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学生冒犯了老师

2009-08-11 09:01王永祥
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 2009年3期
关键词:良知误区班主任

王永祥

在教学过程中,时常会出现一些学生冒犯教师的现象:有的大胆顶撞教师,有的拒不执行教师的命令,有的公然无理取闹。此时此刻,教师的举动至关重要。是惩办还是宽容?是激化还是化解?是让课堂有序进行,还是让一节课陷入混乱之中?很多的案例值得我们思考,我们也许能够发现许多的遗憾都是因为我们进入了这样几个误区!

误区一:武力压制。我们常常以为学生在公开场合冒犯自己就是对自己人格的侮辱,只有对冒犯者以武力征服才能维护自己的尊严。于是拳脚加于学生之身,吼骂灌于学生之耳。且不说武力压制的方法是否违背了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也不说这种方法可能造成更大的不幸,身教胜于言教,我们难道该向学生传授这样以暴制暴的经验吗?当我们的拳脚加在学生身上时,我们自己的形象不是正在被无情的损毁吗?

误区二:矛盾转移。有的教师将“惹不起”的学生直接交给班主任,而班主任则将家长找来,自己乐得一个清闲。可是当我们把问题转给别人时,是否意识到这是在给别人制造麻烦?是否在向周围的人宣布自己作为科任或班主任的无能与失败?一个只懂得给长势旺盛的禾苗施肥,而不懂得给荒芜的土地除草的农民决不是种田的高手!

误区三:停课示威。既然个别学生捣乱,你们班的课都别上了,除非这个同学低头认错。这种方法的确有一定效果,因为哪怕是很顽皮的学生也不想受到全班同学的指责。不管是否情愿,是否真心,最终这个同学会在大家的要求下对老师把腰弯下。然而这“理想”效果的出现往往需要耐心的等待,有时甚至要等上两三天的工夫。试想,对全班同学来说,浪费的时间向谁去讨回呢?

误区四:放弃除名。有的教师因学生忤逆自己便对这个学生说:“你不把我当老师,以后咱们井水不犯河水,上课时你想怎样就怎样,别碍着同学听课就行!”对于冒犯老师的同学来说,被除名的惩罚也许是“罪有应得”,他(她)会在冷落中品尝自己种下的苦果。可是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我们又怎么能如此忍心呢?当我们教育学生要懂得“宽容是一种美德”时,是否该审视一下自己的胸襟呢?冒犯老师是学生一时的错误,而放弃学生的后果则是可能耽误学生的一生!

误区五:无限退让。是不是有些方法不能使用,便要对学生百依百顺、无限退让呢?当然不是。老师对学生无论是批评还是表扬,都有一个原则,即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学生冒犯老师,老师用强硬手段压制固然不可取,但如果学生一生气教师便屈服,则是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当教师的语言不再成为学生的约束,当教师的形象失去了尊严,一部分学生只怕会像脱缰的野马,这样的教育岂不是失败的教育?

凡是从这些误区走过的人,不论他在教学过程中取得怎样的成绩,心头总会留下一些阴影,成为教育生涯中的缺憾。那么到底该怎样做才能躲开这些误区呢?

1. 良知呼唤法。冒犯教师的学生往往是因为冲动而使错误遮掩了良知。教师若能将学生心底的善良因素呼唤出来,学生也就会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比如学生顶撞我们时,我们可以这样对他说:“在我的心中你是一个不止聪明、正直,更是一个有礼貌、有胸襟的同学,你今天这样对待老师一定不是你的本意,我也不会怪你——如果有什么委屈和不满,请下课跟我说。”听到这样充满宽容和理解的话语,冒犯者有再大的火气,也会彻底消除并对老师充满好感和歉意。

2. 真心劝告法。当学生冒犯我们时,我们首先想到的不该是自己的面子,而是学生的错误该怎样纠正,课堂秩序该怎样保证。我们可以讲冲动的害处,可以讲对老师的不敬是否会让同学佩服,可以讲如何做才是对自己的尊重。如果教师的每句话都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每一句都体现对学生的关心与期待,学生即使是铁石心肠,也会感动,并立即反思自己的鲁莽言行。

3. 以退为进法。面对学生的冒犯,无原则的退让当然不妥。不过用“退”方法去化解矛盾,唤醒良知未尝不可。师生之间出现矛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教师应该理性看待矛盾产生的原因。学生的冒犯,表达的是对教师的不满,有时是个人行为,有时则代表一个群体。此时教师若能坦率承认自己工作方法的欠妥,并请求这位同学帮助,那么冒犯者的敌意自然烟消云散,教师赢来的会是同学们深深的敬意。

4. 诚恳协商法。过激的行为产生于轻视的心理。学生对教师的冒犯便是对教师的一种轻视。作为师长要找回在学生心目中的位置,就不能把这些轻视自己的学生当成罪人;相反,要用宽广的胸怀包容他们,平等地与同学协商,如春雨润物,必将驱走冒犯者心头冰冷的冬天。

5. 爱心感化法。“爱”是一个圣洁的字眼,也拥有无穷的魅力。如果学生对我们很是不敬,我们在本该生气的情况换用另一种思维,微笑着送他礼物,诚意地给他祝福——反差的举动定能引起学生心灵的震动,冒犯者必能品尝到从教师心底流出的汩汩甘甜。当冒犯者成为自己的朋友,谁能说把爱献给冒犯者不是自爱的表现!

猜你喜欢
良知误区班主任
我的班主任①
良知
当一名轻松的班主任
圆锥曲线学习中的六种误区
敬畏历史 守护良知
关于野生动物行为的5个误区
解析几何常见误区
“良知”的义务
良知
我们的班主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