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时期基层干部和骨干如何带好兵

2009-10-19 09:07王艳华吴雨强
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 2009年15期
关键词:基层干部思想政治工作

王艳华 杨 波 吴雨强

摘要:胡主席曾就带兵和新兵训练期间的管理问题,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并提出“三个下工夫、一个真正落到实处”。文章根据胡主席的指示和新时期的现实情况,就如何依法带兵、以情带兵、文明带兵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以期给大家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基层干部;思想政治工作;文明带兵

中图分类号:D26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45(2009)23-0077-02

胡主席曾就带兵和新兵训练期间的管理问题,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并提出“三个下工夫、一个真正落到实处”。胡主席明确指出:干部、骨干对战士要有深厚的感情,要文明带兵,任何简单粗暴、打骂体罚战士的现象都必须坚决纠正、严肃处理。胡主席还特别强调:“要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始终坚持人民军队的宗旨,充分尊重官兵的主体地位和创造精神,维护官兵的正当权益,进一步调动官兵的积极性。当前,要高度重视密切官兵关系,广泛深入地开展尊干爱兵教育,引导干部骨干依法带兵、文明带兵,巩固和发展我军新型的官兵关系。”胡主席的重要指示,深刻指出了当前部队建设中必须严肃对待、认真解决的重大问题,对于新形势下保持人民军队性质、宗旨和优良传统,对于保证履行我军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使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笔者认为,要带好兵、管好兵,基层干部、骨干应当坚决贯彻落实胡主席“三个下工夫、一个真正落到实处”的重要指示,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

一、基层干部、骨干首先应提高自身素质、修养

基层干部、带兵骨干自身素质、修养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其带兵、管兵能力的高低,并且他们是战士入伍以后直接面对的管理者,对战士的直接影响是巨大的。因此,管理者首先应熟悉政策,学习条令条例,学习政治理论,总结经验教训,从各个方面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修养,不断提高对战士的教育、管理水平,毋庸赘言。

二、基层干部、骨干做思想政治工作应关注战士的需求

(一)研究需求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必然要求

每一个战士都是一个独立的人。需求是人的一种心理活动,是人的行为的原动力。研究人的需求就是为了了解和掌握人的思想和行为形式的变化规律,调动人的积极性。现代行为科学理论表明,人的需求是有层次的,不同层次、不同群体的需求不同,并且是不断变化的。需求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出发点和归属,反映了其接受主体的能动性。一般来说,主体的需求越强烈,进行教育接受活动的自觉性、积极性就越大,反之,则越小。随着新兵层次的不断增多,其需求的层次也不断增多;同时,随着新兵层次的不断增多,其需求相比以往也会出现新变化、新情况、新特点。因此,研究战士需求、分析战士需求,深入实际,了解和研究战士需求的变化以及外界因素对需求的影响,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必然要求。

(二)满足需求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现实选择

研究需求、了解需求是为了更好地满足需求。而人的需求是多方面的:有政治上的和经济上的,有精神上的和文化上的,有个体的和群体的。因此,思想政治工作就是要承认并满足人的合理需求,这是解决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的关键。正如毛主席所说:“一切群众的实际生活问题都是我们应当注意的问题,假如我们对这些问题注意了、解决了,满足了群众需求,我们就真正成了群众生活的组织者,群众就会真正围绕在我们周围热烈地拥护我们。”只要能做到想战士所想、急战士所急、盼战士所盼,认认真真、扎扎实实为战士办实事,思想政治工作就不再是难题了。

(三)引导需求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所在

人的需求具有层次性、递进性、多变性的特点。不同层次的战士,其思维特点、生活方式、所关注和需要解决的问题不同,所以,在满足需求的同时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区别对待、对症下药;在满足需求的同时要结合新时期我军建设的实际和特点,注重对战士的思想、心理和行为进行恰当的引导、控制、协调。一是对合理的、积极的需求应充分肯定并适当满足;二是对不合理的、不现实的要求,要敢于否定,并开展教育,加以正确引导;三是加强需求意识上的正确教育和引导,帮助战士妥善处理好个人需求和集体需求、个人需求和国家需求之间的矛盾,实现个人需求和集体需求、个人需求和国家需求之间的和谐统一。

