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科竞赛为载体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

2009-10-19 09:07姚喜贵韦小青
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 2009年15期
关键词:学科竞赛

姚喜贵 郑 伟 张 毅 韦小青

摘要:21世纪需要的人才是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学科竞赛是面向大学生的群众性科技活动,是培养创新人才、促进高校教育教学改革行之有效的途径。随着学科竞赛的深入,规范化、制度化的学科竞赛活动凸显重要。

关键词:学科竞赛;创新能力研究;思维意识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45(2009)23-0190-03

学科竞赛是面向大学生的群众性科技活动,是培养创新人才、促进高校教育教学改革行之有效的途径。学科竞赛是指在紧密结合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在学校和学院的支持和教师的指导下,以竞赛的方法,激发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独立工作能力,提高自身的实践和创新能力,通过实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大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创新意识的活动。如何以学科竞赛为载体,鼓励大学生积极、广泛参与学科竞赛活动,为大学生创新活动搭建平台是值得研究的课题。

一、学科竞赛对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独特功能

21世纪需要的人才是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这就意味着新世纪学风建设的核心内容和最终目标就是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素质全面、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参加学科竞赛的初衷正是为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构建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意识。

学科竞赛是正常教学的重要补充和拓展。正常教学是以教学为主,主要为学生构建一个良好的创新知识结构,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一定的创新能力。而学科竞赛具有个性化和多样化的特点,是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在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学科竞赛已成为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平台,成为大学生创新教育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1]。

从全国、省学科竞赛题目看,各类学科竞赛题目都采用有现实意义的问题要求拟定解决方案或按所设置功用,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要求较高。如全国、省2007年机械创新设计竞赛是以厨具、卫具和洁具为主题的设计制作竞赛。该作品需要机械制图、机械零件、力学等知识,同时还需要钳工、机加等技能。面对这些竞赛的题目,学生需要利用自己现有知识去分析问题、构建思路、选定方法以及验证方案,完成从掌握知识到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跨越,这个过程正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所采用的有效途径。从参与学科竞赛的过程看,参赛大学生要根据所设定的问题上网查大量的资料或去有关部门调研,收集大量的有关资料,确定研究内容和技术关键以及阐述其实施方案和技术路线。然后,利用所学的知识设计学科竞赛所设定的问题,同时利用所学的技能制作解决问题的样品以及通过大量的试验证明其解决问题的精度和可靠性。通过学科竞赛过程的完成,提高了学生综合思维的能力、动手能力。在研究过程中,师生互动、团队的分工和协作,也体现了大学生的协作能力。同时,在探索过程中,大学生们会遇到许多的困难,对大学生们直面困难的毅力和勇气在此得到了提升。这些无疑提高了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可以说学科竞赛对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独特功能。

二、学科竞赛的构建是培养创新能力的载体

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载体是大学生学科竞赛的软、硬件环境。软环境包括学院的战略:教师的指导、教师与大学生互动;硬环境有实验室的开放以及赛事的参与。软环境是竞赛开展的关键和必然,硬环境是竞赛成绩取得的基础和保证。学科竞赛软硬环境的结合,提高了大学生的培养质量,提升了大学生的社会竞争力,为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增强奠定了基础。

(一)学院领导的重视是竞赛开展的关键

学院领导始终认为,学科竞赛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专业应用能力,科研实践能力和解决具体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促进优良教风学风建设,浓厚校园学术氛围,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均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基于这种理念,学院领导非常重视学科竞赛的开展。学院成立了竞赛领导组;制定了一系列的竞赛措施和办法;形成了“一个中心,两个基地,三大赛事”的学科竞赛体系。一个中心:即牢牢把握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这个中心。两个基地:即大学生科技创新制作基地和大学生创新基地。三大赛事:即全国、省机械创新设计竞赛,全国、省电工电子竞赛和全国大学生汽车节能竞赛。

围绕这一体系,学院对教学进行了改革,对指导教师进行了培训,对实验室加大了投入,对竞赛划拨了专款,用于购买所需仪器设备和奖励获奖选手及指导教师。在学院领导的高度重视下,2007年学院大学生获省级机械创新设计竞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2008年学院大学生获全国机械创新设计竞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

