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钳工实习教学改革

2009-10-12 09:51扈立峰马世民
职业·中旬 2009年7期
关键词:实习课钳工教师

扈立峰 马世民

钳工作为以手工操作为主的工种,由于它设备简单、不受场地限制,能完成机械加工不便或难以完成的工作,因此有着“万能工”的美誉。钳工在实际工作中可使用各种工具来完成零件的加工、装配和修理等工作。在自动化、数字化飞速发展的今天钳工仍然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工种。它的基本内容包括着划线、錾削、锯削、锉削、钻孔、锪孔、铰孔、攻螺纹、套螺纹、研磨、测量、简单热处理和工具的刃磨等。但长期以来钳工的教学模式总让学生感觉到枯燥乏味,机械单调的训练、缺乏新意的课题,难免存在一些教学弊端,总让学生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没有主动获取知识的积极性。

以下是我校在钳工教学改革方面作的初步尝试。

一、在钳工工艺课和实习课中进行“一体化”教学

所谓一体化教学通俗的理解是为了使理论与实践更好的衔接,将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融为一体,其内涵主要是打破传统的学科体系和教学模式,依据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来重新整合教学资源,体现能力本位的特点,从而逐步实现了三个转变,即从以教师为中心如何“教给”学生,向以学生为中心如何“教会”学生转变;从以教材为中心向以教学大纲和培养目标为中心转变;从以课堂为中心向以实验室、实习车间为中心的转变,一体化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出素质优良、技术过硬、单项技能拔尖的技术型人才,由此可见,一体化教学的特点是:教师一体化,即专业理论教师与实习指导教师构成了一体;教材一体化,即理论课教材与实习课教材构成了一体;教室一体化,即理论教室与实习车间构成了一体。这种教学模式能较好地解决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脱节的问题,减少理论课之间及理论课与实习课之间知识的重复,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参与作用,必将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以前秦皇岛市高级技工学校的工艺与实习课教学一直由教务、实习厂分头安排,考核管理。这种管理形式逐渐暴露出部门独立、多头指挥、工艺课教学和技能训练相互脱节,工艺、实习课教师无法交叉使用的弊端。一是工艺课与实习课教学脱节,每学期工艺开设内容和实习课题不符,形成了你教你的,我练我的,各自为政,自成体系的局面,不利于充分发挥理论指导实践的作用。二是学生在学习工艺课时,缺乏与实体的结合,没有感性认识,常感枯燥无味,难以接受。实习过程中,往往重要的内容没讲,不用的东西讲了一堆,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不利于实际操作水平的提高。三是工艺课与实习课教师由两个部门分管,老师难以交叉使用,造成教师教学任务单一,工艺课教师缺乏动手能力,实习课教师理论水平难以提高。四是实习课与专业课相比,上课环境差,职称评聘岗位少,竞争力差,学历低的教不了,学历高的不愿教,实习教师队伍学历层次整体偏低,直接影响了实习的质量提高。

这学期学校进行了院系二级管理模式取消了实习厂,这样为钳工“一体化”教学改革在管理上提供了前提条件。钳工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把钳工工艺课和实习课合二为一,带钳工实习的教师同时兼任钳工工艺课,即教师一体化。条件成熟后,还将对钳工专业进行教材一体化和教室一体化进行配套改革。这种教学模式能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参与作用。围绕钳工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保证了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

通过2009年一个学期的钳工专业一体化教学试点,在以下两方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提高了教学质量

由于一体化教学有效地避免了工艺课和实习课的脱节,使钳工工艺课更有针对性,直观性,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的学习效果也有明显的提高。

2.提高了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

一体化教学要求教师不仅有扎实丰富的专业知识,而且有熟练的操作技能指导生产实习,成为能“文”能“武”的“双师型”教师。同时也要求教师明确专业课题的要求、重点、难点、工艺及实习设备情况,根据技能特点,编写课题教案。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实际情况,采用讲解法、演示法、参观法、实践操作法等教学方法,并在巡回指导时善于发现问题、总结问题。做到共性问题,集中讲解;个别问题,个别指导。由此可见,“一体化”教学对教师的要求高了,教师的压力、工作量大了,锻炼、培养了教师,促使教师努力钻研业务,提高教学水平。

二、为提高学生兴趣,实施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是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采用类似科学研究及实践的方法,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发展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将需要解决的问题或需要完成的任务以项目的形式交给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小组工作方式,由学生按照实际工作的完整程序,共同制定计划、共同或分工完成整个项目。在项目教学中,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人人都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注重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完成项目的过程。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体验创新的艰辛与乐趣,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等。

实践证明,在项目教学法的具体实践中,教师的作用不再是一部百科全书或一个供学生利用的资料库,而成为了一名向导和顾问。他帮助学生在独立研究的道路上迅速前进,引导学生如何在实践中发现新知识,掌握新内容。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独立完成项目将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提高了理论水平和实操技能,而且又在教师有目的地引导下,培养了合作、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同时,教师在观察学生、帮助学生的过程中,开阔了视野,提高了专业水平。可以说,项目教学法是师生共同完成项目,共同取得进步的教学方法。在钳工实训中采用项目教学法充分调动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三、重视钳工实习中的德育教育

目前的机械制造业对人才需求旺盛,特别是对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技术人员。钳工实习正是为德育教育和工程素质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良好的德育教育贯穿于实习的全过程。从每天准点到达本岗位,不旷课,不早退,遵守本工种实习纪律,安全生产,实习结束要及时清扫场地到加工过程的质量控制,工艺安排等。另外,德育教育也是一个潜移默化的结果,它需要教师注重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以严肃、科学的工作态度给学生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教师也要重视自身能力的提高,要具备一定的敬业精神和较高的专业水平,这些方方面面的融合都会对学生产生积极向上的教育效果。为了提高学生的市场意识、质量意识、安全意识及各项基本素质,教师还需从教学内容上不断丰富、更新,通过坚持不懈地学习跟进当前的发展形势,积极了解新工艺、新方法并用于课堂教学,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主动性不断改变教学手段,灵活利用现有的条件,尽量多地让学生参与到实际生产中来。

通过一系列的改革与实践,秦皇岛市高级技工学校钳工的教学不再是一个老大难问题,反而成了在学生中有较大好影响力的工种,这是教师教学改革的一次成功尝试,是与适应当前形势,响应政府号召,积极推行素质教育分不开的。当然,钳工实习要实现全面素质教育依然任重而道远,目前的努力只是一个良好的开端,还需要所有的钳工教师都从自身做起,将教学改革进行下去,为我国职业教育的振兴贡献力量。

(工作单位:河北省秦皇岛市高级技工学校)

猜你喜欢
实习课钳工教师
钳工机械操作的质量控制策略
机械装配中钳工的操作技能分析
最美教师
生产实习课教案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反转实习课”教学模式在组织胚胎学实习教学中的应用及评价
探析钳工锉削面凹凸问题的原因及对策
对提高钳工教学质量的思考
留学生外科手术学实习课全英文教学经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