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生态城市的理念与规划

2009-10-12 00:00郑双杰
绿色科技 2009年11期
关键词:建设规划基本理念生态城市

郑双杰

摘 要: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当前,我国生态环境的状况是总体在恶化、局部在改善,环境治理能力远远赶不上破坏速度,生态赤字逐渐扩大。从城市规划和建设的角度,提出了要在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要尊重自然、善待自然、按生态学规律办事。结合贵州省黔东南州实际情况,对其生态保护和生态建设规划作出了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生态城市;基本理念;建设规划;模型方法

中图分类号:TU9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69X(2009)11-0024-02

1 引 言

在人类历史的进程中,城市化是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文化教育水平的提高、大众健康状况的改善联系在一起的,对国家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完善生态城市的概念内涵,探究规划编制的基本原理和适宜的模型方法,乃是当前生态城市建设规划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2 建设生态城市的目标

建设生态城市,让它以良好形象和功能带动辖域内外的可持续发展,应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涵和目标要求:

(1)生态城市应是一个中心城区与周围城镇和乡村紧密联系的开放系统,与国内外都市相互竞争和补充。它既需以人口的适度聚集和持续宜居为基础,又要以较强的辐射力带动周边的协同发展。因此,生态城市的建设要考虑到自然条件、经济区位和辖域内外物流、资金、人流的聚散。只有因地因时地全面协调发展,处理好均衡与非均衡关系,才能使城市辖域蓬勃、健康地持续发展。

(2)生态城市不仅仅涉及辖域内外自然生态系统,也与城市所处的人工环境系统、经济系统和社会文化系统有关。它以人的发展需要为主导,以自然环境系统为依托,以资源流动为命脉,是具有复合机制的系统。应该和谐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相依关系,协同各行业和不同区位间的发展,在满足当代人生活质量提高的同时,也能为未来人口留下较充裕的拓展空间和良好的生态本底。

(3)生态城市既要保证经济的持续增长,又要保障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生态城市建设要有超前而合理的产业结构、土地利用结构、生产力和人口结构,还要有先进的技术支持和资源配置,要拥有优美的自然和人文景观结构,便利的交通和通讯网络,同时应具备高效和谐的服务及完善的社会保障和调控体系,使城市经济、社会系统与区域生态、环境系统协同有序地发展。

3 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规划方案探讨

3.1 指导思想

黔东南州位于贵州省东南部,张家界、桂林和贵阳的等腰三角形的中部。围绕生态立州战略目标,以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把握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重要机遇,以生态文明引领经济发展,发挥区域的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民俗文化等特色,基于资源承载力、环境容量以及生态安全阈值,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和新型工业,全面推动黔东南州资源开发、生态保育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

3.2 生态环境保护目标

3.2.1 总体目标

实施生态立州战略,积极推进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走生态旅游和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和循环经济,形成具有黔东南特色的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型经济发展模式;立足于区域和流域一体化发展,通过系统地开展水源地保护、重点污染源治理、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大气污染防治、水土流失防治、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工程等,建立面向区域生态安全的生态环境保护体系;建设生态文明,促进能源资源节约利用和生态环境整体改善,确保区域建设和小康社会的顺利实施,实现和谐发展,保障长江及珠江中下游地区生态安全。

3.2.2 分阶段目标

(1)近期目标(2008~2010年)。到2010年为生态立州战略实施的重点攻坚阶段。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省下达的指标范围内,“两江一河”水质达到水功能区的要求,城区环境质量达到国家标准,局部地区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得到基本遏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生态功能基本稳定,自然保护区、生态脆弱区的管理能力得到提高;初步解决农村生态环境问题,重点区域的农村面源污染、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措施得到有效落实;旅游景区和重点民族村寨环境卫生状况得到改善,为全州生态立州战略实施和生态旅游发展奠定基础。

(2)中远期目标(2010年~2020年)。到2020年为生态立州战略实施的巩固完善阶段。工业污染得到有效控制,生活污染得到有效治理,“两江一河”水系维持良好水平,酸雨发生频率大幅下降,环境质量达到国际水平,资源利用效率达到省内先进水平;林种结构和林区布局进一步优化,生态系统完整性和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生态廊道效应得到充分发挥;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区域生态环境安全格局基本形成,循环经济体系基本建立,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和民族文化传承相互协调,初步建成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型社会,基本满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实现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3.3 城市生态建设规划

3.3.1 维护城市生态安全

针对不同等级的生态功能区,明确各区的主导生态功能,构建城市生态安全格局,确立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建立健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控制不合理的资源开发活动,建立以城市生态安全为核心的监管机制,建立与完善城市生态安全监控和预警系统。

3.3.2 优化城市绿化体系

建设城市环城林带,加大郊区和农村的绿化力度,引森林进城市,让园林下乡村,形成集城区和郊区绿化于一体、经济建设与环境建设同步、人与自然和谐的城乡绿色生态圈,建设环城林带为布局合理、功能齐全、景观多样的城市林业生态经济系统。

3.3.3 推进生态示范建设

加强生态示范区与生态县(市)建设,巩固和推进黎平、从江、榕江3个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凯里市三棵树镇省级生态示范乡镇试点的建设和实施,并按照建设生态文明试验区的要求,在生态示范区建设基础上,推进上述三县的生态县建设,切实把区域生态建设与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和城乡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统一规划,综合建设,协调发展。

3.3.4 加强重点区域生态建设

加强城市重要地段、历史街区的生态设计,重视城市历史文化遗迹和风景名胜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积极建设生态社区,优化生态人居环境,至2010年建成一批符合标准的生态住宅小区和绿色小区,小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0%以上。

4 结语

目前我国城乡发展处于生态城市建设的初级阶段,具体而言,即是将城乡发展的价值取向、政策导向、建设行为等都要奠定在这一新的基础上,对物质建设与精神建设、科学技术与人文关怀、法律制度和道德培养进行调整。生态城市建设更重要的是创造新文化,并在新创文化中体现生态价值观。

参考文献:

[1] Yanitsky O.The City and Ecology[J],Nauka,Mostkow,1987(1).167~174.

[2] 周干峙.对生态城市的几点基本认识——在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生态专业委员会年会上的讲话[J].城市规划,2008(8).

[3] 黄光宇,陈勇.生态城市概念及其规划设计方法研究[J].城市规划,1997(6):17~20.

猜你喜欢
建设规划基本理念生态城市
青州市东夏镇富贵园项目风险识别研究
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及其养护探讨
浅析《Go for it!》教材中体现的新课标(2011)基本理念
预设开放促成教学生成
浅析高中音乐教学的基本理念
生态城市规划建设与中国城市发展
海绵城市理念在园林工程中的应用
小学语文新课改探析
浅谈城市路灯设施规划与施工管理
智慧城市建设规划中公众满意的影响因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