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活动中开展同伴合作学习的策略

2009-08-31 06:46李轶雄
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 2009年8期
关键词:同伴幼儿材料

李轶雄

早期阅读是培养幼儿阅读兴趣、阅读能力的活动,目的是让不会读书的幼儿变成喜欢读书的自主阅读者。这一过程的实现,一方面依靠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为幼儿提供适宜的支架,支持、引导、促进幼儿阅读;另一方面有赖于教师随着幼儿年龄、能力的增长适时地撤掉支架,为幼儿提供更多自主阅读的机会,促进幼儿在自主、合作、探究中更积极有效地掌握阅读策略。这是幼儿学会自主阅读的必由之路。

我们发现,在幼儿园阅读教学中,教师比较注重引导示范,并能主动探索和运用一些教学策略,以改善师幼互动,增强教学效果。但比较而言,教师对幼儿在阅读活动中的同伴合作学习关注不够,缺乏组织幼儿开展同伴合作学习的经验和策略,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教师在阅读活动中忽视同伴合作学习方式的运用,幼儿表达机会不均,学习任务与年龄特点不符。一方面,在大班额的集体阅读活动中,由于面向全体幼儿的互动机会有限,幼儿又存在个体差异,教师很难让每个幼儿都有充分表达、表现的机会,阅读活动成为少数幼儿表现的舞台。另一方面,阅读活动中学习任务的难度与幼儿年龄特点不符。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的思维能力、合作意识进一步增强,而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很少为幼儿提供同伴互动、自主阅读的机会,这不利于幼儿尽早实现自主阅读。

其次,阅读活动中的同伴合作学习更多的是形式上的合作,目的不清,效果不明。在阅读教学中,同伴合作学习容易出现两种倾向:一是形式化,为了合作而合作。只为变换一种活动形式,或让幼儿由静到动,并不考虑合作学习任务的适宜性和最终要达成的目标;二是无序化,有的同伴合作学习虽然目的清楚,但忽视步骤与细节,组织松散,活动无序,目标不能达成。

基于以上问题,教师在阅读活动中组织幼儿开展同伴合作学习时应该明确并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明确幼儿期同伴合作学习的意义和目标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有别于传统的依赖、封闭、接受的学习方式,更强调学习状态的积极主动、学生的独立自主性和与人合作的态度及能力,这是教育观念转变的核心体现。中大班幼儿在心理上已经具备了开展合作学习的基础,同时通过合作学习,幼儿的观点采择能力得到发展,交往技能明显增强,这对他们的去自我中心、认知发展、社会适应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合作学习应该作为中大班幼儿一项重要的学习内容。但由于受年龄特点制约,幼儿的合作学习并非一定是程序严格、结果明确的。教师在组织同伴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应当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由易到难。逐步培养幼儿同伴合作学习的意识,帮助他们掌握同伴合作学习的方法。教师还应明确在同伴合作学习中,合作过程比结果重要,合作意识比表现重要,合作方法比内容重要。

二、注重同伴合作学习形式的选择

基于对同伴合作学习重要性的认识,教师应在幼儿阅读的不同阶段组织幼儿开展各种形式的同伴合作学习。同伴合作学习可以采用同位合作、小组合作两种方式。

1同位合作

同位合作即坐在一起的幼儿两两结伴,通过表达、交流、分享、互动,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这是最方便开展的合作学习,是为幼儿创造公平表现机会的方式,也是幼儿体验合作学习过程、感受与同伴交流乐趣的开始。在阅读活动中。教师可以针对学习内容设置感受交流、对话模仿、问题讨论、朗读互评等各种任务,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增加幼儿表达的机会,让幼儿尝试在教师评价的引导下养成与人合作的意识和习惯。如学会彼此尊重、轮流表达、认真倾听、目光注视、及时回馈等。

2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即幼儿根据需要结成小组,全体组员积极互动、充分合作,共同达成一个学习目标。幼儿合作学习小组的形成有教师分组和自愿组合两种方式。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的合作学习目的和任务,采用不同的分组方式。对于目的明确的合作学习任务,教师可以按异质同构的原则分组。组织幼儿在与异质同伴相互影响下合作完成任务。在这样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必须在小组人员的选择与控制、小组成员的分工、合作步骤与注意事项、成果汇报与小组评价等方面进行明确的设计与引导。如,组织幼儿进行小组自制图书活动时,在分组上要考虑到强弱搭配,明确各小组成员的任务和具体步骤,先交流再制作,然后收集整理,最后汇报分享。对于倾向于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合作的快乐,更充分自由地进行表达、表现的活动,教师则可让幼儿自愿组合,自主选择活动任务。让幼儿和最熟悉的同伴一起做自己最感兴趣的事,不规定严格的步骤与特定的结果,重点是让幼儿在积极参与的表达表现中充分体会同伴交往的乐趣。

