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情感交流 促进语文教学

2009-08-11 09:01
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 2009年3期
关键词:情感语文教师

王 英

情感具有感染功能,即一个人的情感具有对他人情感施予影响的效能,这好似物理学中的“感应”现象;再加上青少年学生具有较强的向师性,教师自身的情感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作为教师,只有充分认识这一点,通过创设情感交流的文化活动,营造情感交流的氛围,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使得双方互相走进对方精神、情感世界,并以此建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情理互融的基础上,使教学能听之顺耳、理之达心、知之入脑,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境界。

一、努力发挥教师自身的情感作用,以情动人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考虑的是如何教好自己的学科,往往没有意识到自己对所教学科的情感对学生的影响。其实,教师的这种情感的感染作用,会引起学生的情绪体验,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师对教材冷漠的态度会影响学生的情绪,使其所讲述的材料好像和学生之间隔着一堵墙”、“热爱自己学科的老师,他的学生也充满热爱知识、科学、书籍的感情”。“爱”,不仅是教育的一切,更是教育成功的保证。马斯洛关于人的需要的学说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被人爱和被人尊重的愿望。如果我们能让每个学生在爱的阳光中成长,学生的潜能就会被激发,奇迹就会出现。例如,我在语文教学中,坚持课前一分钟演讲,让每个学生都有一展身手的机会。由于学生都能珍惜这样的机会,所以每次演讲都是成功的,而且非常精彩。

二、 完善自我,用形象魅力吸引学生

情感还具有迁移功能,即一个人对他人的情感会迁移到与他人有关的对象上去,成语“爱屋及乌”是对这一独特情感现象的生动而典型的概括。教学中正确运用这一功能,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态度。“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在教学中,教师热爱、理解、尊重学生的情感投射到学生的心灵上,会唤起学生相应的情感,继而把对教师的爱迁移到教师所教的功课上,这就是《学记》中所说的“亲其师而信其道”的表现。在进行小说《孔乙己》的教学时,我特意绘制了一幅《孔乙己落魄图》。这在无形中增强了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魅力。教师只有不断地完善自我,增强自身魅力,才能以不可“抗拒”的力量吸引学生、影响学生。由此可以看出,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高超的教学艺术、过硬的教学基本功,而且还必须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积极、健康、丰富的情感,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情感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以情入境,让学生产生审美的情感体验

语文教学活动是培育生命的一种艺术活动。《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该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深深地感受到语文中人文价值的重要性。面对当代中学生,既要让他们学会阅读、思考,也要让他们学会说话、做事,更重要的是让他们都成为一个个有感情、有爱心的孩子。只要我们科学地营造良好的人文氛围,他们就会成为一群情感丰富的可爱天使。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愉快等良好的正情绪使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使人感知敏锐,记忆增强,思维灵活,有助于内在潜能的充分展示,有助于激发学习热情,对学习起潜移默化的导向和促进作用。在教学中,只有当学生的情感升华为一种审美体验时,才会使学生领悟难以言传的意义。因此,教师要善于调动各种手段,创设自然和谐、身心愉悦的“心理场”,以情激情,以情传情,以情动人,激发并保护学生的想象力,激活学生的创造精神,使学生进入“妙悟”的自由状态,产生愉悦的审美体验。教学《沁园春·雪》时,先播放这首歌,把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通过歌声让学生进入冰封雪飘、粉妆玉砌的美景之中;再配乐朗读,则更有效地让学生品味作者倾注在作品中的感情。

实践证明:在语文教学中,努力创设情感,发挥情感的特殊功能,能诱导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达到“以情促知,以知增情”的目的,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情感语文教师
情感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台上
秋天在哪里
美育教师
主题素材阅读之“情感”篇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