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新课标下高中化学的创新发展

2009-08-04 09:21赵方顺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09年7期
关键词:新课标化学创新

赵方顺

[摘要]化学作为中学基础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在人才创新能力培养中也起着重要作用。《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中化学的课程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新课标指导下,以高中化学课改为契机,结合社会实际,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和动手实践能力,积极推动高中化学的创新发展。

[关键词]新课标 化学 创新

伴随着经济和社会的飞速发展,国际间的竞争日趋激烈,这种竞争更多地体现在人才的培养上,而人才素质的高低则表现在创新能力上。创新能力的培养关键在于基础教育,基础教育的好坏关系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化学作为中学基础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在人才创新能力培养中也起着重要作用。《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中化学的课程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过程,因此,我们必须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引导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开发。

一、高中化学进行创新教学的意义

当前高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教师辛苦的教学与得到回报不相匹配,老师在课堂上所做的努力换来的却是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不见提高。这是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弊端。传统教学大多以教师为中心,根据教师自身对知识的理解角度出发,进行“填鸭式教学”,而不是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实际需要出发来进行教学。此外,由于高考的需要,有的老师大搞“题海战术”,只注重课本知识的讲解,而忽视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学生根本不明白化学反应是如何产生的。这样就引不起学生的兴趣,使得课堂上低效、无效的教学现象较为严重。

这是新课程改革必须面对和解决的实际问题。要改变这些,就必须进行教学改革,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来激发学生的热情,提高课堂效率。教学改革是新课程改革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重视和加强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是时代赋予每位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

二、在新课标的指引下,积极推进创新教育

江泽民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

1.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

在化学教学中推进创新教育,首先要解决的就是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教师应该认识到,教育不应该是一个灌输工具,而是发展认知的手段。所以,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创造一个自然、平等的教学环境是每个老师必须努力做的。

素质教育的实施,改变了以往的封闭式教学,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在宽松的教学环境里,不再是以往的单向交流,学生可以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这样有助于消除课堂上的拘谨场面,也有利于培养师生间良好的感情,以便学生积极发现问题、勇于提出问题,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提高课堂的效率。此时的课堂不再是“一言堂”,老师更多地是充当向导和顾问的作用,这样更利于学生吸收知识信息,帮助他们在学习的道路上迅速前进。创新意识的培养是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的。

2.营造课堂宽松氛围,尊重学生个体差异

在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的今天,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应注意构建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以人为本,在课堂上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营造良好的师生沟通状态,使学生上课精神愉悦、心情舒畅,从而保证学生精力集中、思维敏捷,以提高教学效率。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倡导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尊重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提出的不同表达方式。当学生的思考方式和结论超出或者偏离自己原来所设立的结论时,教师不应武断地否定学生的思维方式,用标准答案照本宣科地束缚学生的创新思维,而是要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引导学生审视其观点,让学生在分析比较中得出合理的解释。这样做可以保护学生积极性,让他们逐渐培养独立学习和创新的自信心。

课堂教学能否收到良好效果,及时有效的信息反馈是必须的,教学信息是双向传递的,有效的信息反馈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教师若不了解学生的学习规律及学习效果,教学就会陷于盲目被动。因此,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结合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及时了解学生学习动态,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提出不同的要求,以便改进教学方法,亡羊补牢,查漏补缺。同时,根据不同的学生状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也应呈现出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学生个性多样化的需要。对学习化学天赋高或者对化学有浓厚兴趣的学生,教师应引导他们在课后继续学习,以进一步挖掘他们学习化学的潜能。

3.注重化学实验,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

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实验在化学科学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是检验化学知识正确与否的主要标准,也是化学教学中学生获取和检验知识的重要手段。以实验为基础展开化学教学已成为化学教学工作者的共识。但在多年教学中,实验教学中已存在许多问题。如在传统应试教育下,个别学校对化学实验教学重视度不够,甚至用“讲实验”代替“做实验”,这直接导致了学生的实验知识薄弱,实验技能不扎实,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动手能力和分析能力。这些问题影响着化学教学健康发展,实验教学若不创新,不利于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观察辨别能力的提升。因此,化学创新式教学势在必行。

化学教学的创新教育,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尽可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多做实验。在教师引导下,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化学实验,这样,在强烈的好奇心、新奇的实验现象、成功的实验结果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下,能激发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有助于他们探索和揭秘实验现象的本质,让他们在实验中找到学化学的乐趣。

在这种生动的实验教学过程中,大量的实验现象在学生的大脑中沉淀积累,有助于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并迫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对化学实验现象的本质进行探索,促使自身抽象思维能力的提高。这样在化学实验过程中,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结语

总之,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既是当前教育的重任,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其形成和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有着一个长期的过程。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化学教师必须解放思想,勇于打破传统,更新教育观念,与时俱进。以新课改为契机,通过实验教学、发散性思维等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创新潜能,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具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杨琼.高中化学教学改革创新思路探悉.中学课程资源,2008,(3).

[2]李金艳.对高中化学教学改革与创新思维培养的反思.吉林教育,2009,(2).

[3]鲍家兵.新课标下的高中化学教学方式探究.教育前沿,2008,(2).

猜你喜欢
新课标化学创新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