三、基层干部、骨干要想带好兵、管好兵,必须知兵

对基层干部、骨干而言,无论是搞教育还是做经常性工作,都必须做到对战士亲知、真知、深知。因为只有准确把握他们的所思所想、所盼所求,才能把问题摸准、把症结找到、把原因弄清,做到有的放矢,使工作富有成效。所谓亲知,就是要亲自和兵谈心、聊天,掌握兵的现实情况,不能高高在上、道听途说;所谓真知,就是要真正掌握兵的真实情况,不能是表象,同时也要让战士真正了解你,接受你,乐于与你交朋友;所谓深知,就是要与战士深入交流、深层次交心,不能浮于表面,否则,我们的工作就不会富有成效。笔者以为,要想知兵,主要应做好以下几点:

(一)与时俱进,转变视角

人是社会中的人,不同时代的人必然会打上不同时代的烙印,带有不同时代的特点。当今的青年战士成长生活在一个全新的时代,在他们身上必然会呈现出许多新的东西,这就要求基层干部和骨干必须着眼这些新情况、新变化、新特点,努力用发展的而不是静止的眼光、求实的而不是虚幻的视角去分析和判断,切实加强对新时期战士思想动态和发展变化规律的研究,深刻认识时代对他们的思想、心理、思维和行为方式产生的影响,并通过全方位的透视分析,准确把握他们的真实情况,真正使基层的教育、训练和管理贴近时代、贴近实际、贴近战士。笔者体会,用与时代同频共振的视角看问题,有一个开明的心态和开放的思维非常重要。

(二)见微知著,明察秋毫

在现实生活中,人人都有掩短隐忧之心,战士也不例外,因此,要及时准确地把握每个人的思想意识变化并不容易。但实践也一再表明:人的思想困惑又总是会在不经意间有所反映、露出细微端倪的,只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科学的判断力,把握时机,处处留心,善于观人于微、察事于毫,就一定能及时发现、切实弄清。例如:可以采取仔细观察战士的工作情绪、业余生活兴趣、待人接物时的脸色和神态、人际交往对象及采取聊天、谈心等方法,及时捕捉各种信息,并通过综合和深入分析,号准战士思想情绪和心理变化的脉搏,并给每个战士建立相应的心理档案。这样,一旦战士出现思想问题和偏常行为,管理、教育工作就会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及时性,就能把思想工作做到战士的心坎上,有效地遏制不良事件的发生,帮助战士顺利完成角色转变和健康成长。

(三)潜心亲和,经常沟通,以情带兵

沟通和互动是深知战士心理的桥梁,也是现代管理教育的一个鲜明特点,而理解、尊重、重视战士,充分展现对战士的亲和力,则是实现沟通和互动的基础和依托。如果基层干部、骨干的潜意识中总是存在“官”、“兵”观念,“新兵”、“老兵”观念,言谈举止总是表现出轻兵倾向,管理教育总是以我讲你听、我说你做为基本信条和模式,就难以获得战士的信任,难以实现相互之间的沟通,当然也就难以真正知道兵心、兵情。实践表明,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相互沟通,依赖于和谐的官兵关系和纯洁的战友情、同志爱,最有效的办法是真诚地对待战士,真心地与战士交朋友,真切地做战士的兄长,着力强化亲和力,设身处地地为战士着想,满腔热情地为他们解忧,关心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切实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把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和营造尊干爱兵的和谐环境真正变为现实,使他们切切实实感受到官兵之间、战友之间真挚的情意。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贯彻落实胡主席“三个下工夫、一个真正落到实处”的重要指示,做到依法带兵、以情带兵、文明带兵。

(四)坚守诚信,以德带兵

诚信是做人之本、成事之基。它作为高尚人格的一种内在道德要求,根本特点是纯真、诚实、可信。身负管理教育职责的基层干部、骨干如果缺失诚信,就不可能在战士中享有威望、具有号召力,那么,要想做好工作,也就是天方夜谭了。因此,基层干部、骨干一定要自觉把“讲诚信”作为自身修养的重要内容,努力加强以诚信为核心的人格修养,用诚信规范带兵行为,做到以德服人、以德带兵。唯有如此,才能真正赢得战士的信赖,赢得战士的心,进而提高教育管理工作的效益。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在全军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04.

[2]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学[M].国防大学出版社,2006.

[3]士兵行为管理[M].国防大学出版社,2003.

[4]优秀连长工作套路[M].蓝天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基层干部思想政治工作
有坑没萝卜,有人留不住 不能让基层干部“心不安”
基层干部为何“左右为难”
行动学习法在基层干部培训中的探索与应用
基层干部“累”在哪里?——应当累在服务为民,而不是形式主义
一些基层干部“血不再热”
向基层干部群众问计问策
关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融合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