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语文独特的学科优势,调动学习兴趣塑造健康高尚人格

2009-08-04 09:21李云飞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09年7期
关键词:多媒体辅助教学

李云飞

[摘要]利用语文的学科优势,并辅以现代的多媒体手段,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热情,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并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生活的能力。使学生做到不仅“会学”更重要的是“好学”及“乐学”。让语文作为风帆,帮助学生在学习的海洋中尽情的遨游。

[关键词]语文学科优势 多媒体辅助教学 高尚人格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可见学习兴趣对于学生而言,至关重要。同时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根植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使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散发独特的魅力,使每个学生不仅能“知之”,而且能“好之”并“乐之”,是每名中学语文教师所要思索的问题。

一、营造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自由民主的环境中展示自我

民主平等是现代师生关系的核心。其含义包括下面两个方面:第一,学生与老师是平等的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感情、需要和尊严;第二,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包括对学生独特个性行为的接纳和肯定,对学生需要的了解与满足,同时让学生有自我表现的机会,意识到个体的存在,体验到独特见解的快乐。

在学习《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时,我设定了反复诵读法作为这首词的学习方法。因此,这节课的开头,我就让学生凭着自己的感觉去自由朗读这首词。接下来我分别请几名同学朗读,其他学生评价。学生在自己的探究之下,初步感知了这篇课文,了解了这首词的大概意思。通过这样的学习,使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形成对语文文本的初次印象,比教师讲授,应该怎样理解,应该怎样阅读效果要理想很多。

二、灵活运用多媒体手段,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1.由静变动,生动悟意。传统教学手段中的文字和图片,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但因篇幅有限,立体感不强。这时教师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化静为动,变抽象为形象,生动悟意。在学习朱自清先生的《春》这篇散文时,我感触很深。我们处于祖国的东北。春来时,最大的特征不是春暖花开,而是风狂沙大。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很难让学生体会“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这几幅富有江南特色的春色图的。这时使用多媒体图像,给学生以直接的感官刺激,让学生很容易体会春的美丽,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2.化文为图,巧解难点。课文的内容是丰富的,多方面的,但是有主次、难易之分。以往对于课文的重难点,教师是利用反复强调、讲解来突破的,尽管如此,学生仍会有“雾里看花,水中望月”的感觉,目的很难达到,重难点仍未突破。

3.演绎成趣,融生达情。所谓“演绎”,就是将合适的课文改变成“课本剧”,让学生参与表演,把课堂当剧场,让学生当演员,既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又可突破课文的重点。但是要想使学生进入角色,演绎成功,还需要教师借助多媒体,创造一定的氛围,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

三、利用语文教学的学科优势,在语文教学中塑造学生健康人格

1.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思想教育功能,激发学生在完善自我中塑造健康人格。学生的语文素质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语文素质、文学素质、思想道德文化素质。而这些对学生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乃至社会意识形态的树立影响至深。这主要是因为在语文教材中,相当多的课文本身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政治性、教育性,而且这些是政治教材无法替代无法比拟的,语文教师可以利用语文学科这一优势,利用语文教育特有的形象性、情感性、生动性,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共产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达到提高学生人格思想素质的目的。

文学是人学,文风体现着作者的思想情操和道德风尚。教师授课时不要只从文学的意义上去讲授作家作品,而是要联系学生实际树立人格榜样。比如,讲朱自清时,势必要讲朱自清反对帝国主义侵华政策,宁可饿死也不领“救济粮”的坚贞民族气节和炽烈的爱国之情。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不少作家的良好性格和伟大的人格渗透到学生的潜意识中,成为他们自觉不自觉仿效的楷模。

2.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审美教育功能,在审美陶冶中塑造健康人格。如果说通过思想教育塑造健康人格偏重于“晓之以理”,那么通过审美教育塑造健康人格主要是“动之以情”。审美陶冶作用于除语文认识能力以外的其他心理因素,包括情感、意志和个性心理特征,即我们常说的非智力心理因素。

《大纲》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语文教材中相当一部分课文是文学作品,这为进行审美教育提供了便利条件。我们可以充分发挥作品的审美陶冶功能,引导学生体会作品的语言、形象、感情,指导学生辨别真假、是非、美丑、善恶,提高鉴别欣赏能力,以饱含情感的“可讲因素”诱发学生感应的心灵,使之在美感共鸣中得到净化,达到人格塑造的目的。

这一功能的充分发挥,给语文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宜通过表情范读或指导朗读、生动描述或指导创造性复述、指导课本剧以及多媒体教学手段等方式,以富含艺术性的教学语言开启学生形象思维,激发情感,引导学生进入美的境界,体会文章中寄寓的喜怒哀乐爱恨等丰富而深刻的感情。

3.走出课堂,在生活实践中塑造健康人格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思想教育和审美陶冶中汲取完善自我人格的情感力量,只有通过生活实践才能内化为具体的信念和行为方式,进而形成稳定的性格特征。新《大纲》也明确地将开展“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的课外活动作为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

为此,教师要恰如其分地组织课外活动,为学生提供一个个积极的人格实践的机会。以往的教师节,学校都要要求学生向老师献一点爱心,亲自制作个小礼品什么的。今年,我们组织教师节演讲会。学生为了写好教师教育教学生活的文章,利用课余、假期时间进行采访。在这一过程中,增进了对老师的感情和理解,磨练了意志,锻炼了思维能力,这对弘扬尊师重教精神不能不说是一种实际的作法。

课外活动要“寓教于乐”,让学生学得轻松、有兴味,使之生动活泼的性格得到发展。它可以和课堂教学适当配合,但不必处处配合。我每个学期都要带学生游玩一两次,“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师生从中饱览祖国大好河山的秀美景色,陶冶情操,了解风土人情;锻炼观察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学生课外有饲养小动物的爱好,我也支持。因为在这过程中他必然要学习有关知识,学会观察,提高语文能力,也有利于塑造耐心、细致、沉稳的性格。

值得强调的是,语文教学中重视健康人格的塑造,决不是说可以忽视常规训练和学习习惯的作用。认真书写、保持书面整洁、高质量地按时完成作业等看似琐屑的小事,同样能塑造学生严谨、求实、勤奋等良好性格。

猜你喜欢
多媒体辅助教学
浅谈多媒体教学在数学中的应用
巧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提高学生数学课堂学习能力
浅议多媒体辅助汉语言文学教学的策略
“电工基础”课程教学探索
“电工基础”课程教学探索
高中数学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困惑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