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信息技术 优化历史课堂

2009-08-11 09:01万凤英
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 2009年3期
关键词:香港回归手段注意力

万凤英

历史是由鲜活的人物、事件组成的,历史课堂教学仅凭一张嘴、一根粉笔、一块黑板难以淋漓尽致地展现其鲜活性,也难以满足当今历史教学的需要。如何展现历史生动有趣的一面,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进一步提高历史课的教学质量,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为历史教学服务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一、创设历史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学生只有对历史产生了兴趣才能有探索历史的愿望,而这种兴趣的激起很大程度上要依靠教师所创设的历史情境。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教学,可以通过展示文物图片、文献资料、历史地图以及历史记录片、影视片等多种信息,把不可再现的历史现象,重新直观、形象、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创设声、像、图、文并茂的教学情境,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教学的结果。

二、拨动学生情感,集中注意力

变化的事物更能吸引人们的眼球,抓住人们的注意力。用信息技术手段教学有很强的动态性,可以通过设定动画、影视等手段,化静为动,使学生在学习中如见其人、睹其物、闻其声,吸引学生注意力,拨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从内心自然而然地接受和形成历史观。

在《一国两制》课件中,关于“香港回归”问题,我首先让学生归纳英国割占香港的过程,学生回顾后,轻点按钮将教学要点展示出来以加深印象,减少了板书的时间;其次简述中英谈判的成果;第三步则插播了一段香港回归的升旗录像,让学生再度体验当时那激动人心的情景;然后,让学生探讨香港回归的意义。学生很快就得出了结论:香港回归雪洗了耻辱,开创了共同发展的新纪元,为统一大业迈进了一步,并且认为台湾和大陆的统一问题一定能解决!学生那种期盼祖国统一的神圣使命感和责任感溢于言表。这堂课的学习使学生接受了情感教育的洗礼,道德和心理品质都得到了熏陶和培养,理性认识与感性认识碰撞出了理想的火花,学生不再认为教师是在吹牛皮、讲大话,抵触情绪没有了,注意力集中了,积极主动地解决了问题。

三、增大知识容量,加快课堂节奏

历史课内容多、头绪杂,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教学可以通过事先储存在电脑中的板书、图形、图像、影视音乐等信息,将历史人物、事件、概念以形象化简单化的方式呈现出来,突破时空的限制,变静态为动态。在说明历史人物、事件、概念时简明准确,省时省力,增大了知识容量,加快了课堂教学节奏,从而可以留出更多的时间与学生一起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积极思索、掌握要点、理清线索等能力。

在《新航路的开辟》这一课件中,我下载了一幅世界地图,然后用动画将新航路的开辟再现在学生面前。学生能看到四位航海家的形象和船队的航行路线,教师少费口舌,学生轻松地跟随着四位航海家周游了世界,开辟了新航线,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效果,学生纷纷要求以后多用这种形式。

四、适时检测,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每当新课讲授完之后,教师可用信息技术手段将预先设计好的检测题目展示出来,对学生所学知识进行检测。测试题在内容安排上尽可能从多角度、多层次去启发学生思考;在形式上除常见的选择、填空、简答题型外,还可以使用比较、讨论、判断说明、综合归纳等题型。测试题的难度应适当,对于难度不大的习题应该大胆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而对于那些难度较大的习题,教师可以适时点拨,加以引导。

多媒体教学正以其独特的、不容忽视的功能被越来越多的历史教师所采用。但教师在运用过程中如果不分环节、不顾效果、一味求多,就会淡化主题,降低教学效果。因此,多媒体教学需要注重适时、适度、适量的原则,巧妙设计应用留给学生反应的时间,思考的余地和联想的空间,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猜你喜欢
香港回归手段注意力
香港回归25周年
让注意力“飞”回来
庆祝香港回归20周年
战争允许一切手段
A Beautiful Way Of Looking At Things
最不受欢迎的手势语
阅读理解两则
临机的手段
艺术,不只是作为自我表现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