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迷彩服

2009-09-14 03:18
艺海 2009年8期
关键词:图案颜色色彩

郑 晶

军装中独特的一种制式服装——迷彩服,是到近代才出现,并在近代战争(二战后)中才得以迅速发展的。本文基于大量国内外军方文献材料和部分实物的分析,重新审视我们所熟知的迷彩服。

一对迷彩定义的重新解读

1 早期对迷彩的认识在观念上存在误区

在中文中“迷彩”二字给人的概念相对狭隘。“迷”迷惑、迷幻、迷离,有分辨不清、昏乱的意思,而“彩”则足以说明非颜色,非一种颜色,而是多种颜色才能达到这种效果。(《辞海》语词分册P12,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77版)通常我们认识的迷彩,正是军人身上穿的那种由橄榄绿、深棕、褐等三到四种颜色组成的斑驳纹样的服装。然而更让人感到迷惑的是,通常我们只要一谈到迷彩,便会不自然地或者下意识地把迷彩和迷彩服联系起来,其实,这种认识在很大程度上是片面的。

在英语中迷彩的意思是“camouflage”(伪装),这个词由法国人从“camoufle”动词引申而来,“camoufle”原意是开个玩笑,《新韦氏词典》(《WebstersNewlnterna

tional Dictionary》)的解释是欺骗之意。进而被用来描述军队用来隐藏士兵、武器以躲过敌人侦察。

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哥伦比亚电子百科全书》中描述迷彩(camoufle)时说“在战争中,把目标用人为的手段作以伪装,主要目的是让目标和所处背景、战略地点的环境融为一体,并躲避侦察。”《大英女王简报百科全书》把迷彩描述为“在战争中,隐蔽和视觉欺骗的艺术和实践。”美军军方的解释是“通过对个人、物体或战术目标使用自然的或人工的材料,达到给敌人造成迷惑、误导和躲避追踪的目的。”

现代军事伪装的含义就是隐蔽自己,欺骗和迷惑敌人所采用的各种避真示假的措施。《中国军事百科全书》(战役分册)伪装条目中论述:“伪装是隐蔽自己,欺骗和迷惑敌人的各种措施。” (《中国军事百科全书》 军事科学出版社 1997版)拉丁语系中camoufle (迷彩)都被放在和伪装相关联的语境里,因而伪装是对迷彩最本质的解释。那么,如果从伪装的角度出发,我们现代观念里面,由若干种颜色组成不规则块面花纹图案的就称之为迷彩,这种认识是片面的。

2 现代观念中的对迷彩的认识范围在扩大

那么任何在特定环境下能够起到伪装目标,造成给对方以迷惑假象的伪装都能称之为迷彩。这么说来,迷彩就不能单一特指为某一类或者某一种颜色了。任何颜色、材质、纹理、肌理、视觉假象都可以称作迷彩。

在《美国文化遗产—英语语言字典》第四卷中对迷彩(camoufle)有如下解释:

(1) 通过把个人或者装备伪装成背景的一部分以达到欺骗敌人的目的。

(2) 使用隐蔽和保护色的欺骗方式。

(3) 把面料染成不规则斑点的绿、棕、黄褐色和黑色使着装者无法从所处的环境中被辨认出来。

(4) 通过使事物形态歪曲,失真或其他的诡计或手段达到隐藏的目的。

随着科技日益发展和军事技术在实战领域的不断提高,单纯从颜色上来给迷彩做出定义显然是不能顺应时代的需要的,战场上大量科技的投入应用已成为各国争先恐后的举措,迷彩在开发的同时也在被各国研究,如何使用更好的手段进行迷彩伪装同样也要具备侦察迷彩伪装的能力,看起来似乎有点相矛盾,但这就是军事中此消彼长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的结果。