总之,科学的决策和有力的支持,是成绩取得的关键。学院领导的高度重视,使得竞赛活动顺利进行。因此说,领导的重视是竞赛开展的关键。

学院成立了以学院科研副院长负责的大学生学科竞赛的组织机构,加强大学生学科竞赛的组织与管理(图1)。

(二)教学、科研的改革是竞赛开展的保证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要融入专业教学科研体系,因此要对现有的资源进行调整,使学科竞赛体系进一步与教学、科研体系紧密结合。学院在教学、科研方面进行了改革。首先在教学方面,学院将学科竞赛的相关内容渗透到教学计划之中去。一方面根据学院各年级课程教学开展情况的不同,安排与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竞赛、电工电子竞赛以及汽车节能竞赛(简称“三赛”)的相关内容的选修课程;另一方面在相关的教学中,有意识地增加与上述“三赛”相关内容的教学,使枯燥的理论知识充满活力,提高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为后续参加“三赛”打下良好的基础。其次在科研方面,学院加大了大学生参与教师、科研力度,在每年的各级别大学生科技项目的申报中,有约百分之九十的项目出自教师的科研课题(表1)。通过与教师一起搞科研,提高了大学生的科研能力,为大学生参与学科竞赛提供了保证。

另外学院还成立了大学生科技协会,完善了大学生的科技活动和管理水平,使科技活动在大学生中逐步扩张,参与的人数逐年增加。

总之,教学、科研改革的实行,提高了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大学生的科研能力,为竞赛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保证。

(三)指导教师的把关是竞赛开展的必然

一所大学的办学水平取决于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教育能否跟上时代,能否跟上现代科技水平就在于教师的知识更新程度。由于竞赛命题范围广,涉及多门课程,并鼓励新技术的应用,这就要求指导教师要有更宽的知识面和更丰富的实践经验。为提高自己,每当有闲暇时间,指导教师都要找来大量的竞赛书籍潜心研究。不仅如此,学院为使教师了解更多的有关竞赛方面的知识,开办了辅导培训班。在这里让教师了解各类大赛的章程,参赛办法等。同时还派一些教师到兄弟院校学习经验。通过学习先进经验,结合我院的教学体系和学员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逐渐摸索出一些适宜我院实际的组队参赛选拔办法及培训办法。当赛事即将举行,特别是集训阶段,指导教师不仅每天要加强自我知识的更新,还要抽出大量的时间备课,辅导学生,批改作业和评判试卷。不仅如此,有的学生面对竞赛项目的艰难和竞赛日期的临近,存在着畏难情绪和胆怯心理,指导教师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及时地给与鼓舞与激励,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在集训期间,指导教师常常吃住在学院,同学生们一起探讨竞赛方面的问题和解决思想上的问题。这种奉献精神和忘我品质,学生们很是钦佩。难怪有的学生这样评价指导教师。说:指导教师是导航标,有了他们的指引,才有了我们前进的方向和动力;指导教师是知心朋友,有了他们的关心,才有了我们面对困难的勇气和信心;指导教师是老黄牛,有了他们的奉献,才有了竞赛成绩的取得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竞赛活动的开展离不开指导教师的正确指导和精神上的鼓励,没有他们的把关,就没有学生参加竞赛的积极性,也就没有竞赛活动的成功举行。因此说:指导教师的把关是竞赛顺利开展的必然。

(四)实验室的投入、基地的建立是竞赛开展的基础

实验室教学是整个教学环节的关键一环,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学院在近年加大了对实验室的建设和投入,增加了许多先进的教学实验设备,为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为满足教学计划和适用于大学生科技训练要求,学院在逐年增加实验课时。不仅如此,还在实验教学中,重新修订了实验教学大纲,编写新的实验教材,改革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实验被分为四个层次:基础性试验、验证性试验、设计性试验与综合性实验。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实验调试等过程尽量由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提供必要的技术指导,实验室提供必须得实验设备和开放的场地。学生可以随时利用自己的时间进入实验室,从事自己的实验,真正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实验模式。

