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门诊4例晕厥患者临床分析

2009-08-28 09:09原丽伟王翠霞
中国医药导报 2009年21期
关键词:临床分析

原丽伟 王翠霞

[摘要] 目的:分析眼科门诊治疗晕厥的特点,提出有效的护理对策。方法:对2007年1月~2008年6月在眼科门诊治疗时发生晕厥的4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及时处理,4例患者均好转。结论:采取有效的护理对策可以预防眼科门诊患者晕厥的发生。

[关键词] 眼科门诊;晕厥;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 R44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7210(2009)07(c)-160-02

晕厥是一种以突发而短暂的意识丧失或意识状况为表现的一组临床症状和体征[1]。眼科门诊患者在进行拆线、取结膜结石等操作时,由于空腹、体位、耐受性等原因而出现晕厥的现象。为减少和避免在眼科门诊治疗的患者出现晕厥现象,笔者特对2007年1月~2008年6月在眼科门诊治疗时发生晕厥的4例患者进行了调查分析,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

患者1,男,23岁,因与硬物碰撞致上眼睑外伤,经我科清创缝合后于2007年1月20日来我科拆线。患者自诉空腹,前日晚曾熬夜上网,拆线时为坐位。拆线结束时患者出现晕厥。

患者2,女,32岁,因双眼异物感半个月,于2007年6月3日来我院就诊,诊断为双眼上下睑结膜结石,于门诊治疗室行结膜结石取出。患者自诉紧张、害怕;未空腹,取结膜结石时为坐位。治疗结束时患者出现晕厥。

患者3,女,28岁,因双眼红、异物感10 d,于2007年8月12日来我院就诊,诊断为双眼上下睑结膜结石,于门诊治疗室行结膜结石取出。患者自诉紧张、害怕;空腹,取结膜结石时为坐位。治疗结束时患者出现晕厥。

患者4,男,50岁,因右眼翼状胬肉在我科行翼状胬肉切除转移术,于2008年5月10日来我科拆线。患者自诉紧张、害怕;空腹,拆线时为坐位,拆线结束时患者出现晕厥。

2 眼科门诊治疗时患者晕厥的特点

晕厥是广泛性大脑供血不足所致的短暂性意识丧失,临床上以血管抵制性晕厥又称迷走神经性晕厥最常见。根据晕厥的病因分类,本次出现的4例次晕厥属于血管舒缩障碍引起的迷走神经性晕厥。

2.1体位与晕厥的关系

由于疼痛、恐惧、空腹等诱因刺激,经过迷走神经反射,可导致周围血管扩张,外周阻力降低,回心血量减少,以致发生晕厥。在眼科门诊进行治疗的患者坐位时其晕厥的发生率较卧位要高。这是因为坐位加重了患者回心血量的减少和心输出量的降低。因此,眼科门诊治疗的患者取卧位可有效地预防晕厥的发生。

2.2空腹对晕厥的影响

空腹治疗时的疼痛可作为一种刺激,诱发机体应激反应。应激是生物体所固有的以自身状态或形式来应答环境变化的能力,晕厥也可以是应激表现的一种形式[2]。空腹时治疗可诱发应激反应,是胃黏膜大量充血肿胀,肠蠕动加快,使回心血量暂时减少,患者可感到上腹部极度不适,恶心,眼前发黑。加之空腹时迷走神经处于兴奋状态,通过迷走神经反射引起血管扩张,回心血量减少,因而心输出量降低,导致暂时性广泛性脑血流量不足。本组3例晕厥是发生在空腹治疗以后,提示空腹可能是发生晕厥的重要诱因。

2.3恐惧与晕厥的关系

到眼科门诊治疗的患者大部分比较紧张和恐惧,可导致患者的疼痛阈值降低,使患者在治疗以后有较强的反应,甚至可引起植物神经系统调节紊乱[3]。本次晕厥病例发生在治疗以后,表明治疗时的疼痛刺激可能是晕厥的又一重要诱因。

3晕厥的病因

血管神经因素、心律失常、体位性低血压是晕厥最常见的病因,但晕厥发作可由多种原因引起。还有相当一部分晕厥患者的病因是无法解释的。但近年来随着倾斜试验、环路事件监测等新技术的发展和医师对精神疾病诱发晕厥的新认识,越来越多的患者得到了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欧洲两项关于晕厥的研究显示,神经介导性晕厥是最常见的晕厥类型。

晕厥发作前多有明显诱因,如:疼痛恐惧情绪,紧张,空气污浊,疲劳,排尿,咳嗽,精神刺激,用药,失血,颈动脉受刺激,颈动脉硬化,或其邻近病变衣领过紧时发生心脏血管疾患如房室传导阻滞、心动过速、心脏瓣膜病、心肌梗死病史等。

4 护理对策

晕厥的临床特点是急性起病,短暂意识丧失。患者常在晕厥发作前约1 min出现前驱症状,表现为全身不适感,视力模糊,耳鸣,恶心,面色苍白,出冷汗,四肢无力,随之很快发生晕厥。晕厥发作时随意运动和感觉丧失,有时呼吸暂停,心率减慢甚至心脏停搏,此时,难以触及桡动脉、颈动脉搏动,神经系统检查可发现瞳孔散大,光反射与角膜反射消失,腱反射减低或消失,可出现病理反射,常伴有流涎、尿失禁等,一般持续2~3 min,继之全部功能逐渐恢复患者苏醒后可有短时间的意识模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有便意,甚至二便失禁,有极度疲劳嗜睡,持续时间几分钟至半个小时发作后检查可以无阳性体征。

为了预防晕厥的发生,对于来治疗的患者,要嘱咐其应避免空腹;对于极度紧张的患者,在操作时应避免让其直视操作,并给予耐心解释。此外,患者在接受治疗时应尽量采取平卧位。医务人员应严密观察患者在治疗中及治疗后的变化,及时发现有无晕厥的前期症状,及时处理,避免晕厥的发生。

发现患者晕厥后应置头低位(卧位时使头下垂,坐位时将头置于两腿之间)保证脑部血供,解松衣扣,头转向一侧避免舌阻塞气道[4]。向面部喷少量凉水和额头上置湿凉毛巾刺激可以帮助清醒;注意保暖,不喂食物;清醒后不马上站起,待全身无力好转后逐渐起立行走。老年人晕厥发作有时危险不在于原发疾病,而在于晕倒后的头外伤和肢体骨折。因此,老年患者治疗时应避免坐位或站位。

[参考文献]

[1]李宗明.临床症状鉴别诊断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31.

[2]曹蔚.门诊注射时患者发生晕厥的调查与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8,24(5):52-53.

[3]张镜如.生理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5.

[4]杨弘.住院患者突发颈性眩晕的预防及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8,24(2):23.

(收稿日期:2009-02-13)

猜你喜欢
临床分析
中西医结合清肾解毒法治疗糖尿病肾病63例临床分析
中医内科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分析
探讨乳腺导管扩张症80例临床分析研究
足月妊娠羊水过少125例临床分析
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临床分析
自发性结肠穿孔20例分析
老年糖尿病患者抑郁与治疗依从性分析
厦门市5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重症病例临床分析
389例住院肺结核患者临床分析
白内障患者术后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