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开赛等7则

2009-10-12 09:51
职业·中旬 2009年7期
关键词:中等职业毕业生大赛

2009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开赛

6月27日,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在天津拉开战幕。在为期4天的比赛中,3200名选手分别角逐12个专业类别的35个竞赛项目。本届大赛项目之众、规模之大、行业企业参与度之深,超过以往各届,可谓职业教育的奥林匹克盛会。

今年的技能大赛中,中职组有计算机应用技术、电工电子、烹饪、建筑工程技术、数控技术、汽车运用与维修、服装设计制作与模特表演以及美容美发等8大类、31个比赛项目,其中建筑专业的比赛是今年新增加的。高职组则分为4大类、4个项目,除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外,机电一体化、数控机床装配与调试、3G基站建设与维护等也是新设赛事。这些新设的赛事紧扣的是市场需求的专业领域。

在职教装备展现场举办邀请赛,是这次技能大赛中亚龙科技集团总裁陈继权的一大创意。陈继权说,市场不能接收不适应企业的学生,这一点学校必须反思。现在学校自己评估自己的制度设计显然有问题,所以必须创造有“问题”的真实环境,吸引更多的人来参与和了解大赛。

尽管本届大赛的参赛选手已有3200人,但实际上直接或间接参与大赛的人数远不止于此。据大赛组委会统计,自去年年底以来,全国各地纷纷组织预选赛、选拔赛,“校校有比赛,层层有选拔,国家有大赛”已经成为职业教育界人人参与的真实写照,仅参加各种预选赛的选手就达百万人。

本次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还吸引了不少大学生的眼球。天津大学自动化专业学生小张在比赛现场边看边认真记录:“我们平时实验多,可动手少,而且很难看到企业真正的机电一体化生产线,所以系里的同学都打算到这里亲眼看一看。”

陕西西安中等职业学校现场“秀”绝活吸引考生报考

面点师傅麻利地抖了几抖,一条龙须面“瀑布”就呈现在人们眼前了,“好细呀!”围观的人赞叹。在日前的陕西省西安市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咨询会上,像这样用现场“技艺”表演吸引学生的学校还真不少。

咨询会当天,近百家技工院校、职业高中和文化培训学校在现场安营扎寨。为吸引刚参加完中、高考的考生,各展位拿出了绝活,有现场表演化妆、发型的,有表演面点技艺的。陕西省旅游烹饪职业学校的院长助理余鹏说,根据他们这两年的招生经验,让面点师傅现场表演拉面等厨艺,两天下来,就会有100多名学生报名,而若没有现场表演,就只能招来二三十名学生。

“(生源)90%以上都是西安周边农村户籍的学生。”西安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培训处调研员彭炽说,这说明城市家长对职业教育的认识仍不够,对孩子的期望值较高,希望孩子走高学历就业路线。而实际上,职业教育的就业越来越好,呈逐年上升趋势,“并且这两年的就业率维持在百分之九十几,有的学生毕业后拿的工资比大学生还高,比如一些4S店的员工月收入有四五千元呢。”

彭炽分析说,高级技工目前总体欠缺,2008年市属技工院校毕业生中高级技工不足20%,约2000人,金融危机对这类人就业无明显影响;市场需要仍以中级技术人才为主。

据悉,西安今年仍将职业高中、技工院校的招生纳入到中招体系中。

调查统计显示:培训咨询类职业需求异军突起

人力资源服务商“前程无忧”日前公布了今年5月空缺职位统计数。截至5月31日,“前程无忧”空缺职位需求总量达到86万多个,比今年4月增加10%,连续三个月职位增长。“前程无忧”通过对统计数据的分析认为,4月以来,教育培训特别是人力资源管理培训和就业咨询企业的招聘数量显著上升。5月的数据显示,教育培训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比4月上升18%,比去年同期增长31%。

“前程无忧”首席人力资源专家冯丽娟认为,经济低迷、就业困难的时候都是教育培训行业快速发展的时期,目前面向个人的认证机构、留学教育机构和就业咨询机构都在积极进行市场拓展,许多中外合资培训机构正加快从一线城市向武汉、成都等二线城市布点。不过,教育培训业并未呈现出全面增长的用人需求。统计显示,针对个人的教育培训需求大大多于面向企业的教育培训需求,对企业用工的咨询业务多于企业内部管理咨询的业务。冯丽娟表示,目前有不少以帮助大学生就业为主的就业咨询采用“应试”培训方法,仍沿用比较呆板的授课方式培训大学生的应试技巧,这使得刚刚兴起的就业咨询培训行业从一开始就显现出对市场的短视,同时这一新兴行业也面临比较严峻的专业人才短缺状况。

广州未来三年高技能人才缺口达50万

广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党委副书记黄远飞近日对媒体透露,今年广州技校毕业生约有2.8万人,目前进入企业就业的达96.73%。未来三年,广州高技能人才缺口达50万人。黄远飞表示,截至去年底,广州的高技能人才总量是140万,而到2012年,广州的高技能人才需要达到190万,才能满足社会和企业的需求,也就是说,三年还缺50万人。