学院为了整合资源,建立了两个基地。即大学生科技创新制作基地和大学生创新基地。大学生科技制作基地主要整合了工程训练中心、测试技术实验室以及汽车技术试验室。工程训练中心主要是车、铣、刨、磨、钳工以及数控和铣床,大学生在其上加工自己设计的“三赛”用的零部件。测试技术实验室主要是电子测试,主要用于“三赛”的电子和控制部分的制造和调试。汽车技术试验室主要进行汽车节能的设计。

实验室是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场所,大学生创新基地是大学生协会工作和学生科技项目实施的场所,有了实验室和创新基地的建立,就有了大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相互结合,也就有了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由此可见,要想开展好学科竞赛活动,必须要有学院领导的高度重视;要有教学改革的深入进行;要有指导教师的严格把关和实验室、基地的建设与投入,只有这样,才能使竞赛活动顺利进行,依托这一载体,使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真正得到培养和锻炼。因此说,学科竞赛的构建是培养创新能力的载体。

三、学科竞赛机制的建立是制度化规范化的有效途径

学院将继续加强大学生科技创新方面的制度创新,提高组织管理水平,进一步浓厚“学生为主,教师指导,师生互动,综合提高”的学生科技氛围。以学科竞赛为载体,提高师生的参与程度,做到以健全的规章制度增强组织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深入推动大学生科技活动的经常化、制度化,力争探索出一条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一)完善规章制度,提供制度支撑[2]

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是学科竞赛进一步规范化和制度化的关键。结合学科竞赛的发展实际,不断地完善制度的内容,使之成为学院开展竞赛活动的行动准则。加强制度落实监督,落实制度是建立制度的根本目的。学院将进一步从管理、人员等方面强化制度的有效落实,通过制度保障,从而将学科竞赛作为学校教育过程中强化创新能力训练的一项重要内容,逐步使其正常化和规范化。

(二)发挥激励机制,提高参与者的主动性

从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并重的原则出发,根据学科竞赛的情况,充分发挥激励机制的作用。指导教师变“要我指导学科竞赛”的被动状态为“我要指导学科竞赛”的主动状态[3]。学院设立了《××学院学生科技活动基金管理办法 》用于支持和奖励参与学科竞赛的教师和大学生。对于参加学科竞赛的指导教师,除了一定的资金补贴和奖励之外,还应该给予一定的工作量系数,并在职称评定、工资增加等方面予以照顾。

(三)优化管理机构,加强组织保障

建立系统化、高效率的组织管理体系是学科竞赛活动顺利开展的关键。从纵向上看,应该设立学校和学院两级管理机构。学院管理机构成立项目负责人和参赛学生管理负责人,其中项目负责人由项目带头人承担,负责人主管该项目各组的技术指导和技术协调,参赛学生管理负责人由学院学生科承担,主管学生科研的过程管理和组织。从横向上看,各技术小组之间加强技术交叉和交流,实现技术的相互支持。

(四)加大资金投入,奠定物质基础

科学、系统的学科竞赛体系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增加对各类学科竞赛所需要的科研硬件投入。学校、学院划拨一定的经费,为竞赛活动提供更多的更适用的实验室、实习基地、学习研究场所等物质条件与环境。

总之,没有制度不成方圆。只有建立完善的制度约束,才能使学科竞赛活动向前发展,只有长效机制的建立,才能使学科竞赛活动在发展中不断完善,从而步入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轨道。因此说:学科竞赛活动的开展,既成为了展示大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灵感的舞台,同时也成为了提高大学生竞争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载体。学科竞赛的开展,为大学生成为21世纪的高素质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周治瑜,等.学科竞赛是培养大学生创新素质的重要载体[J].现代农业科学,2008,(12).

[2]鲁保富.构建系统、高效的学科竞赛管理机制促进高校学风建设[J].中国大学教学,2005,(8).

[3]陈天虹,等.依托学科竞赛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J].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08,(20).

作者简介:姚喜贵(1966- ),男,黑龙江佳木斯人,温州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教授,副院长,在职博士,研究方向:普通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郑伟(1979- ),男,山东泰安人,温州大学机电工程学院讲师,副所长,在职博士,研究方向: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猜你喜欢
学科竞赛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创新创业课程群组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浅谈独立院校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组织与实践
“学研赛”并重的计算机类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