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能源产业重任在肩

2009-09-24 06:43
西部大开发 2009年8期
关键词:气化陕北化工

2009年开春以来,中央陆续出台了钢铁和汽车产业、石化、轻工等多个行业的振兴规划方案。

危机中蕴含着机遇

陕西是矿产资源富集区,煤炭、石油、天然气、岩盐等大型矿藏富集一地。尤其是陕北地区的资源更是丰富,目前,陕北的延安地区已探明石油储量13.8亿吨,而榆林则更因其巨量的能源矿产资源而被称为中国的“科威特”。

作为建设中的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榆林地区已发现的矿产潜在价值超过46万亿元人民币,特别是煤、气、油、盐资源富集一地,组合配置好,国内外罕见,开发潜力巨大。从煤炭资源看,榆林全市的含煤面积几乎占其总土地面积的一半以上,探明储量则占全省已探明储量的86%,占全国已探明储量的12%。陕西能源产业在全国占据着极为重要的战略地位。

2008年第三季度以来,随着金融危机的加剧,陕西实体经济不可避免的受到冲击,尽管能源产业处于产业链上游,受危机冲击的时间相对迟缓一些,但目前冲击已经显现。主要表现在:一是能源需求增幅下降,产品价格持续下跌。二是企业效益水平明显下降,部分企业出现较大亏损。如陕西煤业化工集团2008年原煤产量尽管突破了6000万吨,同比增长20%,但四季度销售收入和利润增幅却较前三季度大幅下降。三是能源企业投资能力和投资积极性下降,而因为石油价格的回落也使得一些买化工项目的成本和经济性有所降低,对项目建设带来较大负面影响。

从深层次看,影响能源产业健康发展的矛盾和问题仍然存在,产业发展“一短三低”即产业链短,资源转化率低、综合利用率低、附加值低。供水、交通等基础配套建设比较滞后,以水定能、以运定产的局面未根本缓解。节能降耗和环境保护工作压力仍然很大。现行体制机制、价格体系也日益显现出其弊端来。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和产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相互交织,能源产业健康发展受到严峻挑战。

能源产业在面临着严峻形势的同时,也存在着重大调整和发展机遇。一是,2008年胡锦涛总书记在视察陕北能源化工基地时曾做出了“珍惜资源、深度转化”的重要指示,李源潮部长也对陕西能源产业提出了“百年发展”的战略要求,这些均为陕西能源产业的发展指明了发展方向。

二是国家着力将陕北建成我国大型煤炭示范基地,神华集团、华电集团、中煤能源集团等一批国家大型企业集团纷纷跟进,国家战略层面上对陕西能源产业支持的力度明显加大。

三是国家出台了增加投资、扩大内需等多项金融、财税、投资政策,制订和实施能源振兴规划,将对能源产业发展带来多重利好。

四是随着国际能源价格回落和能源贸易环境的改善,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可以更多地从国际市场获得所需的能源,对西部地区能源供应的依赖性将有所降低,有利于陕西在发展高附加值的能源转化产业方面争取国家支持。

五是能源供求关系发生变化,有利于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推动重大项目建设和产业升级。

六是2008年出台的《关于促进榆林跨越发展的若干意见》也进一步明确提出做大做强能源化工产业的目标和措施,将对今后的发展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

延伸能源产业链

陕西省省长袁纯清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2009年陕西将加快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建成红柳林煤矿等15个项目;进一步延长能源化工产业链,争取神华陶氏煤化工和兖矿100万吨煤制油等项目开工建设,力争将煤及煤化工等5个集群建成国内一流的产业集群;以加快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为重点,做大做强煤炭、电力、油气和化工四大产业。

陕西省发改委能源处处长赵志也向记者表示,未来几年,陕西能源产业将按照“抓开发、促发展、保增长”的要求,围绕能源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煤油化工基地建设、民生工程和农村新能源、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淘汰落后差能、节能减排、自主创新、科技进步以及能源安全保障等方面,实施七大类246个重点建设项目,总投资约8500亿元,为能源产业的健康发展增强后劲。

