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对策与思考

2009-10-19 09:07彭玉年
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 2009年15期
关键词:文化建设思想政治工作

彭玉年

摘要:当今时代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企事业环境发生了根本变化,改革开放大格局的形成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人们的利益需求趋于多元化,生活方式、生活观念多样化,各种思想、文化互相交流和碰撞,职工在政治信仰、价值取向、人生观、世界观等意识形态上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造成思想政治工作难度加大。

关键词:思想政治工作 ;文化建设;心理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D4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45(2009)23-0056-02

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者面对的是知识型员工。知识型员工追求自主性、个性化、多样化和创新精神,他们不再是被动地服从,他们在意自身价值的实现,不盲目崇尚领导和权威。对于思想政治工作者来说,要做好知识型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照搬或延续过去传统的做法显然不行。如何根据知识经济时代的需求,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加紧扣时代的主题,适应企事业单位深入改革的需求,把准知识型员工的思想脉搏,这是摆在思想政治工作者面前的一个新的课题。必须对思想政治工作观念、机制、载体、方法、内容进行创新,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

一、当前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工作习惯,思想政治工作通常是自上而下地开展,即在企事业单位党委领导下,以思想政治工作部门为主体开展工作,通过正面的理论灌输和宣传教育来调动人的积极性,形成企业的凝聚力。这种单向的工作流程往往是被动地开展工作,形式也比较单一,群众参与的热情不高,实际效果差。有的热衷于热热闹闹的轰动效应,工作往往是围着上面转,做给上面看,上面作评判,而不习惯深入扎实地去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与经济建设形成了“两张皮”。在工作中已习惯于单一的上级发文、领导指示、党员参与、群众跟进的传统模式,一旦环境发生变化,就无从入手。甚至有人认为,思想政治工作是“老办法不顶用,新办法不会用,软办法没有用,硬办法不敢用”。

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制定一些措施计划,搞一些活动等都是非常必要的,这也是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种手段和途径,但这绝不是工作的最终目的,只有把写在纸上的东西逐条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持之以恒长抓不懈,才能见到实效。

二、原因分析

当今时代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企事业单位环境发生了根本变化,思想政治工作者主要面对的是知识型员工。知识型员工追求自主性、个性化、多样化和创新精神,他们不再是被动地适应,他们在意自身价值的实现,并强烈期望得到社会的认可,他们由于具有某种特殊技能,往往可以对其上级、同事产生影响,不盲目崇尚领导和权威;他们的思想具有一定的深度或更具有创造性;新时期知识型员工的思想、道德、价值观念等正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影响和冲击,他们实践精神增强,而权威意识、被动服从意识减弱,他们排斥单一的灌输和空洞的说教,不满足于被动接受现成的观点和结论,对于思想政治工作者来说,要做好知识型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照搬或延续过去传统的做法显然不行,必须对思想政治工作的观念、机制、载体、方法、内容进行创新,才能适应时代需求。

同时,随着改革开放大格局的形成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人们的利益需求趋于多元化,生活方式、生活观念多样化,职工在政治信仰、思想道德、价值取向、人生观、世界观等意识形态上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企业内部深化改革的力度也在不断加大,利益格局调整、收入分配进一步拉大,各项改革措施涉及职工的切身利益,引起职工的高度关注,利益碰撞使热点、难点、焦点问题增多,造成思想政治工作难度加大。

如何根据知识经经济时代的需求,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加紧扣时代的主题,适应企事业单位深入改革的需求,把准知识型员工的思想脉搏,这是摆在思想政治工作者面前的一个新的课题。

三、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对策思考

怎样适应知识经济时代,适应企事业单位改革的需求,做好知识型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就必须对思想政治工作观念、机制、载体、方法、内容进行创新,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

(一)观念创新是前提

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前提是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跳出旧传统观念、旧模式、克服墨守成规,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把职工视为主要对象和最重要资源,了解职工,尊重职工,积极解决职工的各种诉求,体现的是一种民主、平等的精神,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优化的环境,从而达到最佳效果。

