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大学生自卑心理成因分析与矫治对策

2009-09-23 04:55崔永华
学理论·下 2009年8期
关键词:矫治自卑心理高职院校

崔永华

摘要:本文分析了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认为高职生的自卑心理比本科生严重。自我认知偏差是产生自卑心理的直接原因,社会、家庭、学校和个体是其间接诱因,提出参与——激励模式、发现——补偿模式、重塑榜样的力量等矫治自卑心理的几点对策。

关键词:高职院校;自卑心理;矫治

中图分类号:G444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09)20—0220—02

自卑心理(Self-abasement)是指由于某些生理、心理或社会诱因引起的一种不良自我意识,是一种性格上的欠缺,表现为对个人的能力和品质偏低的评价。[1]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国家对职业教育实行政策倾斜,目前高职院校在校生已经超过高等教育在校生总数的56%,成为高校在校生的主体人群。[2]高职院校在校生的心理特点已经成为反映当代青年学生心理特点的重要维度。但是,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尤其自卑心理问题,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在教育和防治的途径与策略上,尚需积极探索和完善。

一、高职院校大学生自卑心理产生的原因分析

目前一些研究者借助调查统计的方法,把大学生自卑心理产生的原因归纳为社会、家庭、个体、挫折、学习、社交、爱情等几个方面,没有区分直接原因和间接诱因,也就难以采取积极有效的对策加以防治。

1.直接原因。高职院校大学生自卑心理产生的直接原因,是自我认知出现偏差,即假想环境偏离真实环境以及心理取向的固定化。心理取向具有综合主“客”观因素的特点,本文的“客观”也就是真实环境,指的是作为大学生心理取向基础的环境,包括与心理取向相关的各种事实,比如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个人能力与个体特征(比如身高、相貌等)、财富、地位等。“主观”也就是假想环境,指与心理取向有关的主观事实的集合体,它是心理取向的基础,是对真实环境的主观映射。心理取向(系统)则包含着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家庭环境以及大学生自身的阅历、教育、知识、能力、心理、智力、情感等等各种要素的复杂影响,强烈地作用于大学生的心理取向目标和方案的选择(它也影响着假想环境的形成)。图1表示心理取向的一般模式,其中假想环境由要素(指主观事实的类)构成,它相对于真实环境中相应要素之集合的关系称为映射。推断指心理取向过程中的理性与情感判断,而心理取向指大学生在假想环境的基础上利用推断对心理状态及行为方式的权衡、抉择。图中方框里的心理取向实际上是心理取向的结果,其根据是心理取向者的价值取向(系统)。

然而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高职院校大学生从真实环境到假想环境的映射往往出现偏差,导致二者的偏离。对于一个坚强、乐观、积极向上的大学生而言,偏差就小而且易于纠正;反之,对于一个软弱、悲观、消极颓废的大学生而言,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假想环境对真实环境映射造成的偏差就会越来越大。这正是自卑心理产生的直接原因。

2.间接诱因。间接诱因是指高职院校大学生面临的真实环境,包括外在的大环境和个体因素两类。大环境包括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等。个体因素指个人能力与个体特征等。

(1)社会因素。近几年,伴随着全国高校的逐年扩招,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而社会对毕业生的需求量没有同步增长。尤其是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也面临“出口”不畅的窘境,就业形势十分严峻,这必然给心理承受能力差、适应能力弱的高职生造成很大的精神压力。而社会大环境对职业技术教育存在认识偏差,许多高职院校大学生认为自己未来没有出路,只能在车间里做脏累差的体力工作。

(2)家庭因素。家庭是个体社会化的起点,其中的不良环境因素会直接或间接导致青少年的自卑心理。①有的学生从小生活在单亲家庭,因长期不和父亲或母亲生活在一起,因此与人交往时表现出孤僻、充满敌意等不良心理。②有的高职生由于家庭经济困难,缺乏自信,有意识地将自己孤立。有些家长对子女的期望值太高,给他们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尤其是来自农村的学生,家长的期望值与大学生就业的实际情况有一定差距,学生普遍感到报答父母的愿望难以实现,于是就引发自怨自责的心理压力。

