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全球化时代公民教育的内涵及遭受的挑战

2009-09-28 02:06王宗妍
法制与社会 2009年5期
关键词:民族国家社会秩序全球化

王宗妍

摘要本文指出全球化日益渗透着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当我们随心所欲浏览外国网站,选购外国商品的时候,人们的价值理念及政治生活也不可避免的遭受全球化的冲击。全球化为人们提供生活的方便和快捷的同时,也改变着人类对自身个人身份的看法和对公共生活的参与热情。公民教育作为与民族国家相耦合的思想宣传工具和与民主制度密切相关的权利义务关系,也在全球化进程中遭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并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全球化 民族国家 民主制度 社会秩序

中图分类号:G40-0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09)02-310-01

通过教育使公民成为社会的合格成员,是每个民族国家进行政治统治的基础。公民教育作为教育的最终目的和手段,历来被民族国家所重视。公民教育的对象,公民,从法律意义上讲,是指在法律上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主体;从政治意义上讲,是从属于某个政治共同体,并行使一定政治权利的人;但无论哪种定义,都包含了两个方面,即与所属共同体互动的权利义务关系和应对这种关系所做的努力。传统意义上,公民通过对自身成员资格的认定,获得对所属民族国家的认同感和责任感,同时负起作为成员的权利与义务,维持共同体运作。全球化时代的来临,使得民族国家作为政治活动中心地位下降,同时也影响了民主制度设计的内涵及实施,从而使得公民教育呈现出新的时代特点,催生了新的国际社会秩序。

一、传统公民教育与民族国家的关系

公民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在于使公民明确自己在政治共同体中的地位及对自己身份的认同。这种基于权利与义务的价值设定,主要指的是公民资格的认定。公民资格,按照《大不列颠百科全书》中基于权利和义务的定义,指的是个人同国家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是,个人应对国家保持忠诚,并因而享有国家保护的权利。公民资格涵盖着个体公民彼此之间以及与国家的关系情况。不同的公民资格因其所属的政治社群的不同而不同。例如在美国,公民教育是指民主社会中关于自治政府的教育,旨在培养知情的,有效的,负责人的公民。其本质目的在于增强公民影响或参与自治政府的能力,增进公民对立宪民主的价值与原则的认同。由此可见,这种普遍存在于美国公民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宣传和普及,已经超越了道德教育的底线而成为实质上的一种政治教育,具有强烈和鲜明的意识形态性。

二、传统公民教育与民主制度的关系

民主历来是西方传统思想中主流的价值观。公民教育从一开始就以适应民主生活,遵从民主制度为重要内容。1863年,林肯总统在著名的《葛底斯堡演说》中,将民主描述为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从今年的奥巴马的就职演说中,我们也不难看出,民主依然也从来就是美国宣扬的治国之道。公民教育以民主作为重要价值维度,将民主的存活依赖于公民对民主的认同,使公民保持对政府高度的信任,从而主动而不是被动,积极而不是消极的参与到公共事务的管理,促进宪政民主的健康运作。丛日云教授在《民主制度的教育功能》一文中提到民主制度与民主制度相对应的民主文化的两种发展趋势。一种是民主制度勉强生存下来,借助于民主制度和民主生活的教育功能,公民意识得到滋养而不断发育成熟。第二种是超前于民主文化即在民主文化未发育成熟之前建立的民主制度被颠覆或废弃,但民主的经历仍然发挥了公民教育功能,给公民文化发展留下了它的印记。由此看出,无论是建立在与民主制度相互作用下的公民文化或是公民教育,还是超前与民主制度为制度建立而做准备的公民文化渗透,都对公民民主制度价值认同及公民文化熏陶形成重要影响。然而,全球化也对民主产生了极大的波动,许多代议制政府将变得越来越不灵活越来越不管用。在多元文化价值下,需要培养的是相互尊重的公民教育,是使公民有能力积极面对或解决不同文化冲突的能力。

三、全球化背景下公民教育遭受的冲击

(一)民族国家所遭受的冲击

阿尔温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中预示到,随着全球化发展的推进,在第二次浪潮中处于关键政治地位的民族国家将在第三次浪潮中承受像钳子一样上下的夹攻。他描述到,(民族国家)许多问题因为太琐细或太地方化,民族政府不能有效处理;各国之间紧密的经济联系也使实际上任何个别的民族政府不可能独立的管理自己的经济或者避免通货膨胀。这样强大冲击的结果必然使得民族国家作为世界政治中心地位下降,其自上而下的权力中心体系遭遇挑战。当公民所认知的国家共同体无法给予自己权利行使的空间或者无法有效解决公共生活中诸如经济危机问题时,民族国家作为公民资格认同对象的地位就会被削弱。一种新的以认同多元化价值,崇尚全球范围内广泛合作,持有淡化了的民族认同感的新型国际公民或是全球公民便应运而生。

(二)民主制度所遭受的冲击

传播理论家马歇尔·麦克卢汉有一句著名的警句:媒介即信息。指出媒介可以通过对某些特殊内容的偏好,从而控制文化。从今年的美国大选中,我们看到麦坎恩和奥巴马都不约而同的选择了电视宣传片及网络进行政治的宣讲。Youtobe上还出现了专门为奥巴马加油的奥巴马女孩。在西方学者批判美国选举逐渐偶像化,及美国公共话语的解体而向娱乐艺术的转变的同时,我们也必须认识到,全球化将先进通讯手段推向全世界,也在逐渐改变着民主的形式及内涵。

四、全球公民的出现和全球秩序的形成

全球化在今天看来,已经不能简单的理解为一种经济现象,而是时间和空间的转变。新的通讯工具的产生,新的管理经验的流通,新的办公方式的出现,既减少了空间的距离给人们带来的不便,也使的时间在高度合作中得以节省成为可能。人们也在这样一个非传统的世界中,接受了来自世界各地多元文化的熏陶,形成了持有多元文化价值观的国际公民。随之而产生的国际公民教育的核心价值,也转向了广泛意义上对生命、正义、自由和公平的敬仰,对不同民族、国家间的尊重、爱护,从而形成了新的以国际为认知主体的新的权利义务关系。吉登斯预言说,全球化时代,一种区别于传统的政治生活的解放政治即公民摆脱被自然或传统固定的,只服从于人类决定的世界的政治生活将蓬勃发展,带来的必然是新的更加民主化,开放自由的社会秩序的形成。我们作为21世纪的青年,有幸参与全球化的进程之中,感受世界日新月异的变化,同时,作为全球公民中的一员,见证着世界价值观及全球理念的转变,也必将在未来为民族国家及世界做出一份贡献。

参考文献:

[1]阿尔温·托夫勒.第三次浪潮.北京:三联书店.1983.

[2]安东尼·吉登斯.超越左与右——激进政治的未来.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3]波慈曼.章艳译.娱乐至死.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4]丛日云.民主制度的公民教育功能.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01(1).

[5]吴刚.国际视野中的公民意识与公民教育.东方学术文库.2004.

[6]高峰.美国公民教育的基本内涵.比较教育研究.2005(5).

猜你喜欢
民族国家社会秩序全球化
启蒙与再启蒙:塑造社会秩序的实践理性思维
滇西南边民通婚对社会秩序的影响——以普洱市为例
新旧全球化
全球化减速:全球化已失去动力 精读
全球化陷阱
犯罪与社会秩序——塔尔德与涂尔干争论的再考察
全球化会削弱国家认同感吗
19世纪俄罗斯边疆民族政策镜鉴
宋代是否已是“民族国家”?
民族国家与自由民主话语具有普适性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