懈的努力,以臻尽普尽美而后才停止,即不达到十分完美的境界决不停止自己的努力。他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深厚的历史渊源。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和深化,许多班主任的思想观念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他们拟订的班级文化既具独创性,又具时代特色。内涵也非常丰富。比如“我们班是最棒的。我是我们班最棒的”。这个班级特色文化就可以细化为这样一些思想内涵:(1)“我们班是最棒的”,包含着集体主义思想教育因素,可以开展集体主义思想教育的系列活动,增强集体自豪感,让每一位学生为集体的荣誉而奋斗。(2)“我是我们班最棒的”,包含着培养学生自信心、竞争意识、主人翁意识等思想。(3)两个“最棒的”又可从特长发展、发现闪光点等方面去挖掘教育因素。班级文化好似一条源源不断的小溪,思想的源泉取之不竭。用之不尽。师生把这些内涵于文化中的教育因素分层次、按计划地贯彻执行,班级的发展就会一帆风顺。

2有鲜明的班级特色。班级文化有特色才有战斗力,有特色才有向心力,有特色才有凝聚力。新课程提出我们的教育要培养富有个性、具有时代精神、具备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要实现这一目标。作为一名班主任,必须要有先进的理念,在班级管理中走有自己特色的路,建设出有特色的班集体,这样的集体才会蓬勃向上,显示出无限的生命力,集体中的成员才会个性张扬,显示出无穷的创造力。所以班级文化要呈现自己的风格,在形成班级特色的过程中,不断提升师生的人文底蕴,体现班级管理的养育功能,实现班级文化的升华。但任何一种思想,只有与个别实践有机结合,才能生发出无穷的魅力。班级文化的特色应建立在班级实际的基础上,每一个班级都有自己不同的个性特征和实际情况。所以班主任要认真分析各种情况,从社会、学校、家庭大环境,细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思想、个性等各个方面。综合分析出班级的实际情况,再着眼于学生整体、全面、长远的发展,确立本班的发展理念。这样才能使特色有依托,有支持,使理念的推行有实效。

3体现持续性和发展性。管理首先是实现既定目标的一种过程,它需要“设计并保持一种良好环境”的条件和能够“使人在群体里高效率地完成既定目标”的条件,而且这两个条件需要同时具备,缺一不可。管理既然是一种过程,它相应地具有持续性,在特定的时期内它是由连续不断的一系列活动所组成的,由此也可以理解管理中所发生的各项活动绝不是可以静止不变的,它们也是一个需要不断改进、优化、提高的过程。所以,班级文化一旦确立、构建。就应该在一段时期内持续贯彻,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年龄的增长,对文化内涵的理解越来越丰富,班级文化也应该有所发展,以更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比如,七年级时,响应学校争创“文明班级”的号召,构建了“让文明伴我成长”的班级管理理念,强调对学生基本行为规范和言行举止的教育。可是文明礼仪、行为规范对学生的洗礼还只是浅表层的。还需要有一种载体,深入学生心灵,对他们进行熏陶和浸润,才能将他们培养成一个真正的文明人。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了解,我发现我班的孩子特别好动,很多不良习惯都是由于他们太好动引起的,怎样才能让他们静下来呢?我想起了一句话:“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罗曼罗兰曾说:“我们之所以要阅读,不仅是因为我们要感悟语言,还因为要感悟生活,让阅读成为伴随学生终生学习的生活习惯,让阅读成为他们人生路途所必须经历的精神跋涉。”让孩子在阅读中积累文明,在书香中快乐成长,不正是让他们静下来的好办法吗?于是,在八年级创建一个书香班级就成了我努力的方向。这就使得“让文明伴我成长”的班级文化得到发展,层次有所提高。

班级文化的构建

1在物质文化建设中彰显。班级物质文化主要包括教室的布置以及班级的育人设施等,是班级理念最直观的外在表现形式。我们常常说环境造就人,孟母三迁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无论是种植花草树木。还是悬挂图片标语,或是利用墙报,我们都将从审美的高度深入规划,以便挖掘其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并最终连学校的墙壁也在说话。”我们班主任要在学校已有条件的基础上,积极组织全班学生对教室进行精心“打扮”,让教室的每个角落都彰显班级的文化,营造教育氛围。

2在制度文化建设中贯彻。制度具有强制性。但也具有教育性。制度对学生是一种约束,也是一种引领。有什么样的班级管理理念,就有什么样的班级规章制度,就有什么样的学生,就有什么样的道德观、价值观,甚至人生观、世界观。可见,在班级制度文化建设中贯彻班级管理理念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3在精神文化建设中渗透。诗人巴尔蒙特说:“为了看看阳光。我来到这个世上。”一个班级需要一种精神,班级的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的核心和灵魂。班级管理理念渗透在班级精神文化建设中,弥漫在班级的各个角落,时时刻刻浸润着学生的心灵,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实践、创新的兴趣,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塑造积极向上的班级精神,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4在心理文化建设中扎根。从马斯洛的动机理论我们可以知道:人随着个体的发育成长会逐步出现从低到高五个层次的需要,班级就是满足学生这一需要的场所。在这里,学生除了满足基本生理、安全需要之外,还能获得更高层次的需要。班级管理理念就是通过环境布置、班风建设、活动开展,使全体师生团结一致,大家同甘共苦,风雨同舟,彼此亲密相溶,就像一个大家庭一样,学生能在这里获得情感的需要。同时,学生在班级里自主管理,自我激励,实现自我价值,这就实现了最高层次——自我实现的需要。因此,班级管理理念的构建能够帮助学生在班级生活中实现自我价值,拥有健全的心理和人格。

一个有文化引领的班集体是多彩的、富有魅力的,它具有极大的美育功能,能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审美的熏陶、感染;它还具有强大的凝聚力,让全体师生朝着既定目标快乐前进,去捕捉成长中一个又一个精彩,去收获人生中一个又一个成功的喜悦。

猜你喜欢
特色理念班级
特色种植促增收
班级“四小怪”
中医的特色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完美的特色党建
不称心的新班级
什么是真正的特色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中医理念的现代阐释
班级被扣分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