一战时,最早用于隐藏大规模武器或者战略据点的迷彩,如今在更大程度上得到了更新和发展。二战前像大规模武器如装甲车等伪装防御的主要对象是空中打击,从空中对地面的侦查也主要是靠飞行员的眼睛。同时,由于使用卫星侦察的技术相对落后,单兵迷彩伪装也主要针对地面侦察。因而,迷彩伪装主要是通过使用色彩伪装来解决这个问题。但二战以后,现代侦测仪器的广泛使用,使原来单纯使用色彩就能迷惑敌人的手段变得无用武之地。而且,随着科技在战争中的使用逐渐占主导地位,依靠侦察手段的不断更新,已经使人眼的可视范围和深度得到相应的拓宽。通过对迷彩涂料的更新(使用防红外线技术);改变物体表面质感以改变光线折射度;通过新材料如纳米材料伪装空中目标等等这些从伪装的角度把迷彩的定义推向深广。

迷彩伪装用在服装上也就是迷彩服的色彩研究在各国已经达到了很高的程度,而且色彩这种因素受到地理、环境、人文、生活习惯和人为的很多方面的限制,这就是为什么军事强国如美国、英国等国家的部队里会有许多套迷彩服,用以适应不同的环境。(张建春《迷彩伪装技术》,中国纺织出版社2007年版) 种类规模庞大的迷彩配备对于军队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支出,如果不久的将来爆发像二战时期的战争,战线拉得很长,战场不断变化,迷彩服是不是也要跟着变化呢?那么这样被动的适应环境的举措到底效果有多大?这个问题正是当今各国所要急于找到的答案。

三对迷彩伪装服(迷彩服)设计原理的重新解读

1 仿生学的研究成果对于迷彩服的设计仅仅只是提供了参考依据

伪装这种行为可以追溯到远古狩猎时期,猎人穿着兽皮、树皮、茎叶制作的衣服,把浑身上下绘满和自然环境一致的图案,用以接近或者迷惑猎物。原始的伪装手段都是从自然界各种生物和现象中得到的灵感和启发,在自然环境中这样的例子应当说是不胜枚举,譬如枯叶蝶、变色龙等等。

2 视觉特性和色彩原理为迷彩服的设计提供了合理的理论依据

迷彩最主要的迷惑对象,除了眼睛还包括一些用于可视侦察的设备和仪器如热感应、近(内)红外、远红外侦察仪等。然而在高科技侦查手段还没有得到广泛应用的早期军事战争中,最主要的迷惑对象就是人的眼睛。它主要是利用眼睛的视觉物理特性,在认识对象时可能会产生假象或者错觉的原理。

由于环境的不同,以及光、形、色等各种因素的某些干扰,加上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原因,人们对客观物体的知觉往往发生错误,对所观察的现象常常会做出错误的判断,这就是错觉。对色彩的观察,由于同样原因,也会发生这样的错觉,那就是色的错视。(何国兴《颜色科学》P36-41, 东华大学出版社2004版)

颜色在一定程度上是导致这种视错觉产生的最主要因素,哥德在《论色彩的科学》中就论证过一个大家熟知的理论,即穿深色衣服的人要比穿浅色衣服的时候显得瘦些。迷彩服就是利用颜色在视觉上有收缩和扩张的特性,加上对所处环境背景色的模仿,使同色或者对比弱的颜色在视觉上产生交错融合的感觉。把这种原理应用在伪装服上从而使迷彩服在某种类似的环境下的效果出现渐变、交错、块面分割的效果来打破外形轮廓,(张建春《迷彩伪装技术》,中国纺织出版社2007版) 从而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

德国是最早把这种原理应用在伪装服上的国家,早在1918年,德国陆军中就最先配备了迷彩钢盔,(图1)[《Brasseys Book of uniforms》TIMNEWARK1998(UK)105-115]带上这种钢盔的士兵在把头伸出战壕时,使人的头部轮廓产生错位的效果,因而大大降低了战场上战士被狙击手击中头部的概率。由于战场上战况瞬息万变,要求战士在最短的时间做出反应,因而这种能短暂迷惑敌人的装备让敌人在短时间内无法做出正确判断,因而使生存概率大大提高。

