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是教育的源泉

2009-09-30 05:25
新课程·上旬 2009年24期
关键词:体罚师生关系育人

李 贞

鲁迅先生说过:“教育是植根于爱的。”没错,爱是教育的源泉,因为有了爱,教师才会用伯乐的眼光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才会有追求卓越的精神和创新的品质。

一、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

随着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推行,人们越发清醒的认识到传统的师道尊严的劣根性,更加期盼理想的师生关系,期望和谐、民主、平等;期望教师与学生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信任。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只有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感动到心的深处。“我喜欢这位老师,所以我喜欢他(她)教的这门课。”这就是孩子的心声!作为教师应该怎么做呢?本着“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丢掉传统教育中教师的绝对权威,平等公正地对待学生,以爱育爱。尊重学生的情感,学会蹲下来与学生对话,用一颗童心和学生交流、沟通;作为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人格,把学生看成与教师平等的、独立的人,让体罚、变相体罚不再发生。良好的师生关系能营造出一种民主、平等、和谐、活跃的课堂氛围,有效的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发展学生求异思维和想象力,促进学生创造力的发展。这就是爱的力量!

二、给予孩子更多的爱与宽容

一个好老师应该用平常心、平和心、平等心去对待每一个学生,不能出现被“遗忘的人”。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总是给予鼓励的眼神,即使学生一时回答不出来,也会说“别着急,你再想一想。”教师的宽容和充满爱的语言会使学生紧张的心理缓和下来,思维立刻活跃起来,问题可能迎刃而解。反之怒目而视,板起脸大吼一声:“快点真笨!”结果是学生刚想起来的知识也被吓忘了。每天都面对不同的学生,遇到不如愿、不顺心的事是很平常的。但是无论遇到何种情况,都要保持积极的态度,正面解决问题。宽容是一门育人的艺术,爱也是一门育人的学问。给学生一点“不听话”的权利。

在美国的一些学校里,很多时候他们都鼓励学生和老师“抬杠”,鼓励学生多想几招来“对付”老师。可是在中国的老传统看来,老师总是希望学生规规矩矩,百依百顺。如果学生从小就十分顺从,不同想法都被扼杀,时间长了就不敢挑战了。没有了挑战精神,也就没有了创新精神。一个农村小学的门前有一条小河,教师天天背着学生过河,年年评上劳动模范。后来换了一位年轻的教师,他逆向思维,不是背着学生过河,而是组织村里人在河上架了一座小桥,结果未被评上劳动模范,因为按传统的思维“背”才勤劳,像这样压抑创造性的例子太多了。教师不要把学生束缚在传统思维方式里,要鼓励学生标新立异。不要求全责备,不要用传统的观点把他们训练成“小老头”。教师应该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去“淘气”,去遐想,去活动,去创造。

作者单位:河北省鹿泉市获鹿镇三四街小学

猜你喜欢
体罚师生关系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难忘的体罚
美国教育体罚的渊源,现状与前景
三喻文化与师生关系
福建省教练员对未成年运动员体罚现象研究
全球第25个儿童权利日:何时告别暴力和体罚
“珠”育人
他们用“五招”育人
浅谈技校的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