(二)机制创新是根本

创新工作机制,就是把思想政治工作纳入干部政绩考核之中,明确界定领导干部的责任标准,实现管人与管思想的有机结合。建立党委成员“工作联系点制度”,每个党委成员既要负责联系点的生产经营业绩,又要了解联系点职工的思想动态, 确保稳定发展,并与其奖惩挂钩。建立目标责任制,将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内容与文化建设任务一并下达给基层单位,与生产经营管理工作同步进行检查、考核和奖惩兑现,从而使思想政治工作内容由“软”变“硬”,也便于引起各级管理人员的重视,共同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同时要加强干部队伍能力建设,实现由单一素质向综合素质转变,把复合型、智能型、知识型人才放到政工岗位上。

(三)载体创新是保障

1.借助文化建设,寻求思想政治工作载体创新。文化作为企事业单位中的一种“软管理”方式,与企事业单位思想政治工作有着相互融通的关系。文化融合了思想政治工作和经营管理两方面的内容,拓宽了思想政治工作的范围。思想政治工作只有与企业文化主旋律相统一才能相得益彰。企业文化主旋律就是凝聚人心、导向行为的一面旗帜。许多现代企业的成功经验表明,思想政治工作只有以科学的理论为先导,以领导者率先垂范为基准,才能创出更加宽松的思想政治工作环境。文化建设为思想政治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思想政治工作本身的发展找到了突破口。思想政治工作以文化建设为手段,把它作为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载体,寓思想政治工作于经营、管理和文化建设之中。使思想政治工作在深入、持久、见成效方面更加显著,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渗透性,增强了思想政治工作转化为物质生产力的力量。

2.借助现代网络,加大思想政治工作载体创新力度。在各种载体中,当前尤其要重视互联网这个全新的工具类载体,由于它所具有的及时性、隐蔽性、开放性、随意性和互动性等特性,与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相比,它有着无法比拟的影响力。一个活跃的网站(尤其是BBS的高发贴率和浏览率)往往表明这是一个年龄结构轻、管理较为民主、充满生机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借助现代网络,达到其创新力度。在网络这一新载体的支持下,建立具有鲜明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的思想政工网站,在网上开辟思想政治专栏,可设领导信箱、职工意见簿,职工可以通过网络与领导、同事沟通、交流、咨询等,进一步密切干群关系,最大限度地调动职工获取思想政治信息的主动性、自主性和参与性。

(四)方法创新是关键

1.利用隐性工作方法,促进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创新。目前,思想政治工作多数为正面引导、单向灌输的显性工作方式,而隐性工作方式中思想政治工作者在充分理解思想政治工作内涵的基础上,在工作中尽可能不暴露自己的目的,以改变当前职工群众总是以被动、应付的态度去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状况,淡化他们“受动者”的角色意识,在充分的自主意识的支配下,职工自觉自愿或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的终极目的。知识经济时代,思想政治工作单靠显性工作方法越来越难做。知识型员工的思想、道德、价值观念等正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影响和冲击,他们主体性意识增强,被动服从意识减弱,他们排斥灌输和空洞的说教,希望独立地做出取舍和判断。思想政治工作者可采取隐性方式,在非正式场合,以聊天等方式打开职工的心扉,双方相互学习,提高认识,使职工无意识地受到熏陶,不知不觉地达到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

在实际操作中,显性工作方式和隐性工作方式二者应该相互配合,只有将二者结合起来,通过彼此间的相互影响、渗透、互补,才能形成一种合力,更好地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

2.运用与借鉴现代心理学方法,促进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创新。心理学研究表明,人都有相互模仿和重复别人的趋向,尤其在人们对事物不能作出正确判断和评价时,其他人的行为和观点对个体活动和感知的影响更为显著。但人们在接受信息的时候都是有选择的,这种选择通常是通过两类过滤系统进行的:一类是理性的过滤系统,即认为外来信息是符合逻辑的,便根据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加以接纳,否则,便加以排斥;另一类是情感性的过滤系统,用来分析发出信息的人是否值得自己尊重和信赖。如果认为对象是自己所喜欢的、信任的,就更容易接受对方发出的信息,否则,便采取怀疑或拒绝的态度。