然而,迷彩服中的颜色设计并非我们想当然的假设某类颜色的组合,尤其是应用了先进的近红外和远红外技术的侦察设备,使得迷彩服对于颜色的要求更趋理性和科学。

3迷彩服在信息技术及计算机技术应用领域开拓了更广阔的空间

美军在2005年4月装配部队的ACU (Army Combat Uniform )迷彩服从BDU (Battle Dress Uniform "woodland" used since 1981)迷彩制服中汲取灵感,采用的是一种由象素(Pixel计算机对于图像大小识别的最小单位)组成的图案。该种图案在视觉上给人更加紊乱的感觉,小方块组成的图案模糊或者弱化了原来迷彩常规的不规则图案的边界,这种效果更加微妙更加难以辨别,人的视觉感受上更加处于一种虚幻和迷离的状态。就像图2由包含了很多色彩信息的小方块组成,我们不妨把眼睛眯上或者离图像更远一点,这样我们不难发现这是一个女人头像。制作这类块状肖像的科学家企图寻找出要人出一张脸最少需要多少信息。令人惊奇的事,他们竟然能把一张照片缩到16×16个方块,其中8-16个是灰色的,辨认的准确水平可达到百分之九十五。([美]卡洛琳•M•布鲁墨著 张功钤译《视觉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版 )这说明了,色彩信息越少但越能表达出事物固有特征的图案更加适合伪装的需要。下面就用实际的效果来说明这种“数码迷彩”在伪装上的优势。

图3是冷战时期使用的迷彩“NATO”,图4是普通的单色保护迷彩,图5是美军最新配发的数码迷彩“MARPAT” (美军海军陆战队英文和图案英文字母的缩写组合short for MARine Disruptive PATtern),图6是三种迷彩在真实场景中的对比,使用效果一目了然。

通常我们衡量迷彩服的好坏是通过肉眼观察被测物体有效使用距离和辨认时间来衡量。所测有效距离越短,辨认所用时间越长则说明迷彩的使用效果越好,打个简单的比方,同样是穿着迷彩服,一种在20米左右便无法辨别和一个在5米左右就无法辨别的迷彩服我们马上就能得出结论,5米的迷彩使用效果是最好的,因为,在肉眼所观察的有效范围内,目标离观察者越近越容易被发现,这是常识,但是当一个身穿迷彩服的人站在离观察者咫尺距离都无法辨认,那就很能说明问题了。当然辨认时间也是同样的道理,图7,8就是三种迷彩的使用效果的测评数据。

图7,8纵轴表示平均侦察时间和平均辨认时间,横轴表示不同图案。显而易见,各项数据均表明“数码迷彩”在伪装效果上的优势。

四迷彩服未来发展的方向

从对于自然环境的简单模仿到对环境色彩的理性分析,迷彩服在将来的的设计、研究中大量地使用新技术和新材料科技将是大势所趋。

文中提到的“数码迷彩”的设计只是一个对视觉原理和电子科技研究成果的使用。我们可以大胆地假设,如果今后的迷彩服都是由一种更小的感光材料做成,当着装者所处的环境变化时,衣服上的感光元也开始计算新的环境的色彩特征,从而变化出和环境相匹配的迷彩伪装,原理就像变色龙一样,这样军人不光不需要因为战场的变化而更换新的迷彩服,同时,还为国家节省大笔军费支出。而且,这种迷彩对环境的识别能力更高更准确更加科学,从而大大提高军队实力。

迷彩服的设计和研究是面对更加残酷的战场需要,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日新月异,它在今后的发展空间将更加广阔。

(作者单位:厦门理工学院设计艺术系)

责任编辑:杨建

猜你喜欢
图案颜色色彩
画中谜
画中谜
画中谜
神奇的色彩(上)
春天的色彩
色彩当道 俘获夏日
2015春夏鞋履色彩大集结
特殊颜色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