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主性

2009-08-04 09:21葛立华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09年7期
关键词:数学学习自主性学生

葛立华

[关键词]数学学习 自主性 学生

新课改下,如何引导学生把被动学习改为主动学习,是许多教师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多年来,笔者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了多方面的尝试和探索。

一、课堂教学中巧妙地引入悬念

由于小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较差,因此,教师的主导地位不能忽视。小学生很容易对“新奇”的东西感兴趣,并且很想弄清楚它们,我就利用这一点,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地引入一些与教学有关的、带有悬念的小问题,并且引导学生去尝试着解决。如有一次,几个学生上体育课贪玩,结果迟到了,我就结合学校实际,设置了一个悬念:“上完体育课后,有几个学生在操场上多玩了7分钟(课间为10分钟),操场距离教室450米,问这几个学生以怎样的速度回教室,才不会迟到?”就这样,我巧妙地引入了一个悬念,将学生置身于“解决问题”中去,就可以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吸引学生动脑筋思考。这儿引入悬念并不是刻意的引入,也不是引入与教学无关的东西。一定要结合学生的认知程度,将实际问题引入课堂,使学生认识数学知识的价值,使自主学习落到实处。

二、课堂教学中及时评价,恰当地进行“赞赏教育”

小学生的好胜心很强,都愿意在老师或同学们面前表现自己。因此,当学生回答问题时,不能追求学生答案的完美,哪怕学生的观点中有一点可取之处,教师都要给予肯定。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有自信和成就感,才愿意继续参与学习活动。“赞赏”要适度、要有层次性,不可盲目而行。对于学习自主性较差的学生,要敏锐地发现其闪光点,多赞赏一些,让他们感受、品尝成功的喜悦;对于学习程度好的学生,适于激励和赞赏并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恰到好处地使用“赞赏教育”,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产生自主学习的动机。

三、借助灵活的教法,营造愉快的课堂气氛

如果节节课都采用同一种教学模式,会使学生厌烦,其学习兴趣和学习自主性会大大降低,课堂教学也就没有了活力。因此,课堂教学应根据内容的不同设计成讨论课、探究课、活动课等多种形式,在每节课中也要灵活的采用多种教法,适当采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将问题具体化、形象化。这样借助灵活多变的教法,可以营造出愉快的课堂气氛,使学生上完一节课,还想着上下一节课,学习的自主性大大增加。

四、多设置一些贴近生活的题目

在实践中学习知识,易于遇到新的情况,产生新的问题,更能够激发学生的“疑”,从而萌发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这也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例如,几个同学去郊游,带了55只碗,生活老师对炊事员说:学生们一人一只饭碗,两人合用一只碗盛菜,三人合用一只碗盛汤。算一算,他们共有多少人?就这样,将数学问题生活化,给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既拓宽了学生智力发展的空间,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学生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的转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成为一个组织者和引导者,多方创设自主学习的途径,激发并适时地引导学生积极探索,使“要求学习”变为一种主动的行为,让自主学习成为学生的一种需要,一种必不可少的能力。

猜你喜欢
数学学习自主性学生
学生写话
汉语授课对维吾尔族学生数学学习影响的案例分析
数学文化价值观对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影响
在游戏中经历, 在探索中提升
实用英语教材与艺术生自主性培养
发挥主体作用,加强高中数学复习的自主性
维护科学的自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