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中构建有效的师生互动

2009-08-04 09:21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09年2期
关键词:和谐互动民主

曾 琼

【摘 要】 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是构建有效互动的基本前提。这就要求教师要做好角色定位,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要重视教师和学生之间积极充分的情感交流,师生双方,特别是教师,在互动中保持关注课堂有锻炼学生的机会,以达到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构建有效的师生互动。

【关键词】 有效 互动 宽松 民主 和谐

一、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是构建有效互动的基本前提

1.教师的角色定位问题

回忆自己走过的十几年读书生活,我的老师只把自己更多地定位为管理者和控制者。为了维持课堂纪律和课堂教学,学生一般不允许发出信息,他们要听从教师的指令,允许做什么,不允许做什么。在互动中教师更要求自己的行为和要求被学生接受和执行,一旦遭到拒绝会倾向于用各种方式包括消极的方式达到目的。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地位难以得到保证,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关系难以建立。

为了建立有效的师生互动,在我的教学实践中我觉得我们教师要转换其角色。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要成为师生良好互动环境的创设者、交流机会的提供者、师生互动的组织者和学生发展的支持者、帮助者、指导者和促进者。因为教师对学生的作用和影响只有通过学生主体的积极参与和反应才能产生积极作用。教师要树立起“一切为了学生”的观念,尊重学生,全方位为学生的发展服务,通过教师的“教”唤起学生的“学”,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一堂好的思想品德课,需要师生的互动来完成,如果只有一方动,我认为这不算是一节成功的课。能够让学生在“自由快乐”的天地里学习,保持师生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关系,保证学生在学习时处于最活跃的状态。我觉得非常重要,它是上好每节课的关键。

2.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要使之有效地进行,就要建立起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师生之间互相理解,人际关系和谐。要改变传统的师道尊严的旧思想,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尊重热爱学生,对学生持肯定、接纳的态度,能缓解学生内心的紧张,从而激发他们的思维和想象力,而学生就会对教师更为尊重、信任,积极配合教学。教师对学生要有信心和耐心,尤其对学困生更要善于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热情。

3.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只有建立起师生之间沟通的绿色通道,才会有教与学之间的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才能为师生互动创造条件。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帮助者,要吃透大纲、教材,把握重点、难点,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在课堂教学的互动中,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活动参与者,他们既是信息的发送者,又是信息的接受者和加工者。要把教师的“一言堂”改为“众言堂”。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保持双向交往,同时也允许学生之间的交往。当然最佳的交往模式是多方位的,即从教师到学生,从学生到教师,从学生到学生,从个体到群体,从群体到个体,从个体到个体,从群体到群体等。小组活动是师生互动的一种比较有利的模式,但并不排斥其他活动形式。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受教育者,需要从教师那里受到教益,得到关心、帮助和呵护。但是,学生是有着自觉能动性的个体,他们有理想、有感情,对于给予自己的教育时时都会产生接受或拒绝、积极与消极、去做或不去做的反应,由此就产生了不同的教育效果。所以,我们必须真正地把学生当成接受教育的能动主体。要启发和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如通过课文的正面说理,以及语录、资料、故事、小栏目、阅读与思考、活动设计等,力求激发起学生的内在心理需求,形成强烈的学习动机,吸引和启发他们主动积极的参与教学过程,在老师的指导下,很有兴趣地积极地学习,并同自己联系起来,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除此之外,和谐的课堂气氛对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能采用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灵活有效的形式,寓教于乐,那么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造和谐课堂气氛方面会收意想不到的效果。在讲解的过程中我给他们看些生动的影像资料,新款的图片展示。或给他们听一些音乐,比如我在讲情绪这节内容时,我先让学生听乐曲《春天来了》和《二泉映月》让学生感受这两首乐曲,带给他们不同的感觉。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创设活跃的课堂氛围等。此外,还有一点很重要的就是我让学生学会问,它对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有着积极的作用。首先,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还要让学生“敢问”,老师要尽量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打破“权威”观念。最后要教学生“会问”,鼓励学生“问得深”、“问得妙”。教学生“会问”,对教师既是一种促进,又是一种挑战。也可以说,教学生“会问”,就是教学生会思考,会分析,会创造。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营造和谐活泼的课堂氛围。

