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教学之我见

2009-08-11 09:01郑红艳
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 2009年3期
关键词:奥尔夫歌舞节奏

郑红艳

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而音乐教育是中学素质教育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它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智能、情感、身心健康等素质的形成,有着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重视音乐教育,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突破口,是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的重要保障。

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充分发挥音乐的教育作用,已成了刻不容缓的事。那么,如何根据音乐教学的特点来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呢?根据我这几年高中音乐教学的经验和对素质教育的认识,谈一下我的一点看法: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我感到很荣幸,也很幸福。音乐是美的,它无处不在。我要把音乐艺术传授给学生,要让学生们感受到音乐的无穷魅力,让他们学会理解与分享,发现真理和生活中的各种美好。

但是多年来,音乐教学一直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整个教学思路是在教师限定的框架里,学生的个性、特长得不到发挥。新课标的颁布,为我们展示了新的教学思路,给音乐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提倡学科综合也就成了当前教育改革的一种必然趋势。在音乐鉴赏教学中,学生欣赏的作品都是我国和世界各地的音乐精品,这不仅要求学生有扎实的音乐理论知识,而且要有相关的其它学科知识。所以只有使音乐与各科知识很好地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更好地去理解音乐作品。

例如,欣赏勋伯格的《五首管弦乐曲》,无调性音乐真的很难让学生去理解。那我们可以结合美术学科,借助一些相关的表现主义美术作品,让学生在聆听音乐的同时,观看不同的画面,并且让他们去判断哪些画面属于表现主义美术作品,是否与表现主义音乐相通的?结果同学们的判断是正确的。在音乐与美术学科的结合中听觉、视觉、感觉、知觉融为一体,情境交融地去欣赏音乐作品。在这一节的拓展与探究环节,还可以与历史学科相结合,在聆听勋伯格的作品《华沙幸存者》时,给同学们展示有关华沙幸存者的一些历史图片。这些画面是血腥的,让同学们真正体会到作曲家勋伯格用音乐揭示了真实的现实与人生,触摸到了人的灵魂中更加深沉、痛苦的一面。

在音乐教学中,我们还应该借鉴世界上许多先进的音乐教学方式,如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达尔克罗兹音乐教学体系、柯达伊教学法、铃木教学法等。其中,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当今世界影响最大的音乐教育体系之一,特别是它充分体现了我们所推行的素质教育中“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和“让学生主动发展”的三个基本要素,强调对学生“创造力的开发”。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注重把教材内容载入游戏之中进行教学,将教学内容进行分解,降低了难度,使学生在兴趣浓厚的游戏中边玩边学,大大提高了学生在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增强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自信。

以《非洲歌舞音乐》为例,这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了解非洲音乐中丰富多彩的鼓乐和歌舞,体验非洲音乐中复杂多变的节奏特点。在导入环节,我选择了以学生们喜闻乐见的一种舞蹈——“街舞”为切入点,进而告诉学生:街舞虽然成型在美国,但要追溯起源,可寻找到遥远的非洲大陆,从而激发他们对非洲歌舞音乐的兴趣。在欣赏过程当中,同学们被来自广袤非洲原野的歌舞声和鼓声所震撼。在讨论环节,可以采用成语接龙的游戏让学生自己来总结非洲歌舞音乐的特点。在体验环节,可以运用各种鼓,或者用鼓的代用品,或者用拍手的形式,让学生分成三个组进行节奏练习。每个组的节奏型都不一样,但不需要太难,而且在打节奏的同时,可以让学生加入叫喊声,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体验非洲音乐节奏的多线条,层次感。学生的兴趣高涨,课堂气氛也非常活跃。

可见,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以节奏为先导,以游戏为载体的课堂教学模式,使音乐教学多直接诉诸感性,少用理性成份,更忌纯理性说教。教学过程的愉悦性必然培养和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而兴趣的提高又必然促使学生自觉的、主动的去探求音乐的奥秘,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素质教育真正落于实处。

音乐教学的最大特点就是通过艺术活动来调动人的兴趣,打动人的情感,让学生愉快地受到教育。因此,必须营造宽松愉悦的氛围,而善于为学生营造宽松、愉快的成长环境,甚至比学识是否渊博更为重要。

音乐教学仅仅靠听音乐是不够的,它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参与到艺术活动实践中来。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的理解和欣赏音乐,从而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猜你喜欢
奥尔夫歌舞节奏
十四世纪至十八世纪进藏西人眼中的藏族音乐与歌舞
我与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那些年
节奏学习也可以变得很有趣
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在中国的实践与发展传播
节奏
歌舞欢庆“三月三”
轻快漫舞
春蜂
看大唐歌舞
视唱练耳教学中节奏训练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