目前,广州市属6家技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均超过94%,最高的是广州交通技工学校,高达99%,汽车和物流专业毕业生最为抢手。6月21日在广州市人力资源中心市场举行的一场招聘会上,今年的技校应届毕业生已经寥寥无几,找工作的几乎全是明年的毕业生。116家企业提供了3000多个岗位,吸引了明年即将毕业的6000多技校生进场。

广州市劳动保障局培训处处长高瑞友透露,技校生都是提前一年实习就业的,就业率大约在九成八以上。广州工贸高级技工学校副校长张恩思表示,在预订会现场,技校毕业生工资水平最高的达5000元/月,平均1600到1800元/月。

别因认识误区错失高职好专业

据国内第三方教育研究机构麦可思公司5月31日发布的“2009大学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5月月度报告显示,应届本科毕业生的签约率目前达到62%,高职毕业生的签约率略高一些,为64%。

高出的这两个百分点引起了不少家长的关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职教研究中心主任邢晖教授认为,虽然今年高职的招生情况还不可预测,但就业是风向标,如果高职这几年的就业率高于本科,更多的家长和考生或许会对高职更加青睐。上一所三流大学,还不如选择一所适合自己的高职院校,好的专业、过硬的技能,加上十足的信心,高职学生一样会找到好饭碗。

虽然选择一个好专业是很多考生和家长最直接的愿望。但受“追逐名校”之风的影响,不少人也认为“大学念的是面子和氛围”,造成一些高职虽然有很好的专业却往往被考生和家长忽视。

“技术技能型的专业就更加适合在高职就读。”中国就业促进会副会长陈宇教授说,“制造业和服务业中大多数操作性强的专业,通过在高职学习,可以早就业,这就是优势。”“最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有关专家认为,家长应该尊重孩子的心理、智力特征,孩子也应该明白自己的爱好、特长。“了解自己的爱好和特长,再根据市场的需求来选择学校,才能作出好的选择。”

教育部官员:高职院校不再是差学生“集中营”

“高职院校甩掉了‘上学贵,就业难的帽子。社会也正在消除‘差学生读高职的偏见,中国自己的高职教育新模式正在逐步建立。” 6月16日,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张尧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是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十年来的最大变化。

张尧学说:“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比较艰难的过程。在起步阶段,‘高收费、生源差、就业难成为高职发展道路上的‘三座大山。但是,在党中央、国务院和教育部党组的正确领导下,经过近十年的努力奋进,高职教育现已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高职学生的就业率直线上升,高职院校再也不是差学生的‘集中营 了!”

社会上一度对高职教育存在误解,认为高职院校是低人一等,差生聚集的地方。但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才需求结构的多样化,国家配套政策的出台与实施,以及单独招生的试点与推广,走进高职院校的不再是“低等生”或“落榜生”,而是一大批热心工程技术,希望掌握一技之长的人。许多学生在“阳光教育、成功教育”的氛围下,找到自己的人生坐标与信心,爱一行,学一行,干一行,培养了很好的交流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社会适应能力。

十年来的实践证明,凡是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培养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的高职院校,发展就快。他们以较高的就业率,以及由此带来的较高的新生报考率、招生报到率说明,高职教育正在以鲜明的办学特色赢得政府、社会和群众的支持与认可,高职教育的工作者越做越有生气、越做越有干劲、越做越有方向。

成都市发行中等职业教育券推动免费职业教育

近日,成都市教育局、财政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联合下发了《关于成都市中等职业教育券发放实施办法》,对中等职业教育券的发放作了具体规定。实施办法规定:从2009年9月1日起,凡户籍在成都市的中等职业学校一、二年级学生,可以持中等职业教育券抵扣一定的学费。2009年中等职业教育券的面值为1200元,今后,政府将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确定中等职业教育券的面值标准,最终实现基本免费的中等职业教育。

实施办法还规定:中等职业学校一年级新生,在中考后登录成都招生考试网(www.cdzk.com),打印中考成绩和中等职业教育券,凭本人户口原件、中等职业教育券和中考成绩单到户口所在地乡(镇)政府或街道办事处确认户籍并加盖公章,生效后到学校报到注册。二年级学生,由就读的中等职业学校根据上年度中等职业教育券发放信息库的资料统一打印和发放第二学年的中等职业教育券,学生凭中等职业学校一年级学习成绩单和本人户口原件,每年7月到所在地乡(镇)政府或街道办事处确认户籍并加盖公章,生效后到学校报到注册。预计每年享受中等职业教育券资助的学生将达10万人,在全国率先实现政府资助中等职业教育学生城乡满覆盖。

猜你喜欢
中等职业毕业生大赛
9岁的高中毕业生
“鸟人”大赛
插秧大赛
2021年广州市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学校名单
2021年广州市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学校名单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探索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探索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最“叛逆”的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