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常规化 探索重交流

2009-08-11 09:01尹钟祥
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 2009年3期
关键词:白城校本课题

盖 雁 尹钟祥

科研示范基地校应抓好两项工作,一是开展实验,二是发挥示范、辐射作用。基于如此认识,吉林省白城市第一中学以科研为先导,在创办分校,促进国有资产有效增值,以评促改,向校本教研要质量;筹措资金,为学校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的进程中,将校内科研的常规化和校外交流渠道的建设融为一体,并取得了较好成绩。几年来,学校的教育质量不断提高,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条件不断改善。科研不仅促进了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共同发展,而且有多篇相关经验和论文见诸报刊,为相关课题的研究提供了一些典型案例,受到业内的关注。学校多次受到党和政府表彰,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状,荣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称号,被吉林省教育厅表彰为教育科研工作先进单位。

一、坚持科学发展观不断增强领导力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能否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学校的发展,校长及学校领导力至关重要。我校受到关注的经验主要有两条,一是创办“国有民办”分校,二是“以评促改”。而这两项都涉及到对校长和学校领导力的检验。我校“名校办民校”已历时十年,而运用评价机制来促进校内管理改革,更经历了二十多年的风风雨雨。期间,从启动到运行,可谓洒满校本科研的汗水,体现了研究教育规律、求真务实、遵循科学发展的精神。学校的决策,得益于方方面面,尤以科研成果为主。校领导的率先垂范,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使学校领导力不断地得以增强,并推动处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白城一中在赶超先进地区兄弟学校的过程中,步入可持续发展轨道。其中的科研含量,可从下列论文与报道中略见一斑:

关于办学:中国教师报的《求实创新,与时俱进》;《21世纪教育》的《创新办学体制名校集团发展》;《中小学管理》的《名校办民校完全可行——经济欠发达地区优质高中做大做强的一种探索实践》、《创新:带动经济欠发达地区学校腾飞》;《教书育人》的《办学经费从哪里来?——记发展中的吉林省白城一中》;2004年9月14日,中国教育报《关于“现代学校制度”的一次交锋》中,围绕白城一中“名校办民校”的研讨报道。

关于教学评价:《吉林教育科学》的《教学评价调控功能在管理中的运用与思考》,《中小学管理》的《既要竞争又要合作》、《课堂教学效益评价中的质与量》、《教师评价如何“得法”?》,《现代教育科学》的《发展中的普通教育评价——我国普教评价理论与实践发展综述》,新华社《决策参考》2001年4月9日刊登的《吉林省白城一中创建教学管理新模式》。

还有综合性报道:人民日报《雄起瀚海的白城一中》,《瞭望新闻周刊》的《白城一中超常规发展的四年》等。

二、健全管理机制规范常规教学

2002年,我校被确定为省教育科研示范基地,而且缘于办学规模的扩大和我们对科研先导作用的深刻体会,成立白城一中教育科学研究所。在实践中,形成为学校常规教学管理格局中的一个重要部门。

我校设立有专项科研经费。经长期实践检验并于2005年臻于完善的《白城一中教育科研管理及成果奖励办法》,保证了科研管理的规范化,保证了校本教研的科研方向,保证了新课程背景下校本教研的质量,较为有效地运用了教育评价的导向、激励、调控功能。这些规章制度已经形成为行之有效的科研管理机制。

2007年,为更好地进行新课程,我校修订了相关的各项规章制度。2008年下学期,又特邀白城市教育学院的教研员深入我校各个学科组,与教师共同修订并实施了《白城一中教学常规》,修订了语数英、物化生、史地政等学科的《教学常规》,进一步规范了教学管理。

三、坚持主导课题引领全校科研

围绕教学评价专题,我校承担了省教育科学“八五”、“九五”、“十五”、“十一五”规划课题,“十五”期间,还承担了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规划课题。持之以恒的课题研究解决了许多教学管理的难题,并形成为全校的主导课题。在其带动下,学科科研活跃,语文学科先后承担全国教育科学“九五”、“十五”规划课题子课题的研究,承担全国中语会“九五”、“十五”和“十一五”重点课题子课题。2007年进入高中新课程后,学校又承担了省重点课题《新课程背景下普通高中校本教研与教师专业发展研究》,并以此推动校内新课程的进行。这些课题的研究,直接影响着全校的课改走向,有着率先垂范的影响和作用。这些年来,以老师个人名义承担的课题逐年有所增加,研究质量也不断提高,校本科研得以持续开展,教育科研成果有几十篇在教育学术刊物上发表,多项获省和全国性奖励。

四、搭建常规平台促进研讨交流

课堂教学是科研工作的重点。“听评课”活动,原来都由教学领导主持开展。但随着学校规模的扩大而遭遇挑战。进入新课程后,我校教科所实验性地开展了由学科组长负责的听评课活动,以备课组为本,学科组、年级组、教务处、教科所、继续教育处齐抓共管的新格局基本成形,并为各学科开设选修课提供了保证。

研究课堂教学,研究德育,研究高考,研究学生学业评价,这些都是新课题。近三年中,全校在校报上发表的教科研文章质量日渐提高,有许多为报刊发表,仅在《语文学习报》等报刊上发表的论文和指导高中学生学习的文章就已有一百多篇。

