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性教学评价理念下课堂教学的思考

2009-08-11 09:01薛秀娟
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 2009年3期
关键词:评价者功能作业

薛秀娟

一、发展性教学评价的内涵及功能

所谓发展性教学评价,是一种侧重评价过程,强调评价对象主体参与、重视评价方法多样,以促进评价对象的发展为根本目的的教学评价。

发展性教学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发展,决不是简单地进行优劣高下的区分。它除了基本的检查和固有的选拔功能以外,更重要的是具有:

1. 反馈调节的功能。即发展性评价体系倡导评价结果并不停留在评价者一方,更为重要的是要将评价的结果以科学的、恰当的、具有建设性的方式反馈给被评价者,促使其最大限度地接受;评价实施过程中,倡导评价方和被评价方在相互平等、尊重和互惠的基础上,通过协商、讨论、辩论等不同的沟通方式,自主地调控评价活动本身,以获得评价的最大效益。

2. 展示激励的功能。即发展性评价更多地把评价活动和过程当作是为被评价者提供了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和机会,鼓励被评价者展示自己的努力和成绩;同时配以恰当积极的评比方式和反馈方式,则是一种有效的激励手段。

3. 反思总结的功能。即发展性评价更看重个体的参与。参与评价通常会对学生产生不同程度的压力,有助于调动其内在动机,成为自觉的内省与反思的开始。

4. 成长记录的功能。即发展性评价体系中倡导多元化的评价内容,以及灵活使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和手段,尤其重视质性评价方法(如成长记录袋等),而且强调评价的日常化。所以通过评价清晰、全面记录下个体成长中的点点滴滴,这对于以发展的眼光来客观评价个体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5. 积极导向的功能。即发展性评价对实际教育活动有定向引导功能。

二、发展性教学评价与课堂教学的融合

对以上发展性教学评价功能进行深入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它除了特有的“评价”功能外,如果将它与课堂教学灵活地融合起来,必将会对课堂教学起到积极作用,成为激活课堂、激励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不竭动力。

在理论课教学方面,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思维,将评价以下面两种方法引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通过评、教结合,起到“以评辅教、以评促教”之功效。

1. 作业教学法。作业作为课后强化训练及检查评价的手段,它除了增加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外并没有发挥太大的积极作用。因此我考虑将课后作业移植到课堂中,将它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环节,以更好地发挥它的作用。课前精心组织教学内容,课堂上力求做到少讲、精讲,把一定的学习内容以作业的形式留给学生自己去完成,老师随堂批改作业,记录完成情况。这样在老师的监督和考评的双重压力下,可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充分发挥他们学习的主体性。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作业一定要精心设计,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力争做到每生都可完成作业,每生都能有所收获。

2. 角色互换教学方式。有些较简单的教学内容,或是在知识结构上有较多相似之处的,教师完全没必要按部就班地去讲,可以来个角色互换,让学生去备课,去讲课。这样做得效果很好,同学们兴致很高,其表现也超乎我的想象。另外,这样开展教学对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提高也起到了很好地促进作用,如可锻炼胆量、表达能力等,这对他们毕业后面试找工作起到很大的作用。

专业课的教学中都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在实践课教学过程中,可将更灵活、开放的评价方法引入到实践课教学中。通过评、教结合,起到“以评促学”、提高动手效果之功效。

1. 融“小组综合评价法”于教学中。实践教学能否顺利完成,与同学间协调、合作的情况有很大的关系。如果协调、合作好了,生生互动了,那实践过程中老师会轻松,同时整体效果也会大有改观。如何才能出现这种局面呢?我想只靠思想动员,说什么发扬雷锋精神、互帮互助等是没有效果的,实践证明,采取“小组综合评价法”效果不错。这里所说的“小组综合评价法”指的是:动手操作前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将全班分成一些学习小组,动手过程中,小组成员共同去完成实习任务,而最后的实习成绩要根据个人完成情况及小组整体完成情况来综合评定。这样,可以说在整个实践过程中利用评价去“逼”小组同学间去协助、去探讨、去共同进步。另外,在实施过程中还要特别注意一点,即对小组中成绩好的同学对本小组做出的贡献要给予肯定,并有实际的鼓励措施。

2. 融合“过程评价法”于教学中。大多数实践着重看最后的结果,忽略了过程。这种考评方法在实践过程中引发了一些问题:如错误地引导学生过分追求结果,而忽视了实践过程中各种技能的提高;更有甚者怕自己做不好,为求高分暗地里请人帮忙做等,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实践效果。因此,变以往的重结果评价为重过程评价意义重大,具体的实施方案我认为可与学生讨论共同制订,旨在将考评具体到整个实践过程的各个环节中去。

3. 融合“鼓励犯错评价法”于教学中。我这里所说的“鼓励犯错评价法”是指在实践过程中允许犯知识、技能方面的错误,而且犯了错误不但不批评还根据自行改正的程度加分。这一作法听起来有点怪,但确实很有必要。因为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同学为操作的过程中“小心翼翼”,怕犯错,不敢越雷池半步。这无形中束缚学生的手脚和思维,影响了教学效果。而我采取“鼓励犯错评价法”可以说是鼓励他们去“犯错”,鼓励他们大胆去实践、去探索、去创新,做错了不扣分,如能自行纠正还加分。

4. 融合“课内、课外结合评价法”于教学中。实践过程中,鼓励学生结合实践、积极观察校内外电工技能方面的工作,积极帮助工作人员维修。因为这样做大大有利于学生技能水平的提高,而且在实践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了自信心,也培养了助人为乐的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

以上,通过不同的方式将发展性学生评价思维融合到课堂教学中,无形中使课堂教学方式也发生了变化:由传统的以“老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或“师生问答对话式课堂教学方式”转变为“老师控制下学生互动式课堂教学方式”或“师生合作探讨式课堂教学方式”。这一转变顺应了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潮流,对改善课堂教学效果,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及全面促进学生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猜你喜欢
评价者功能作业
数学的翻译功能
快来写作业
关注基向量的解题功能
我有特异功能
教师的角色转变带来的课堂教学变革
作业
功能关系面面观
我想要自由
360度绩效反馈评价有效性的博弈分析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