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三虎威名扬

2009-09-17 08:06
红广角 2009年3期
关键词:政治委员大渡河中央红军

红军三虎威名扬

在中央红军中,盛传有“三虎”的说法。这三虎是指:红一方面军第一军团第一师第一团,第二师第四、第五团。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和聂荣臻等都以三虎称呼之,周恩来更多的时候还称它们为三只拳头。

三虎的说法,最早出现在红一军团举行的一次运动大会上。红军第四次反“围剿”胜利后,红一军团驻扎在广昌与吉安之间的藤田地区。1933年8月,为了加强军政训练,全面提高部队素质,经朱德、周恩来批准,红一军团召开了一次运动竞赛大会,由所属六个主力团争夺部队军政素质的全面优胜单位。

经过两天多的比赛,结果是:红五团第一名、红四团第二名、红一团第三名。在总结大会上,红一军团首长颁发了三面锦旗:“模范工作的红五团”、“英勇冲锋的红四团”、“牺牲决胜的红一团”。讲话中,聂荣臻说,这是我们红一军团的三只“虎”!从此这个说法就传开了。

当时,这三虎的领头人是:红一团团长周振国、政治委员符竹庭;红四团团长肖桃明、政治委员杨成武;红五团团长吴皋群、政治委员刘忠。

长征开始后,三虎更加发挥了猛虎的威力。在连续突破国民党军三道封锁线的作战中,红四团担当先头团,为左路军开辟前进道路;另两个团在战斗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在突破第四道封锁线,血战湘江中,红四、红五团并肩前进,以强行军的速度,连续四日长途奔袭,攻占道县,歼灭守敌一部,红四团还在西元地区击落敌机一架。红军从道县与水口间全部渡过潇水。

12月底,红一团占领余庆,红四、红五团占领老黄平(旧州),三虎兵分两路进逼乌江。红四团为前卫团,首先逼近江界河渡口,强渡乌江成功。红一军团踏着他们架的浮桥浩浩荡荡跨过了乌江,中央机关也由此走过去了……

三虎配合最默契、最成功的一次战略行动是强渡大渡河。

当时,红一团团长为杨得志、政治委员为黎林;红四团团长为黄开湘、政治委员为杨成武;红五团团长为陈正湘、政治委员为王道邦。领导干部有变,但是他们勇猛顽强的战斗作风没有变,三虎还是那么勇,那么猛;三只拳头还是那么硬,那么狠。

巧渡金沙江后,为了摆脱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争取时间,渡过大渡河,毛泽东命令红五团为右路,沿西昌至雅安大道向大树堡渡口前进,佯装红军主力由此渡河,以迷惑和牵制敌人。同时,以红一团为主力组成中央红军先遣队,红四团为预备队,夜行昼伏,隐蔽地穿越大凉山,向安顺场渡口前进。在全军由安顺场渡河无望时,毛泽东立即命令红四团为左纵队先头团,飞夺泸定桥,挽救了红军,避免了全军覆没的厄运。

在这次战略行动中,三虎轮番上阵,三只拳头先后出击。

毛泽东说:我们先放出一只虎,把敌人的注意力吸引到大树堡方向;接着放第二只虎,出其不意地从安顺场渡过大渡河;如果出现意外,我们还有第三只虎!

周恩来说:这三只拳头,我们一只一只地打出去!红五团是第一拳,红一团是第二拳,红四团是第三拳,一拳更比一拳重!

中央红军大获全胜,蒋介石望河哀叹。

突破四道封锁线、突破乌江、占领遵义、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过雪山草地、突破腊子口……整个长征的全过程,毛泽东一次又一次地使用这三个团。

长征中中央红军的三虎,神勇无敌!

(摘自《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作者:张子申 )

猜你喜欢
政治委员大渡河中央红军
中央红军到达吴起镇
2009~2019年大渡河上游暴雨的时空分布和环流特征分析
岷江同大渡河相会乐山
军营中的“反光镜”——记河北省人大代表、廊坊军分区政治委员吕双平
百战不殆铁将军 文韬武略真英雄——记第4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陈赓
中央红军最早实行供给制
苏军的政治委员制度
您知道强渡大渡河的十七勇士是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