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瞰中国动画

2009-09-03 07:03
电影文学 2009年13期
关键词:动画创作

李 霞

[摘要]经过七十多年的动画探索,中国动画面临巨大挑战,中国动画制作者面对动画现状,在动画的制作体系和发行体系上都做了改进,借鉴吸收国外先进经验,并取得了良好的市场回报。中国动画应在保持民族特色的同时,使中国动画同现代技术及世界动画相结合谋求发展。

[关键词]发展史及民族风格;动画创作;动画市场

一、中国动画的发展史及民族风格

谈到中国动画,不能不提及万氏兄弟(万籁鸣、万古蟾、万超尘、万涤寰),他们可谓中国动画片的鼻祖。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他们于1926年摄制了中国第一部动画片《大闹画室》……,揭开了中国动画史的一页。在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和左翼文化运动的影响下,万氏兄弟拍摄了大量的抗日作品。直至20世纪40年代,万氏兄弟创作了中国动画第一部长片《铁扇公主》,发行到东南亚和日本地区,并受到人们的热烈欢迎,为中国动画走向国际做了很好的铺垫。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而以钱家骏为中心的当时的一批动画人也绘制了以抗日为内容的动画短片《农家乐》。中国动画片在创作初期就时刻与时代气息紧密相联,同时最早一批的动画人也显示了他们百折不挠的精神,具有强烈的民族使命感。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艺术家陈波儿和日本动画专家持永只仁等创作了新中国第一部木偶片《皇帝梦》和动画片《瓮中捉鳖》。他们在人员不足、设备简陋的艰难条件下完成摄制工作,为新中国动画片的发展揭开了序幕。建国初期是中国动画片蹒跚学步的时期,中国动画人积极学习国外先进的动画技术和艺术。主要是苏联和南斯拉夫。在动画技艺上有了很大提高。同时在动画的风格上不免受到这些国家动画的影响,如《小猫钓鱼》《小梅的梦》《野外的遭遇》等影片便留有苏联动画的影子。特别是1956年《乌鸦为什么是黑的》在国际动画节上获奖,令人沮丧的是观众以为这部影片是苏联的影片。这个误会使中国动画人深刻意识到:“对他国动画亦步亦趋的模仿是不会利于中国动画电影发展的。”只能导致中国动画的消减。所以“只有搞民族化,才是中国动画电影的出路”这样才会有观众,才会有市场。

1957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成立,上海美术电影厂厂长提出了“探民族风格之路”的口号,从此开始了中国动画的民族风格建设。中国动画艺术家从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当中汲取营养,为己所用,力求表现出中国独有的风格,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在动画片《骄傲的将军》当中,民族特色十足,将军的脸谱化便借鉴了京戏人物造型,在动作的设计上也采取了京戏的风格。影片的背景音乐恰到好处地运用民乐。在将军彷徨无助时,琵琶古曲“十面埋伏”响起,画面与音乐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达到烘云托月的效果。这部仅30分钟的动画片充溢着浓郁的民族化气息,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对当时的民族化探索起了极大的鼓舞作用。同时,中国的动画艺术家们积极地致力于新的动画艺术手法的探索和动画技艺的提高。在发展中国动画的片种之一木偶动画时,著名的木偶片导演靳夕的第一部代表作《孔雀公主》,故事情节动人。后来,靳夕拍摄的《谁唱的最好》在技术上非常完美,但在意识形态上却受到了局限。当时的文艺政策较为教条,由于过分强调了“政治挂帅”“革命传统”“主题至上”,限制了木偶片的进一步发展。中国动画人钱家骏在1958年研制了中国第一部剪纸片《猪八戒吃西瓜》,为中国动画增添了一个新品种,且富有鲜明的民间艺术特色。接着又拍摄了剪纸片《渔童》《济公斗蟋蟀》《金色的海螺》等影片,吸收了中国皮影戏和民间窗花的艺术特色,将动画形象塑造得生动丰满,也使中国的民间传统艺术得到发扬。到了20世纪80年代,剪纸片技术日益成熟,在此基础上,美影厂又研制成功剪纸“拉毛”新工艺,拍出了水墨风格的剪纸片《鹬蚌相争》,该片荣获第十三届柏林国际短片电影节银熊奖、南斯拉夫第六届萨格勒布国际动画电影节特别奖等国际大奖,这一片种在国际国内都得到认可,且受到广大观众欢迎。1985年出品的《草人》在日本第二届广岛国际动画电影节获儿童片一等奖和国内文化部1985年度优秀美术片奖、全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腾龙奖”美术片二等奖。这一时期的创作。可谓是最具中国风格的动画片,它将中国的水墨画与动画电影相结合,使中国特有的笔墨情趣完美地再现于银幕,形成最具中国特色的艺术风格,震惊了整个世界影坛。