在刚刚公布的《陕西省能源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到2011年,能源产业实现产值6000亿元,对全省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更加凸显。

在能源消费上,陕西一次能源消费总领规划目标分别为7100万吨、7600万吨和8130万吨标准煤,年均增长7%。而在能源生产上则是力争到201 1年,煤炭3.3亿吨,原油3100万吨,天然气241亿立方米,电力装机3600万千瓦。另外,在技术上则要在2011年实现新的突破。尤其是在民生问题上,陕西还进一步推进其“气化陕西”工程,力争在全省11个市(区)、107个县(市、区)及10%的重点镇全面实现气化,市级以上城市气化率达到70%,县(区)级以上城市气化率达到40%,重点乡镇气化率平均达到30%,总气化人口达到1100万人。

在农村则基本解决全省10户以上居住相对集中的无电人口的用电问题,农村电网行政村低压改造面提高到95%,40个以上县实现新农村电气化改造。

赵志表示,此次能源产业规划的一个重点就是加快转化,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带动就业。

在能源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上,主要围绕大型煤炭生产基地、大型油气生产基地、大型煤电基地、重要电网工程、大型炼化基地、油气储运设施、供水配套设施建设、煤炭运输通道的建设等方面展开。

民生工程上则继续推进“气化陕西”工程。在农村能源方面则积极推进技术成熟、享受国家优惠政策的农村户用沼气、大中型沼气工程,试点开发农村户用秸秆气化炉、秸秆集中气化工程,选择有条件的乡、村开展秸秆成型燃料试点。大力推广和普及太阳能应用,因地制宜发展太阳灶,推进边远山区、棚栽集中地区建设太阳能光伏发电示范站,建设新农村太阳能光伏发电示范村。

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西安石油大学教授曾昭宁分析认为,进行产业升级,形成产业群,实施支柱产业振兴战略,是现阶段经济发展的一个必然要求,而这也符合陕西的资源环境。

能源产业谋求转型

作为能源大省,在未来的几年内,陕西将继续发挥煤,气、油等各种资源配置条件好的优势,建成国家大型煤化工、盐化工、石油化工、有机化工、精细化工、高新技术和深加工协调发展的大型化学工业基地,以实现能源大省的最终转型。

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宝国在年前指出,金融危机使能源供需矛盾得到缓和,一直绷得很紧的煤、电、油、运矛盾得到很大缓解,为能源行业“休养生息”,进而也为我们解决一些深层次矛盾提供了重要机遇期。

陕西今后经济增长的亮点在于陕北能源化工的发展,煤化工又是能源化工的重头戏。如何让这个新开发的矿区不走渭北矿区的老路却是个难题。

陕北能源化工基地不能走单纯挖煤、输气、采油的路子。事实上,“三个转化”即煤向电力转化、煤电向材料工业品转化、煤油气盐向化工产品转化,自2003年被陕西省决策层提出后就一直被视为发展陕北能源化工基地的主导思想。

赵志表示,未来几年时间内,我们将以国家启动陕北大型煤炭示范基地建设为契机,坚持“能快则快、以快促好”,深入推进“三个转化”发展战略,做大做强煤炭、油气、电力和化工四大产业,积极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把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建成国家级能源战略基地,推动关中能源接续区和陕南清洁能源产业基地建设,使能源开发利用基本实现大型化、国际化、可持续,由传统低效向现代高效转变,进而实现陕西由能源大省向能源强省的转变。

猜你喜欢
气化陕北化工
明清之际陕北民间信仰与自然灾害调查研究
学生作品
纳滤膜在盐化工废水处理中的应用思路浅述
浅谈化工分析在化工生产过程中的应用
陕北民歌的地方风格与艺术特征
煤部分气化与半焦燃烧集成特性研究
《陕北老人》
包含常规煤和高灰煤的工业煤的气化技术
混煤焦CO2气化特性判定方法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