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如何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

2009-08-11 09:01
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 2009年3期
关键词:教材过程思维

王 弘

数学是一门思维性极强的学科。怎样启发学生在数学教学中的积极思维,这在数学教学中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科学的认识告诉我们:“人们的思维活动是由客观存在所引起的,是从具体的感性认识开始的。”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要考虑直观性、科学性,要引导学生从未知到已知,从已知到未知,由浅入深地进行。

1. 钻研教材,精心设计,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教师是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的引导者和导演者。教师除了认真学习、钻研教材、编写教案、设计数学教学过程外,还要在教学过程中认真做好每堂课的“导演”,引导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思维,发挥每个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在课堂教学中,采取“启发引导”的方法进行知识迁移。例如,讲完一个定理或一个概念时,可向学生提出如下问题:在改变一些条件的情况下,这个结论是否还成立?若再加一个结论,要不要附加条件?用这种方法可以阐明所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制约关系,揭露问题的本质。如在讲完“角平分线定理”后,引导学生思考:交换命题题设和结论是否还成立,从而得出角平分线定理的逆定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思维方式,对教材进行适当的改编,对板书进行精心的设计,促进学生积极的思维。当学生的思维受阻时,教师应积极引导,开阔思路,将自己的思维和学生的思维融合在一起,成为学生开拓思维的“引爆器”,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2. 启发开导、培养兴趣,提高学生积极思维

有位名人说过“兴趣是开发智力的催化剂”。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师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教学质量的先决条件,怎样培养学习兴趣,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1)通过对学生知识的传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良好的开端是学习成功的一半,对学生进行新知识的引入是否能引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是学生能否学好知识的关键。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根据教材的内容展开一些有趣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进而使学生的强烈好奇心演变成积极的思维,在急于得到结果时,将所要学习的知识贯彻其中。

(2)激发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积极思维。学生的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而学习动机中的最现实、最活跃的成份就是学习兴趣。兴趣带有感情色彩,知识的掌握要在感情色彩氛围中学习和巩固。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的个性和共性,教师可采取分层次方式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对学生的学习要多表扬、少指责,教师的表扬,可以使学生产生愉悦的心情,这样的情形反复多次学生的学习兴趣加之愉快的心情就能形成牢固的联系,增加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的程度,形成必要的反射条件,产生学习的浓厚兴趣。反之,过多的指责,迫使学生把不愉快的心情带到数学学习中,极易产生对学习数学知识的反感,失去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尽可能把数学学习和愉快的心情联系起来。针对学生的自身条件设立学习目标,鼓励学生有信心有足够的能力去达到学习的目标。在学习中,发生错误,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鼓励、支持和引导,帮助学生去观察、分析、解决发生错误原因,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自己找出病结所在,达到学习的目标,就会感觉到自己是知识的主人,进而对学习数学不再是厌恶,而是充满热情。这样既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又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提高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积极的学习中拓展自己的思维能力。

3. 提出问题,合理引导,促进学生积极思维

教学实践已经证明,任何一种能力都离不开思维。学生的思维活动是由学习开始的,但又是由于需要解决的矛盾而引发学生的思维。问题的存在可以揭示学生认识上的矛盾,通过对问题的揭示,可以对学生的心理及思维方式产生刺激,从中起到学生对自己思维进行反思、纠正和更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问题作为教学的中心,不断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学生拓展思维的过程中,制造某些“障碍”提出某些“质疑”,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思维的状态。教师在教学中,要利用教材和自己设计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激发学生进行积极的思维,拧紧学生思维发条,发挥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等主观能动作用,提高学生的思维方式。在教师善于巧设的问题悬念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渴望探求真理是每个学生的愿望,争强好胜是每个学生的心理特征,教师要对学生的各种愿望和心理特征善于捕捉,热情帮助和引导,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将会越来越浓,思维能力会越来越强。

猜你喜欢
教材过程思维
教材精读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善问让思维走向深刻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圆满的过程
雪花的形成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