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及培养

2009-09-28 07:29耀
办公室业务 2009年5期
关键词: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培养

杨 威 岳 耀

摘要:该文论述了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状况是大学生生活质量的反映,对其身心健康及其成长与发展都有积极影响,研究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介绍了主观幸福感的涵义、内容及特点,从主客观两方面分析了当代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主观因素包括大学生的人格特征、自尊与个体的价值取向;客观因素包括社会支持、经济状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培养的六项策略,培养人文素质、重视人格塑造、增进社会支持、累计积极情绪、调整期望水平、参加体育锻炼。

关键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培养

幸福感指标是社会心理的综合指标,是反映社会心理状况的“晴雨表”。目前为数不少的大学生缺少幸福感。本文通过分析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对培养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提出几点建议。

1.主观幸福感的概述

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简称SWB)是“个体依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所做的整体性评价”[1]是反映社会中个体生活质量的重要心理学指标。主观幸福感一般包括三个方面:(1)生活满意度:是个体对生活总体质量的认知评价。(2)积极情感:包括诸如愉快、高兴、觉得生活有意义等情感体验。(3)消极情绪:包括忧虑、抑郁、悲伤、孤独、厌烦、难受等情感体验,但不包括重型情感障碍和神经症。主观幸福感具有三个基本特点:(1)主观性:主观幸福感的评定主要依赖行动者本人的标准,而不是他人或外界的标准。(2)整体性:主观幸福感包括生活满意感、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三个方面,共同反映了个体综合的整体生活质量。(3)相对稳定性:虽然在评定主观幸福感时会受到当时情绪状态与情境的影响,但研究却证实主观幸福感具有相对稳定性。

2.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

2.1主观因素

2.1.1人格特征

国外许多研究结果都表明:外向性人格(好交际、爱娱乐、感情丰富)与积极情感和生活满意度有关,与负性情感无关;神经质性人格(烦恼、不安全感、自怜)与消极情感有稳定的相关。国内唐洁、孟宪璋的研究也正是,外向学生与内向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得分差异显著,外倾性与主观幸福感有较高的相关,人格内外倾向是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影响因素。

2.1.2自尊

自尊会导致幸福感。Diener(1984)的研究认为,自尊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呈正相关。在众多主观幸福感的预测指标中,自尊是预测生活满意度的最佳指标之一。Diener在对31个国家13118名大学生进行跨文化研究中发现,自尊与生活满意度之间的相关达到0.47。

2.1.3个体的价值取向

众多研究表明,对于大学生来说,内部价值表现为自我目标的实现,学习能力的提高和道德水平的提高等。他们都与主观幸福感显著相关,这些内部价值的实现或提高可以提高人的自尊、增强自信心,另外,大学生的外部价值(表现为相貌、身材、健康水平、学业成绩、经济状况等)也是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一个方面。

2.2客观因素

2.2.1社会支持

对个体而言,良好的社会关系可以提高他们的幸福感。大学生的社会关系主要包括家庭、朋友、老师、同学等方面,这些社会关系有重要的社会支持的作用。社会支持可以提供给个体物质、信息和精神上的帮助,增加其归属感、愉悦感,提高自尊心和自信心。

2.2.2经济状况

家庭经济状况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一直是研究者关注的因素之一。一些研究者认为经济状况与主观幸福感呈正相关。贫困大学生生活在最低生活水平线上,基本的需要尚不能得到满足,因此其主观幸福感水平明显偏低。

3.主观幸福感的培养策略

3.1培养人文素质

人文素质使人明了人的存在、价值和境界。人文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人的道德文明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人对幸福的真实把握。大学生培养自身的人文素质,最直接方便的方法就是读书。读书给予人知识,知识给予人力量;读书使人活得充实而快乐;读书还能使人获得一种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人格力量。

3.2重视人格塑造

能提高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人格特点主要有:社会性、充满活力、好奇、探索、开放、合作、富有爱心等,而相反,导致大学生幸福感降低的人格特点主要有:焦虑、担心、对身体的关注、退缩、封闭、孤僻、嫉妒等,为此,大学生特别要注意做到以下几个方面:(1)拥有积极的自我观念。能体验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并非总为他人喜爱,但肯定的、积极的自我观念总是占优势。(2)能恰当地认同他人。能认可别人的存在和重要性,既能认同他人又不依赖或强求他人。(3)能面对和接受现实。即使现实不符合自己的希望和信念,也能设身处地、实事求是地面对和接受现实的考验。

3.3增进社会支持

针对当前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人际交往问题,可以采取以下策略缓解或解除:(1)谦虚谨慎,摆正位置。把大学生活作为一个新的起点,平静地看待周围的人和事,保持一种平和而理智的心态,谦虚待人。(2)平等相待,真诚相处。善大,莫过于诚,热诚的赞许与诚恳的批评,能使彼此间愿意了解、信任、倾诉、交心。(3)主动开放。一般来说只有主动开放表露自己的内心,才能走进别人的心里,别人也才会对你报以相应的坦诚和友好的姿态。(4)心理互换与相容。当你站在别人的位置看问题时,就会了解别人的所言所行,获得许多从未有过的理解,便会觉得心理上的距离缩短了。

3.4累积积极情绪

主观幸福感的状态理论认为,一个人是否感到幸福取决于他日常生活中幸福事件的多寡,即幸福等于各个幸福事件的相加。幸福事件使人体验到积极的情绪,不幸福事件使人体验到消极情绪。而一个人体验的积极情绪越多,消极情绪越少,则他的主观幸福感越高。因此大学生可以通过有意识地累积积极情绪来提升自己的主观幸福感水平。

3.5调整期望水平

对当今的大学生而言,现实与理想的差距使一些大学生产生强烈的心理落差,严重威胁到他们的幸福感。受社会、家庭的影响,大学生普遍对自己的期望值较高。当他们无法达到预期目标或没有得到别人的充分肯定时,就容易产生心理困惑甚至心理疾病。因此,对大学生而言,要学会调整自己的期望水平,确立适合自己的目标,缩小自身条件和理想目标之间的“缺口”。

3.6参加体育锻炼

大量研究表明,运动锻炼能产生积极情绪,减少抑郁和紧张,同时也有益于身心健康。因此,大学生要想提升自己的主观幸福感,积极参加运动锻炼不失为一条有效途径。大学生在运动锻炼时要注意两个问题:第一,运动锻炼并非越多越好,锻炼多长时间才能使人从中受益最大呢?Paffenbarger等人(1991)通过对1.7万名哈佛大学毕业生16年

跟踪调查得出结论:每天锻炼30分钟就能使运动的效用最大化[4]。第二,哪些锻炼方式较好呢?大学生的学习任务繁重,许多人会感到精疲力竭,散步可以使大学生身心得到放松,从而缓解各种生活和学习的压力。总之,大学生要找到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只要经常运动,快乐和健康就一定会经常伴随自己的左右。

参考文献:

[1]吴明霞.30年来西方关于主观幸福感的理论发展[J].心理学动态,2000(4):23-28.

[2]李清,赵郁金.《Campell主观福感量表在中国大学生的试测报告》.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0,8(4):225-226.

[3]唐洁,孟宪璋.大中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比较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2,(4):316-320.

[4]Paffenbarger,R.S.,Hyde,R.T.,&Dow;,A.(1991),Health benefitsof physical activity,In B.L.Driver,P.J.Brown,

Benefits of Leisure,State College,PA:Venture Publishing.

猜你喜欢
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培养
民办高校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心理控制源相关研究
档案工作者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研究
西藏高校大学生自我概念与主观幸福感的特点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