二、重视教师和学生之间积极充分的情感交流

情感是人对现实世界各种事物所抱的不同态度和不同体验。情感对个性心理特征和行为动机都有较大影响,是影响学习者行为和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以及由此产生的心理氛围是促进师生积极互动的必要条件。“亲其师,信其道”,教师把对学生的爱化为一个温柔的眼神、一个会意的微笑、一句暖心的话语、一个赞许的姿态和眼神、一个体贴入微的动作,都会使学生感到教师的关心、赏识,心理上就会产生一种说不出的愉悦与满足,这就无疑能促进他们积极上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增添他们的勇气,鼓起他们的自信。反之,师生之间的关系紧张,学生会由厌恶教师进而厌恶学习,即使是难度不大或者很有趣味的教育内容,也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

缺乏情感交流和支持是当前师生互动中存在诸多问题的主要根源之一。这固然有外部客观原因,如长期传统文化的影响,但也有内部的主观原因,教师自身对积极情感支持作用的重视不够和不善于利用情感支持也是不容忽视的。教师整天忙于一般的教学,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似乎成了一种奢侈的享受。曾有学生在给我这个班主任写一张字条,里边写道:“希望我们的科任老师多笑,多与我们交流。”教师要正确表露自己的情感,善于表露自己的情感:通过以情感情,以情染情,优化学生的心境。教师不能把消极的情绪带进课堂,不管遇到多大的挫折,都要尽力克制和调控,以饱满的热情和良好的心态出现在课堂上,那么学生也会以愉快、轻松自信的情绪听讲,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反之,教师把自身的不快和怒火发泄在学生身上,势必给学生造成难以言状的心理压力,被动消极地参与教学活动。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荡然无存,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受阻,怎么能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呢?

三、师生双方,特别是教师在互动中保持关注,课堂有锻炼学生的机会,也是构建积极互动的必要条件

现在班级人数较多,教师忙于教学,比较注重那些思维活跃、性格较外向的学生或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而对于那些性格内向的学生或学困生关注较少,这个情况应引起教师的注意。

对性格内向、不善于表达、成绩不佳的学生,教师要付出更多的关爱和鼓励,多给他们具体的指导和帮助。课堂上多给他们发言的机会,提高他们在众人面前说话的勇气。对因心理障碍造成语言表达较差的学生,可以适当降低要求:让他们从简单的说起,由易到难,不断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对他们的点滴进步应及时肯定和表扬,使他们获得成就感。通过这样做,我发现有的同学开始说话结结巴巴,到最后,不但语言流利,还说得绘声绘色,生动极了。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胆量,还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产生上进的动力。

教师对一些学习上比较困难、从不或很少提问的学生,要充分予以关注,分析和了解其原因,不能漠视。如果漠视这些学困生,不仅会打击他们的主动性和进取心,还会引起他们对教师的不满和对优秀学生的排斥,他们变得既不愿意与教师交流,也不愿和别的同学交流。教育心理学认为,学困生同样有进取心,让他们获得某一种成功,设法满足他们的成功欲,不仅可以使他们看到自己的潜力,增强进步的信心和勇气,还可以激起他们对更大成功的追求,并由此引发战胜困难的决心和毅力。这种积极肯定的态度,会对学生产生良好的心理暗示,使学生减少胆怯心理,充满自信地投入到各种教学活动中去。

以上是我在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的一点探索。制约课堂教学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方法和途径也是多种多样的,但是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我们重视并善于构建有效的师生互动,那么就能充分发挥这一教学策略的有效作用,就有利于我们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黄旭明,梁雅梨.师生互动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高等农业教育.2003年(6):60-62

[2]李如齐.论师生互动型教学的基本特征与实现条件[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6):1446

[3]左庆烽,李秀娟.师生互动的策略和方法[J].广西教育.2003(1):9-11

[4]文萍;基于建构主义的师生互动教学实践[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96-10l

(责编 李 晔)

猜你喜欢
和谐互动民主
Ese valor llamado democracia
新课改下如何建立高效和有效的高中体育课堂教学
构建社会主义新型和谐劳动关系实证研究
浅谈粉丝经济与网络造星的互动关系
对班主任管理的几点看法
基于快乐教学的投掷课教学研究
关注生成,激活学生认知
关于现代民主的几点思考
好民主 坏民主
奥巴马与劳尔本周“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