三、注重合作学习任务的设计与材料运用

幼儿的合作学习不仅是单纯的讨论,更多的是共同制作、合作表演等需要动手操作、亲身体验的活动。在这样的活动中,幼儿更依赖具体的任务与操作材料。所以,活动的任务设计和材料运用直接影响小组合作学习能否顺利有效地展开。教师在设计任务、运用材料时要注意两点。

1任务、材料的互赖性

在同伴合作学习中,小组成员之间任务相同,不利于发挥每个成员的自主性,合作的意义也不大。教师应该巧妙设计任务与材料,让不同组员占有不同的材料,承担不同的子任务,每个成员的材料处理完后合起来才算完成小组学习任务。如在“超市”拓展活动中,教师提供了超市关键地点和各物品区的卡片,请幼儿通过小组合作完成超市购物流程图。每个小组成员都只是占有部分材料,如果要制作完整的流程图,必须经过逐一表达、相互识别、共同排序、制作完成、汇报分享的完整过程。任务和材料的互赖性,可以有效调动全组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强化合作的过程和同伴间的有效互动。

2任务、材料的异步性

合作学习的意义在于不同水平的幼儿在小组活动中可以互补与相互促进,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这种发展基于教师对幼儿的了解,并为其提供相应的不同难度的活动任务与材料。任务与材料的异步性体现在一次活动中教师设计几种不同形式与难度的任务供幼儿自由选择;也体现在一次活动中教师设计一种任务,但提供有难度区分的材料,对应不同水平的幼儿。这些不同难度的任务与材料,并不影响幼儿与同伴合作及完成任务。如,在进行“你最喜欢什么颜色”拓展活动时,教师提供了难度不同、形式不同的几个小组活动:涂脸谱、配色游戏、自制图书、服饰表演。请幼儿选择自己感兴趣并力所能及的活动,与同伴配合共同完成。让幼儿自主选择材料调动了他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提供不同难度的任务又保证了不同水平

的幼儿都能体会完成任务的成功感。又如,在上面“超市”拓展活动的例子中,教师提供的超市关键地点和各物品区的卡片是用汉字、图画、照片等不同方式体现的,这种对材料差异的控制,目的是对应不同水平的幼儿,使其在操作中能基于自身水平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四、注重合作学习的过程引导与适宜评价

幼儿阶段同伴合作学习的重心应放在合作意识的形成、合作学习方法的感知和积累上。为了达成有序有效的同伴合作学习效果,教师必须在同伴合作学习的步骤、分工、过程控制、引导评价等方面对幼儿进行明确的指导并让他们反复练习。同伴合作学习的基本步骤有布置任务、分组、完成任务、记录结论、全班交流、教师总结,教师可以根据任务的难度、幼儿的发展水平适当简化这些步骤。在组织同伴合作学习时,教师首先要明确各步骤,让幼儿知道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同时注重在学习过程中对幼儿进行方法与规则方面的指导,即每一步应该怎么做,注意什么。教师可以设计图表,用记录的方式帮助幼儿明确步骤,梳理合作学习成果,同时为后续的表达、交流提供支架。

幼儿同伴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还有赖于教师及时适宜的评价与引导。一方面,教师的评价应围绕幼儿阶段合作学习的目的,着眼于幼儿对合作学习的态度习惯、规则方法的获得,而不仅仅是任务完成的正确性、合作学习的结果;另一方面,合作学习的评价应避免评价某个幼儿。而应以小组为单位,关注每个小组成员作用的发挥、小组整体的行为表现与相互配合程度。教师还可以设计评价表,引导幼儿共同评价各组在合作学习中的表现以及遵守规则的情况。运用图表方式为幼儿提供评价依据,可以激发幼儿的自我评价意识,增强幼儿在活动中的自律意识,促使幼儿按步骤有规则地进行合作学习。

在阅读活动中组织幼儿进行同伴合作学习,是加速幼儿自主阅读能力发展的有效方法。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与阅读水平,设计相应的同伴合作学习活动:形式上从同位合作过渡到小组合作,内容上从简单交流分享过渡到深度合作互动,目标上从合作意识与态度激发过渡到合作方法与能力积累,循序渐进地把幼儿引到正确的合作学习方法上来,促使他们尽快成为能够自主阅读的小读者。

猜你喜欢
同伴幼儿材料
从“要遵守”到“我来管”——大班幼儿的自我管理初探
专题·同伴互助学习
土木工程材料的认识和应用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新材料赢得新未来
寻找失散的同伴
最美材料人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材料
相约钓鱼身亡 同伴应否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