此时的动画创作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可以说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中期是中国动画的一个高潮,也是民族风格成熟的阶段。动画片《大闹天宫》设景、用色等方面借鉴了古代绘画、庙堂艺术、民间年画的特色,又将中国传统戏曲的表演艺术融入,描述了家喻户晓的孙悟空,使这一形象跃然银幕,化无形为有形,国外评论“挖掘各种艺术表现手段;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精湛的艺术技巧”。可是由于“文革”的影响,中国的动画事业受到了阻碍。“文革”结束后,百花开放,我国的动画事业也迎来了它的第二个春天。中国的动画人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动画创作当中,秉承以往的“民族风格”的道路,在题材内容、艺术形式和制作技巧等方面,进行新的开拓,并取得可喜的成绩。同时由于实行开放政策,扩大对外交流,中国的动画业也更多地与国际接轨,呼吸更多的新鲜空气,呈现出生机盎然的景象。1979年中国第一部彩色宽银幕动画长片《哪吒闹海》问世,这部被誉为“色彩鲜艳、风格雅致、想象丰富”的作品,深受国内外好评。民族风格在它的身上得到了很好的延续。动画片《三个和尚》是继承了传统的艺术形式,又吸收了外国现代的表现手法,在发展民族风格中做了一次新的尝试。动画片《雪孩子》画面优美富有诗意;《南郭先生》表现了汉代的艺术风格,格调古雅;《火童》结合了装饰性造型和民族艺术特点。相信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精湛的艺术技巧的中国动画会越走越好。

二、中国动画的创作

中国动画片创作一直秉承“寓教于乐”的宗旨。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在这一过程中,出现了偏离,“教化”意义被过分强调。主题先行使创作受到阻碍,思想僵化。娱乐性的丧失使动画由大众走向小众。传统的动画创作为我们提供了丰厚的艺术积淀,但是市场观念欠缺。观念的转化要做到市场观念和大众观念的同步转化。动画创作不要拘于传统,给自己套上枷锁,动画片创作中应有更为丰富多彩的世界,否则中国的动画片也就只能呈现幼稚的特色。“寓教于乐”的观念使动画创作的视野非常狭小,动画的题材也受到了限制,思想上放不开,表现在创作上的也就是缺乏想象力,从而使中国的动画丧失了大量的成人观众。且在“教化”思想下,动画片多摆出一副教育的面孔,而缺乏童趣,导致大人不看,小孩也不看的局面。中国的动画要改变此状态,改变大众观念,使观众群丰富多样。例如根据中国的古代神话《劈山救母》的故事改编的电影故事片,讲述一个英雄救母的故事。在影像风格和人物造型上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并且添加了原作中不

存在的小猴子形象,机灵搞笑,诙谐逗趣,获得了较为广泛的市场认同。

中国动画题材多是充满童趣、动物故事、神仙传说。动画片是化无形为有形,是一个充满幻想的世界。观念的转化还需有非凡的创造力、想象力与之相匹配,才能使中国的动画业蒸蒸日上。