校教科所办有“两报一网”。1998年创办的《教科信息》报,以发表校内教师论文为主,内容结合本校教育教学实际,每周一期,现已发行358期,刊发500余篇文章。2000年创办的《写作学习报》,以发表校内师生作品为主,内容贴近生活实际,每周一期,现已发行253期,累计诗文篇目不胜枚举,并于2008年6月,在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举办的全国第一届高中学校优秀校刊校报评比中荣获一等奖。“白城一中”网站日益突出校本教研及写作学习研究的特点,于2004年评为全国教育特色主题网站并获奖,2006年获全国中小学特色教育主题网站评选二等奖。这“两报一网”已形成为我校教科研平台。为更好地总结经验,2008年,我们收集了十年来《教科信息》刊登的483篇论文,《写作学习报》发表的330篇师生作品,共约160万字,编辑了《白城一中校本教研纪实文集》,包括《办学管理综合篇》、《教学课题研究篇》、《考察学习报告篇》和《写作学习成果篇》四本分册,已由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编者在“总序”中这样写道:

成就白城一中“惊人成绩”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有一点受人瞩目,即以科研为先导,开展持之以恒的校本教研。十年来,该校无论是大胆创新办学体制,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还是多方筹措经费,改善办学条件,都是在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边学习,边实践,边研究,边总结的状态下进行的。将所学、所想、所做、所思,大至办学方向,小至课堂教学细节,尽量地付诸声音,述诸文字,或互动研讨,或发表体会,既勇于实践,注重实践,又善于“投石问路”,进行科学理性的思考,这是白城一中所倡导的校本教研特点之一。许多同仁在目睹白城一中“雄起瀚海”之时,还能在许多省乃至全国性的学术研讨会上听到一中的声音,从报刊上读到一中的文章,于各级奖励的科研成果中一览一中的风采。白城一中的发展,曾引发省内外许多兄弟单位“纷至沓来”考察交流的兴趣,吸引诸多媒体持续的关注和报道。回眸白城一中物质方面的发展轨迹,我们就不难察觉闪烁其间的诸多精神篇章,而这些凝结一中人心血和汗水的篇章,除部分散见于报刊杂志者外,大多见诸其校办《教科信息》和《写作学习报》。这“两报”承载着一个个价值不菲的案例,堪称白城一中十年来校本教研纪实资料库。

相信,这两年来我校编辑的这五本书,还势必能在社会产生良好影响,对科研示范基地校的建设不无裨益,“两报一网”也将继续有新起色。

五、广开交流渠道确保高效科研

我校将信息情报的收集和交流,视为教科研不可或缺的工作内容。

我们重视考察学习。在刚出版的《白城一中校本教研纪实文集·考察学习报告篇》中,就收集有我校《教科信息》发表过的学习报告,内容涉及办学、评价、参加教科研培训、参观考察名校、教学信息的收集整理等诸多方面,共157篇。

我们重视展示宣传。2003年,我校承办了吉林省首届教育科研示范基地协作研究年会。在会上,介绍了“瀚海猎猎大旗红——白城一中科研先导发展纪实”。我校曾两次以会议形式接受专家组对我校承担的全国教育科学“九五”、“十五”规划课题子课题的成果鉴定会。2008年10月末,我校承办了东北三省12校第十七届年会,包括东北师大附中、辽宁省实验中学和哈尔滨师大附中等11所一流名校的领导与专家汇集我校,吉林省教育厅孙鹤娟副厅长亲临大会并做报告,我市两位副市长和教育局长与会,使这次会上的信息交流层面更为广阔,我校以至于与会者都反映受益匪浅,在会上,我校介绍了“以科研为先导,促进学校发展”的情况。此外,我校在参加省内外各种学术研讨活动中,也都是踊跃参与,积极发言,并且每次都感觉有“抛砖引玉”的收获。

我们重视网络交流。在全力办好学校网站的同时,借助吉林省教科院和省科研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的“现代教育科学网”特设“白城一中”专栏的厚爱与机遇,我们及时上传反映我校发展情况的资料。现已在专栏的“《教科信息》报”、“《写作学习报》”、“参观考察、学校风采录”、“学科教学及课题研究”、“教学管理等科研论文”、“高中教师评价研究”、“办学体制改革探索”等子栏目中,陆续发表资料540多件。为鼓励和鞭策我校,两年多来,现代教育科学网不仅特设白城一中专栏,还始终将我校教科所所长设为“本期明星”。尤其是对我校的有些篇章,读者点击数字达到三千多次,使我们深受鼓舞。此外,我们还以个人名义在中国教育资源服务平台“新思考网”,以及“新浪网”、“搜狐网”、“上海教育博客”等网站上开设博客,转发白城一中网站内容,搭建更为广阔的信息交流平台。

而今,我们面临高中新课改实验的新挑战,教育科研常规化也迎来新的研究课题。但是,正如近代思想家严复所说“非新无以为进,非旧无以为守”。只要我们能坚持以科研为先导,分清楚哪些是优良的传统,哪些是需要改革的弊端,认真总结过去的经验教训,认真研究所面临的新问题,践行科学发展观,继往开来,我们的科研示范基地校的工作,一定能在新课改实验中不断迈上新台阶。

猜你喜欢
白城校本课题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价值导向的校本课程建设——以“兰质教育”校本课程为例
追求“四合” 洋溢“四味”——二十四节气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策略
立秋日
孟干强、闫佳月国画作品
第十单元 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第二课时)
“白城甘草”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竹溪县实施“五个一”工程开展草根课题研究
“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