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育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2009-08-31 02:58
关键词:创新能力过程课堂教学

崔 军

一、问题的提出

长期以来,中国教育一直受“讲解——接受”教学模式的影响,“应试教育”根深蒂固,学生被动学习且负担过重。主体意识和参与能力不强,缺乏创新精神。与西方学生相比,我国学生的创造能力往往偏低。英语教学工作应该顺应时代的要求,构建新的模式,探索新的途径,适应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这就需要英语教师在继承以往英语课堂教学的经验和成果的同时善于创新。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应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在教学中应增加开放性的任务型活动和探究性的学习内容。使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看法与观点。教师要鼓励学生学会合作,发展与人沟通的能力。教师在设计教学任务时,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设计不同的任务,使所有的学生都能进步。

创新教育就是使整个教育过程被赋予创新的特征,并以此为教育基础,达到培养创新人才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目的的教育。它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创新型人才。创新教育不是一种单纯的训练学生发明创造的技巧的教育。而是一种旨在培养受学生创新能力(包括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等)的教育,是一种面向全体学生的素质教育,一种既重结果、更重过程的教育,一种要从个体的心智世界中源源不断地诱导出一些提供最佳创意的人格特征的教育。

二、创新教育在教学中的作用

创新是国家和时代对教育的根本要求,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创新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主要表现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创新教育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首先,创新教育能促使人脑均衡发展。创新教育通过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的培养,激发人的想象力和灵感,促进协调发展。人脑的潜能将在创新教育中得到充分发掘。其次,创新教育能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人的智力由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理解力、想象力等因素组成,创新能力往往是这些能力的有效综合。反过来,创新能力的能动作用又将促使各种智力因素的积极发展,逐步完善。另一方面,创新过程往往不会一帆风顺,需要克服许多困难,这就需要有坚定的信念、坚强的意志、顽强的毅力等心理素质。创新教育的过程正是引导学生投身实践、提升非智力因素的过程。创新教育能使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得到改善,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效果。第三,创新教育还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创新能力与个性相辅相成。创新的过程,正是体现个性的过程。随着创新教育的深入,学生的能力逐渐增强,独特的创新成果逐渐增多,个性也日益鲜明。

第二,创新教育有利于教育的健康发展。创新教育以先进的教育观念消除现行教育存在的弊端,推进教育改革。当今时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教育在综合国力的形成中处于基础地位,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人民的素质,取决于各类人才的质量和数量。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的教育事业成就卓著。但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育结构等滞后于时代的发展,不适应新世纪的要求,尤其是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象还普遍存在,升学竞争不断加剧。使青少年难以得到全面发展。全面推进创新教育。对于改变我国教育的落后状况,促使教育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三、创新教育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实施

1、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为创新教育的实施提供环境。广大教师不仅要接受新的教育观念。还需要进一步地感悟,把它转化为教学行为。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了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目标看,首先,学生学习的性质应由接受性、继承性转变为探索性、创造性。第二,传统教育中知识的学习是教育追求的目的,而在创新教育中知识由目的因素变为过程因素或手段因素,知识不再是教育追求的目的,而是实现创新的手段。第三。在教学内容上,要从单纯的语言教学转向既学语言,又学科技文化知识,培养人文精神的新型教学。第四,在教法上,不仅要研究教法。而且要研究学法,要以培养学生的创造素质为出发点,以便真正实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标。

2、营造民主、宽松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协作精神。教学中要注意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首先要为学生提供参与教学的机会,不断激发和引导他们的学习兴趣,为他们提供更多思考和创造的时间和空间。其次,要加强课堂讨论,强化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将英语活动引入课堂,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及参与意识。英语课堂教学活动,不仅仅是语言知识的传授和语言能力的训练,更重要的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在信息传递和情感交流中思维的碰撞、新信息的获取。课堂上开展group work。team work,pair work等教学活动,要以小组成员合作性活动为主体,以小组目标达成为标准,以小组成绩为评价依据,师生在小组内相互讨论、评价、启发、激励,从而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3、教师在英语课堂活动中要设疑布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教师可精心设计问题,使学生沿着教师引导的逻辑思路步步深入,达到恍然大悟、触类旁通的目的,也可使学生按教师的指导自己去发现、探索,最终得出结论。教师应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他们敢于标新立异、别出心裁,敢于逾越常规,敢于想象猜测,敢言别人所未言,敢做别人所未做,宁愿冒犯错误的风险,也不要把自己束缚的创造品格。一方面要引导学生经常换个角度看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以便从多角度探索求异;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广泛联想,对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训练;再就是帮助学生归纳、总结,发现新问题。

4、教师要重视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优化教育的重要原则之一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就是说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本领。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是为了不教,不教是为了养成学生有一辈子自学的能力”。因此指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创新教育的关键所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途径有很多,比如:开办英语角、英语演讲比赛、英语晚会等。通过这些活动尽可能让学生动脑、动口、动眼、动手,使他们从中受到激励、启发,产生联想、灵感,训练和培养创新能力。

综上所述,学生的学习过程既是一种认识过程。也是一种探究过程。教育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探索与创新,英语的课堂教学只有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教师的主导作用有机地统一,不断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引导学生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培养学生的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正东:《外语教育学》,科学出版社(1999)

[2]陈龙安:《创造思维与教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9)

猜你喜欢
创新能力过程课堂教学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圆满的过程
跨越式跳高课堂教学设计
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