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字头上加一撇”

2009-10-22 09:12青溪子
同舟共进 2009年7期
关键词:掌故供品诸君

青溪子

晚清官场,乌天黑地,贪墨公行,腐透骨髓。

斯时,京师权力圈中有一口传:“官吏致富,以内务府为最易。”这内务府,专司皇室事务,除了统辖太监,举凡大内之典礼、仓储、财务、工程、畜牧、警卫乃至刑狱等,皆归其包办。直白了说,就是皇室的“御用管家”。这帮子“管家”,仗着给皇室当差,奉的是谕旨,花的是库银,无论经手什么事儿,哪怕只是芝麻绿豆大小的,都要变着法子作奸舞弊,从中贪污,反正“深宫不谙墙外价”,完全可以由着他们黑了心肝,大把大把地捞钱中饱。此辈发财焉得不易!

且看《谏书稀庵笔记》(清•陈庆溎撰)载述的一例——

某年,宫中大婚,一切器皿陈设均由内务府采办。主其事者乃堂郎中素某。到了奏报销账的日子,一干人依循惯例,先编造草册,那账目里边,虚假浮冒已多。素某将草册略略阅毕,笑问同僚:“此中浮冒之数,诸君得之,可敷一生享用乎?”众口一词:“足矣!足矣!”素某曰:“好。但君等满足,吾犹未足也。请将‘十字头上加一撇,改为千字,此项俱归我得,有罪吾一人当之,与诸君无干。”于是,不多久,素某即富甲京师,且由郎中擢升为内务府大臣……

“‘十字头上加一撇”,仅仅吹口气的工夫,掖进腰包里的贪银便暴增了一百倍,实在是太过容易,太过轻快,也太肆无忌惮了。难怪民初掌故家徐一士读到此则“骇闻”,会连连摇头:“改十为千之说,事太儿戏;传闻过甚之词,不足信也。”

我倒是觉着,徐老夫子这头摇得未免有点书生气了。贪腐场中人既已利欲熏心,亦必心魔嚣狂,有什么样的念头冒不出来?什么样的事情做不出来?此辈的胃口与手段,常常会令世间良善者闻之咋舌。

内务府的舞弊贪墨,发展到末代皇帝宣统时,愈加猖獗惊人,清皇室再也承受不下去了。按照爱新觉罗•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中的说法,内务府的开销光是列账的“管理费用”,就比慈禧时期的“最高纪录”还要超出三倍多。溥仪因之感叹,“我这个人再不识数,也不能不觉得奇怪”。而他那位苏格兰籍的“御前师傅”庄士敦,更是直呼内务府为“吸血鬼的化身”,并竭力鼓动溥仪“改革”,“励精图治”。

为保住皇家还剩下的那点儿财产,溥仪也真地出手“整顿”了——

他从身边一帮遗老遗少中,挑选了若干自认为“最忠心、最有才干”者,倚为“股肱”;又经庄士敦荐引,“破格”授权保皇党人郑孝胥“担当整顿重任”,领衔“总理内务府大臣”。郑氏有皇上撑腰,自然一上台便大刀阔斧,革弊杜漏。譬如,宫里各处四时八节的祭祀供品(水果、糕点等),素来皆往外间采买,糜费极大。郑以为,“这其实只不过是个意思,不如用泥塑和木雕的(东西)代替,一样的庄重”。可这么一来,那些一向把采买供品之浮冒视作自己“既得收入”的家伙,都对郑氏咬牙切齿。他“上任没几天,就成了紫禁城里最不得人心的角色”,有人还寄了恐吓信,警告他勿“绝人之路”,“要当心脑袋”。郑干不下去了,三个月未满,即“恳请开去差事”。

溥仪的“整顿”内务府就此失败。他甚至连“究竟是谁在(对‘整顿)捣乱”,也“始终没能完全弄清楚”……

事实上,在一具早已腐透、僵死的病躯上,施行任何医救都是徒劳的。然而,这尸体上的病毒,包括其衍生的种种丑恶,却不会就此在世间灭绝。今天的现实生活里,人们不是还可以窥见它正在滋腐作祟的可憎魅影吗?那类“‘十字头上加一撇”的把戏,好像并未变成陈旧的掌故……

猜你喜欢
掌故供品诸君
悼童老
文坛三掌故
晤橘
“掌故”原本是古代官职
“掌故”的掌故
蜡制供品
麻生向靖国神社献供品
推陈出新 与时俱进
非郭老所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