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中的情绪与情感因素

2009-08-11 09:01郭爱丽
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 2009年3期
关键词:德育课学习动机情绪

郭爱丽

一般来说,高兴、快乐、喜悦、热情等积极情绪对学习有促进作用;而痛苦、忧伤、愤怒、冷淡等消极情绪对学习起阻碍作用。学生在德育课学习过程中始终伴随着情绪活动。对德育课怀有积极情感的学生显然比对德育课缺乏热情和兴趣的学生学得轻松有效。故德育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须及时了解学生的情绪状况,注意调节学生的情绪并培养积极情感。

一、影响德育课学习的情感因素

1. 学生学习被动,学不得法

许多学生进入职中后,还像初中那样,有很强地依赖心理,跟随老师惯性运转,课堂上满足于听,没有做笔记的习惯,缺乏积极思维;遇到问题不动脑思考,而是希望老师给出完整的答案;不会科学地安排时间,缺乏自学、看书的能力,没有掌握学习的主动权;上课不专心听讲,又不能及时进行阅读、归纳、总结、寻找问题间的联系,只是为赶做作业,乱抄一通,对概念、原理一知半解,死记硬背;或者上课根本不听,自己另搞一套,结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2. 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严重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多数学生在家中享受惯了优厚的“待遇”,这些学生在竞争中一旦受到挫折,极易产生自卑或逆反心理,导致厌学或极端情绪。职中生正处于青春期,一方面求知欲望强烈,思想活跃,容易接受新鲜事物,感情丰富,精力旺盛,独立自主意识强;另一方面明辨是非能力较差,易冲动,独立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弱,不愿受别人管束,处事方法简单且不计后果。

二、教学中情绪的调节

1. 教师在课堂上要保持高涨的情绪

教学活动是师生之间的一种双边活动,它不仅是知识的传递,也是情绪、情感方面的交流和传递。师生之间情绪、情感的相互感染和影响在德育教学中起重要作用。德育课教师高昂的情绪、饱满的精神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学生形成积极的心理状态,乐于接受;教师情绪低落则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

2. 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学有乐趣

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善教。若教得妙趣横生,学生就会由“厌学”到“乐学”。学生只有学有乐趣,才能具备良好的学习情绪和积极的情感。要使学生达到这种境界,必须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防止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焦虑情绪,使其处于积极的心理状态,提高学习效率。

三、 积极情感的培养

1. 激发学习的动机

德育课学习动机的激发,是把已经形成的潜在的学习需要充分调动起来,成为促进学习的动机。动机是推动学习活动的动力,它决定学生的学习是否有成效,它能将学生的学习行为引向某一特定目标,维持、增强学习行为。学生的学习动机由成就动机、交往动机和求知欲构成。激发学习动机意味着树立正确的理想抱负,建立良好的人际环境和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事实上,所有的后进生从入学时都有过认真学习的念头,只是由于意志薄弱,遇到挫折容易退缩,进而逃避学习。因此教师可以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充分发挥集体的作用,让学生在相互帮助和相互鼓励中感受集体的温暖,使学生的心理障碍在良知、友善的气氛中得到缓解和排除。

2. 充分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学习的迷恋往往是从兴趣开始的。学生是否喜欢德育课,往往与德育教师有关。故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改进教学方法,是培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

第一,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新颖的教学内容充实课堂学习活动。教学过程中尽量应用生动、风趣的实例表现出来。比如,教学开头可采用故事引入法、设计悬念法、问题导入法、情景设计法等,一开始就把学生吸引住,还可以适当介绍伟人、名人的趣闻、轶事等。这些都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第二,结合实际,学以致用。结合教学内容,分析社会现象和人们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能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政治的作用和价值,从而激发学习兴趣。比如:人民币升值的利与弊、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和利息率的升与降、股市行情、国际反恐、美国与伊拉克问题、中国对外经济关系和外交政策、海峡两岸问题等。这些实际问题的提出,必定会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学生在探讨中既可以学习和巩固所学知识,又能培养、训练认识和分析能力,从而明辨是非,提高综合素质和创新意识。

猜你喜欢
德育课学习动机情绪
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内外因素及其作用
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新时期中职德育课有效教学途径探索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Analysis on the motivation of students in English learning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评价方式探究
浅谈微课在中职德育课中的应用
中职德育课教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