想象力、创造力表现在对影片故事的构架上、情节的编排上、人物造型的设计上,影片的背景刻画上等等艺术创造上。其实美国的动画创作有许多是借鉴他国的故事原型进行动画再创作,如《灰姑娘》《白雪公主》等。在动画的创作空间上宽容度大,动画的内容也就丰富多彩,就能吸引大众。在情节的编排上中国动画还不是很完善,以《宝莲灯》为例,在故事情节的安排上缺乏力量,描写过于单薄,小沉香的成长过程寥寥几笔,在土地爷的指点下找到孙悟空历经磨难学成武艺,以坚强的信念打败二郎神。情节缺少细节铺垫,且人物的塑造过于脸谱化,坏人坏到底,缺乏性格依据,导致人物平淡,不生动。这就需要创作者对艺术感悟力和想象力进行深度开掘。

科技的进步为动画的创作提供了便利和更好的表现手段。现在的动画制作高科技因素占很大的比例。《玩具总动员》《小鸡快跑》便全是三维动画制作,《恐龙》《宝莲灯》更将动画与实景完美结合,营造了一种视觉奇观。这样的影片均获得了观众的认可。但高科技运用不能超过动画艺术本身。美国的动画制作在追求高科技的运用当中,有时追求场面的精致豪华。可是故事情节模式却没有更大突破。纯粹的高科技展示,影片没有内涵,这样观众也会厌烦的。在动画片中拥有更多人文的东西,才会有长久的生命力。一个东西只具备商业属性,它就会逐渐消亡。在社会发展中要把握好艺术性与商业性之间的度。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良性互动,才会促进发展,一切都要以人为本。动画片制作可以借鉴国外优秀的东西,但是亦步亦趋的模仿,是没有出路的。在中国早期的动画创作中就意识到这个问题,当时很快就走出这个误区,拨正了方向。一句话,影片有内涵才是关键,忌过分追求高科技。

三、中国动画的市场

在世界动画的发展中,动画更多的是作为一种产业来发展。特别是美国在它的创始初期就很快进入产业化操作,在商业上获得巨大成功。虽然当时也出现了纯艺术追求的实验动画,但占主流的还是商业动画,具有广大的市场。

中国的动画创作从它创始初期,在动画的题材和艺术表现手法上都是讲述儿童喜爱的故事。动画片的创作对象就是少儿。中国动画片创作中体现的一种思想就是:动画片是小孩的世界。因而导致中国动画创作的对象曾一度比较单一化。如:《小猫钓鱼》《没头脑与不高兴》《聪明的小鸭子》《大闹天宫》等多是针对儿童进行创作。这种创作倾向至今仍没有彻底消除,所以在中国的动画创作中留下一块空白,同时也给市场留下一块空缺。中国动画片此传统的创作方式,可以说要走一条借鉴与创新的道路。与美国、日本相比之下,美国动画在创作上思维非常活跃,题材广泛,有动物,有人物,小有儿童大有老人。有缠绵的爱情故事等等。通过借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历时4年炮制的《宝莲灯》,这部影片的定位是6岁到80岁之间。可以说这是对动画制作者的一个挑战,要兼顾到差距如此大的观众群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而获得了较为广泛的市场认同。

综上所述,中国动画是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的,在市场和艺术创作上力图找到一个结合点。中国动画要突破思维定式,挖掘市场,使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形成良性互动,为以艺术水准为影片的长久生命力提供保障,但良好的市场回报也为艺术再创作提供资金。在新世纪。中国动画要有更好的发展,除与国际接轨外还要结合本国的特点,具体问题具体对待。中国动画的广阔前景,让我们一起期待中国动画的灿烂未来!

猜你喜欢
动画创作
艺术张力在动画分镜头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新语境下的动画艺术理论浅谈
动画艺术创作中视听语言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