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和谐校园的构建

2009-09-16 04:44李国兴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09年16期
关键词:校园环境人文精神心灵

李国兴

构建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重要的一环。优美的校园环境是和谐的根本。首先,校园的自然环境应是和谐优美的。如果学生跨进校园所看到的一切,所接触的一切,处处是欣赏不完的美丽,身心自会有说不尽的愉悦,思想也会无止境地翱翔。唐人有诗云:“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我国古代书院大多依山傍水,就是为了“借山光以悦人性,假湖水以静心情”。在绿草如茵、鸟语花香、亭榭交错、山水相映的校园环境里,学生会潜移默化地受到美的熏陶,放飞美的心灵。高桥学校虽然不大,但各种花草树木构成一道独特的校园风景线。教室窗外令人沉醉的绿意,不仅能给人以美的感染,也能给人以智慧的启迪,以及由此感受到的无穷的希望和力量。

当然,校园环境不仅包括自然环境,还应当包括师生创造的人文环境。一帧帧醒目的优秀学生照片、一篇篇精心挑选的佳作都可以融入和谐校园环境的建设。尤其当校园环境如果浸透着每个师生的汗水,凝聚每个师生的智慧时,就更能激发每颗心灵的自豪感和对学校的热爱之情。“景美则心旷,心旷则神怡,神怡则智清,智清则学佳。”一个净化了的环境,会使人的心灵美化,并激起一种奋发向上的自尊自爱的意识。所以,一个和谐的校园首先应该拥有优美和谐的环境。

其次,拥有良好人际关系的校园,才能称得上是真正和谐的校园。教师对学生无私的爱是师生关系融洽的前提。有人说:“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教师只有真诚地爱着学生,真切地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才能赢得学生的尊敬和爱戴,学生才能在和谐的校园里健康成长。“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有人把教师比作学生的第一盏灯,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所以教师自身应该做一个学识、人品和谐发展的人。身为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彼此用心营造一种充满真情与关爱的和谐氛围,当一个学生遇到困难时,大家都能伸出援助之手,给幼小的心灵以温暖的慰藉,给平凡的日子以真切的感动……

具体到日常工作,笔者认为应从2方面努力。

建立保障机制,提供和谐文化屏障

学校的领导要对和谐的内涵、思想理念进行专门深入地研究,结合学校自身的发展历程和前景,展望分析构建和谐校园的可行性和操作性,对学校德育工作进行宏观调控和微观指导,促进学校和谐教育特色的形成。由于教育者作为学生成长的引领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学校必须建立完善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师教育学习制度,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定期召开教师辅导会议,组织学习研究工作,转变教师的德育观,提高教师的教育工作水平。第一,专家引领。聘请专家为大家作专题讲座,专家通过生动的活动案例指导活动育人的具体方法。第二,同伴互助。开展学习心得交流会,使大家在思想交流碰撞中提升教育素养。第三,经验交流与分享。定期举行经验交流会,分享德育工作经验,探索科学的教育方法和途径。教师的成长,为学校注入生机和活力;教师的逐渐成熟,为加速学校文化的积淀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也对构建和谐校园夯实基础。

发挥校园文化优势,营造和谐的氛围

发挥主体参与的积极作用围绕和谐的主题,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图案、语言设计校园文明礼仪的温馨提示牌,贴在过道、花园里,让学校的走廊成为“和谐校园生活展示台”。教师、学生、家长活动的照片能让学生感受自己的成长,感受教师和家长爱的教育,感受学校的快速发展,让学生在和谐的校园氛围中体验成长的幸福,增强自我发展意识和自我教育的信心。

发挥环境育人的功效各班根据自身的优势,发挥学生主体性,将班级文化作为学生展示的舞台、教师教育的隐形讲台,让墙壁会“说话”,让学生在色彩斑斓的墙壁上展示自我。这就是班级环境文化建设的宗旨。因此,各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帮助下,充分发挥各自的长处,将教室环境布置得具有个性化、教育性、生活性、时代性,体现健康、文明、向上的精神风貌。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自然地净化自己的心灵,不断进行自我反省、自我教育。

凸显人文情怀校园人文精神主要表现在师生、生生、家校的和谐关系中。每个成员都是这个和谐关系中的主体,他们之间人际关系的性质决定着学校人文精神的塑造。笔者认为,爱的教育,是人文教育的根本、师生情感的纽带。人际间真诚的爱和沟通,将引领大家崇尚自然、崇尚纯洁。校园内的一言一行如果都彰显这样的人文精神,那么学生就会在真爱中体验真、善、美,在体验中感悟真理、真情。

(作者单位:山东省章丘市白云湖高桥学校)

猜你喜欢
校园环境人文精神心灵
严格落实从业禁止制度 建设平安清朗校园环境
心灵真正的荒凉来自太多的快感
扩充心灵的“兼容性”
人文精神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的体现及构建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校园环境优化研究
数字化校园环境下学生综合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唤醒心灵
生态学视角的大学校园环境建设研究
试论医学人文精神的构建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