生活中经常有这样的例子,有的职工对某种观点本来是持怀疑的态度,但因为这是出自他尊重的人,就欣然接受这种观点,相反,如果感情对立,即使你的话正确,他也可能唱反调。所以,思想政治工作者首先赢得职工群众的信赖和尊重,对开展工作有着重要影响。

心理学方法是实现人们思想转化的关键。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有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利用心理学方法,才能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通过心理疏导,准确把握职工的思想脉搏,才能及时发现和科学预测职工群众存在的现实思想问题和可能出现的思想倾向,有针对性地把教育疏导工作做在前面,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努力掌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动权。思想政治工作不能居高临下,简单灌输的方式已越来越在职工中失去“市场”。必须大力加强调查研究,转变工作作风,改变听汇报、看材料的间接方式,而应该面对面地与“一线”的职工进行交流,深入了解职工在思考什么、关注什么、向往什么、企盼什么。

3.借鉴和利用人本管理的成果,促进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创新。思想政治工作可充分运用人本管理的成果,通过尊重人、关心人、改善人际空间,可以借鉴日本的“走动式”管理, “走动式”是东方文化的典型模式,日本经济团体联合会会长士光敏夫正是以“身先士卒”的做法享誉盛名,凝聚了东芝公司坚强团结的企业团队。优秀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经常走动于生产一线,与员工交流,关心员工的日常心理变化,随时解决实际问题,用自己的模范行为影响员工,这样才能在潜移默化中凝聚人心,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

(五)内容创新是方向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改革开放大格局的形成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企事业内部深化改革的力度在不断加大,利益格局不断调整,职工思想观念呈多变性,思想意识呈选择性,思想方式呈趋利性,他们不会简单盲从于说教和一些标语口号。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要在针对性、渗透性、实效性上下工夫。适时开展一些对生产经营有利的活动,如技术练兵比武、师徒结队、劳动竞赛等,还可以通过动员员工撰写论坛、读书心得体会、感言感悟等,扩大思想政治工作的受众面和实效性。结合“提升服务质量主题活动”,开展“寻找身边的服务明星”活动,通过组织演讲、辩论等形式进行群众性的自我教育,来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起到良好的思想政治工作效果。

在知识经济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环境、任务、内容和渠道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些社会热点、难点问题逐渐显现出来。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适应这种变化,同经济发展结合起来,围绕不同时期改革和建设的中心任务,确定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和重点,使思想政治工作植根于经济建设,更好地服务大局。一切从企事业单位的实际出发,围绕企事业单位的生产经营等各项工作来开展,将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到各项经营管理活动中,增强思想政治工作转化为物质生产力的力量,从而转化成企业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刘世勤.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隐性教育探析[J].法制与社会,2007,(5).

[2]龚建林.以企业文化为切入点加强和改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3).

[3]陈南京.浅议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载体[J].党史文苑,2006,(5).

[4]陈益军.试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新[J].中国科技信息,2005,(19).

[5]张洪忠.论运用企业文化推动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J].工会论坛,2005,(11).

[6]陈应琴,文学平.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新方法探析(上)[J].广西社会科学,2004,(9).

[7]张力.在道德教育的显性教育中引进隐性教育[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0,(8).

[8]程新桂.论隐性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J].德育研究,2007,(12).

[9]袁洪广.运用与借鉴现代心理学方法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与实效性[J].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0).

[10]陈仲庚,张雨新.人格心理学[M].辽宁人民出版社,1986.

[11]约翰·W·内斯特罗姆,基思·戴维斯.组织行为学(英文版,第10版)[M].机械工业出版社,1998.

猜你喜欢
文化建设思想政治工作
浅论基层群众文化紧跟时代步伐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及其现实意义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
关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融合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