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职业中学农学专业学生的素质教育

2009-08-04 09:21洪子江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09年7期
关键词:农学专业职业中学素质教育

洪子江

[摘要]农村职业中学培养的学生,绝大多数将为本地经济建设服务。要办好农村职业中学,就必须面向农村社会发展的需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素质教育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以提高学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为最终目标。如何实施素质教育成为广大职业教育工作者共同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职业中学 农学专业 素质教育

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农村职业中学培养的学生,绝大多数将为本地经济建设服务。素质教育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即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和专业技能为基本目的,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为特色,使学生掌握一门或几门实用的专业技能,以提高学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为最终目标。因此,要办好农村职业中学,就必须面向农村社会发展的需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如何实施素质教育成为广大职业教育工作者共同探讨的问题。经过多年农学专业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重视理论教学

1.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职业中学农学专业开设的专业课程较多,主要有:土壤与肥料、植物及植物生理、遗传与育种、作物栽培、果树和蔬菜生产技术、植物保护等,各地区有所差异。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

首先,讲授新的理论知识时,尽量联系生产实际。例如,在讲“光合作用”时,可联系到:冬春季温室、大棚蔬菜生产中,产量与光照时间、光照强度以及叶面积系数大小之间的关系,如何做能提高产量?

其次,加强专业课程之间的联系。例如,教“土壤养分”时,把土壤养分与不同作物及品种的养分特性差异结合起来。

这样做,不仅能使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发生浓厚兴趣,而且会使学生深深感到理论知识学有所用。引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了求知欲,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以促进理论知识的学习。

2.结合当地农业生产,加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

面对市场经济,把与当地的农业生产所需的理论知识和技能确定为重点教学内容。若当地农业生产主要是以制种为主,我们就把“作物良种繁育”作为教学重点;若以果树生产或设施蔬菜生产为主,我们就力求让学生掌握果树修剪、嫁接和蔬菜栽培管理技术,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内容的重要性,增强学习的动力。

3.改革课堂教学,使知识转化为能力

在教学中,把学与用紧密结合起来,把学转化为用,以用促教。例如,在讲授根的结构与功能,水分的散失等部分内容时,让学生观察菜农移植菜苗的做法:在移植前通常先浇透水,然后移植,并尽量带些土坨。指出这样做的目的是尽量减少对纤细的幼根、根毛的损伤;同时还要去除部分叶片,可减少蒸腾作用散失水分,利于提高幼苗移栽的成活率。此外,向学生介绍营养袋、营养钵等保护根系的技术。

注重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和科技意识。例如,用乙烯利处理黄瓜幼苗,能增加雌花形成率,有利于瓜类的增产。

在系统地学习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把这些科技应用于生产实践,使学生在掌握科学知识的同时,提高了运用科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站在学科前沿,更新和丰富教学内容

农学类的专业课,基本理论的更新较慢,要把新技术、新知识及时补充到教学内容中。一方面,及时捕捉和不断查阅文献,把国内外新研究动态和成果,补充到各章节;另一方面,教师也把自己的科研工作向学生讲解。这样不但丰富了教学内容,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求知欲望,而且一定程度上起到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由肤浅认识到系统认知的作用。

5.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随着新知识、新内容、新观念不断涌现。传统的“黑板+粉笔”的教学模式已显得力不从心,单纯的“说教式”的教学方式,很难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手段要多样化,现代化,可视化。要充分运用直观教学、实物教学和演示教学等各种手段,充分发挥多媒体在现代化教学中的作用。

色彩鲜艳的挂图,形象具体的实物标本,以及生动形象的幻灯和投影等,可使抽象的教学内容直观化,复杂的内容简单化;多媒体教学将图、文、声、画等技术融为一体,为学生创造了生动形象的教学氛围,教学内容由静态变动态,抽象变具体,生动直观,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教师节省了板书的时间,增加课堂信息量,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二、注重比较和归纳,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

在理论教学中,往往遇到学生对许多的概念易混淆。如农学概论中的轮作、连作,间作与套种等,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这些基本概念和理论,在理解的基础上达到记忆的目的,在设计和组织教学时,应注重引导学生将类似的知识点联系起来,通过比较发现它们的本质区别,即采用比较教学法。

有许多内容还可以总结归纳成图表的方式促进学习。图表教学直观形象、高度概括、简明扼要,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突破难点,而且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的内在规律,使知识结构有序而且清晰,增强综合问题、比较问题的能力。

通过图表和比较教学,不仅完成了教学任务,实现了教学目标,而且可以培养学生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锻炼学生准确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技能操作水平

人们的认识过程是从感性到理性的过程,而亲身实践又是将理论知识转变为感性知识的过程。农学类专业实践性很强,实践教学不可缺少。

实践教学包括教学实验和田间生产实践两部分。

1.强化教学实验

教学实验是实践教学的重要层次,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基础环节。教学实验是通过上实验课,让学生动手做实验,将所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的重要教学过程。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不仅可以验证课堂内获得的知识,而且通过动手操作、观察现象、分析数据、总结实验结果等一系列活动而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并培养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要组织好学生的参与实验,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

2.广泛开展田间生产实践

(1)充分利用校内的生产基地,组织学生进行科学实验

在教学过程中,不仅指导学生认真完成《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实验内容,而且开设一些与“科技兴农”有关的实验,学生把实验中获得的感性知识直接运用到农业生产实践中。

另外,充分利用学校果园这一优势,每到一定时令,便组织学生直接参与生产实践活动。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为将来就业做好准备。

(2)组织学生到校外参观学习与实践

农村职业中学附近有许多农田、园林苗圃等。如讲到课本相关内容时,便组织学生到生产基地参观学习,并请有专长、实践经验丰富的行家现场讲课。这样,既可使学生获得丰富的知识,又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回家后,能充分利用所学知识,协助家里搞好种植业。

农村中学毕业生绝大多数将回乡参加第一线生产劳动。在教学中,要注意把科技扶贫和教学、科研、生产技术推广结合起来。

学有法,教无定法,以务实的态度全面推进和实施素质教育,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以培养职业能力为中心,使学生真正成为具有真才实学,综合能力强的现代化的新型劳动者。

猜你喜欢
农学专业职业中学素质教育
基于现代农业的农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标准研究
浅谈职业中学英语教学中的有效方法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关注基础教育阶段中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