(3)学校因素。学校是大学生的主要活动场所,对其自卑心理的形成居于主要影响地位。①教师对学生的关心、鼓励、评价、期望等都会影响到学生的自尊心。教师的消极评价与期望是导致青少年产生自卑心理的直接因素。②得到同学的接纳与积极互动,是其寻求归属与安全的需要。由于受到同学的排斥,其自尊水平较低,往往会产生自卑心理。③学业成绩越低,大学生总体自卑和各因素的发展水平也就越高。④现在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体制由于受传统思维定式的影响,不同程度地存在重专业和技能、轻素质和德育的现象,导致部分学生的心理困惑无法得到及时解决,同时加之课程负担过重,学习方法不当等一系列原因,从而造成部分大学生精神长期处于补考和重修的紧张状态。

(4)个体因素。高职院校大学生个体的自我知觉、归因风格、价值观以及自我期待与行为等都会影响其自卑心理的形成。①能力,包括学习、工作、社交等,其中学习能力居于主导地位。许多大学生认为自己考分偏低没有考取本科院校,说明自己学习能力不行,进而推断出工作和社交能力也不行的结论。②性格,性格内向、不喜欢参加社团活动的同学也容易产生自卑心理。③个体特征,包括身高、体重、相貌等生理方面的缺陷。④爱好与特长,有些来自农村的学生由于没有体育、文艺方面的特长,表现出远离群体生活的倾向,进而形成自卑心理。

二、高职院校大学生自卑心理的矫治对策

1.参与——激励模式。高职院校大学生普遍误以为自己在学习、工作、交际等能力方面与本科生相比处于弱势,从而产生自卑心理。参与——激励模式是战胜这种自卑心理的有效策略,鼓励学生去做自己害怕的事,直到获得成功,比如积极参与校内社团活动、研究性学习小组。比如鼓励一位认为自己性格怯懦、语言表达能力差的学生,练习面对大庭广众讲话,加入演讲与口才社,参加校内辩论赛,需要巨大的勇气和胆量,这是培养和锻炼自信的重要途径。有很多学生不是他们不想参与,而是缺乏信心,同时也缺少家长、老师和同学的激励。

2.发现——补偿模式。补偿心理是一种心理适应机制,其实就是一种“移位”,即为克服自己生理上的缺陷或心理上的自卑,而发展自己其他方面的长处、优势,超过他人的一种心理适应机制。在补偿心理的作用下,自卑具有使人前进的反弹力,由于自卑,人们会清楚甚至过分地意识到自己的不足,这就促使其努力学习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从而使其性格受到磨练,坚强的性格正是获取成功的心理基础。①大学生应积极利用心理补偿,如果运用得当,将有助于人生境界的拓展。但应注意两点:一是不可好高骛远,追求不可能实现的补偿目标;二是不要受赌气情绪的驱使。只有积极的心理补偿,才能激励自己达到更高的人生目标。②对于不能正确分析自己劣势和优势的学生,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应多与周围的老师、同学沟通,从而发现自己的优势所在。

3.重塑榜样的力量。学习成功人物的成功经验是克服自卑心理的有效策略,比如许多院校图书馆、食堂、教室的墙壁上会悬挂一些伟大人物的照片和名言警句。但为学生树立榜样时,也应注意榜样的梯度,或者学习与借鉴的难易程度。伟大人物可以让学生产生远大的抱负和高远的志向,与学生情形相似的先进事迹更容易对学生产生感召力,付诸行动。比如可以请学习、工作成绩比较突出的师兄师姐做主题报告或非正式交流。因此,应该选择与学生各方面相类似的人、事作为榜样,否则悬殊太大,会让学生加重自卑感。

4.发挥辅导员、班主任、任课教师的作用。辅导员、班主任和任课教师是有效消解高职院校大学生自卑心理的最佳切入点。师生之间存在着心理互动关系,各学科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的心理状态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把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结合到日常的学科教学中会起到积极的作用。辅导员和班主任与学生接触更为频繁,尤其是辅导员与学生同吃同住,在日常思想教育过程中能够帮助学生缓解一些自卑心理问题。

参考文献:

[1]陈悉.学生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2:372.

[2]中国社会科学院国情调研课题组.中国职业教育:发展与挑战——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报告[EB].中国高职高专网,http://www.tech.net.cn/research/system/expand/14114.shtml 2007-11-15检索.

[3]曾琴.当代大学生的自卑心理剖析[J].中国临床康复,2005,(9).

(责任编辑/彭巍)

猜你喜欢
矫治自卑心理高职院校
单亲家庭儿童自卑心理的表征及形成原因分析
学生厌学心理的矫治探究
文言文教学之流弊及矫治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浅析高职学生自卑心理产生的原因
下颌打开度受限智障儿童矫治的个案研究
小学体育课中如何帮助学生克服自卑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