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现代跨文化交际能力

2009-10-23 05:27傅鸽治
新课程·中旬 2009年15期
关键词:文化教育词汇教学跨文化

傅鸽治

摘 要:本文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入手,说明外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必要性,提出了教学中文化导入的方法及导入的内容。通过对比词汇在中英两种语言文化背景下反映在涵义、日常生活、称呼、社交礼节、性别、感情色彩等方面的差异来探讨英语词汇教学中如何融文化知识于教学中。

关键词:文化教育 跨文化 词汇教学

如今,在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多的外语教师认识到,外语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在教授外语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跨文化交际既涉及文化又涉及交际。所以,在英语教学中应遵循语言分析和文化比较相结合的原则,要让学生在比较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实践基础上把握二者之间的差异,从而达到准确理解和正确灵活运用英语的目的。

一、中国学生在跨文化知识方面犯错误的表现及其原因

造成这种情况的因素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长期以来,在外语教学领域中,社会文化因素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这主要是因为外语教学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理论语言学发展的制约。不管是传统语言学、结构主义语言学还是转换生成语言学,都认为语言学研究的对象是语言本身(胡春洞,1996:88)。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往往没有把教授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

2.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过分依赖老师,习惯接受“填鸭式”的教学,缺乏学习的主动性,目前的应试教育使学生很少利用课余时间读有关英美文化背景知识方面的书籍,大部分时间用于记单词、做练习上。

3.外语教材一直受到国内政治气候的影响。当时的教材讲述的主要是工人、农民中的英雄人物,所以尽管学生学的是英语,但是思想内涵却还是中国文化,语言和文化被人为地隔离了。

二、导入文化教育的方法

(一)文化教育的内容

在英语教学实践中,文化差异及其对学生带来的干扰主要表现在以下八个方面:

1.称呼语:在JEFC Book 3 Lesson 34 Uncle Wangs Factory中,学生们称呼一位工人为“Uncle Wang”,这也是中文思维套用英语的现象。汉语中的亲属称谓有泛化使用的倾向,常用于非亲属之间:年轻人对长辈称“叔叔”、“阿姨”;对平辈称“大哥”、“大姐”。但在英语中,亲属称谓不广泛地用于社交。如果我们对母语是英语的长辈称“Uncle Smith”、“Auntie Brown”,对方听了会觉得不太顺耳。英语文化中只有关系十分密切的情况下才使用此类亲属称谓且后面不带姓,只带名,如“Uncle Tom”。

2.赞美:在英语国家,赞美也常用来作为交谈的引子。赞美的内容主要有个人的外貌、外表、新买的东西、个人财物、个人在某方面的出色的工作等。通常称赞别人的外表时只称赞她努力(打扮)的结果,而不是她的天生丽质。对别人的赞美,最普通的回答是:“Thank you.”。

3.隐私:中国人初次见面问及年龄、婚姻、收入表示关心,而英语国家人却对此比较反感,认为这些都涉及个人隐私。如在JEFC Book 1 Lesson 16中有这样的对话:“How old are you, Mrs Read?”“Ah, its a secret!”为什么Mrs Read不肯说出自己的年龄呢?因为英语国家人都希望自己在对方眼中显得精力充沛,青春永驻,对自己实际年龄秘而不宣,妇女更是如此。

4.打招呼:中国人日常打招呼习惯于问:“你吃饭了吗?”(Have you had your dinner?)如果你跟英语国家的人这样说,他们认为你是想请他们吃饭。英语国家人打招呼通常以天气、健康状况、交通、体育以及兴趣爱好为话题。

5.介绍:人教社JEFC Book 1中“Whats your name?”出现的频率相当高,但对于它在何种情况下使用却鲜有解释。实际上,英语国家的人在谈话时一般先介绍自己的名字,如“I am…”对方自然会即刻说出自己的姓名。即使在填写表格、面谈等场合需要问及姓名时,一般也只说“Your name, please?”或“May I know your name?”如果使用“Whats your name?”,他们将有一种被审问的感觉。

6.节日:在节日里,对于别人送来的礼物,中国人和英语国家的人也表现出不同的态度。中国人往往要推辞一番,表现得无可奈何地接受,接受后一般也当面不打开。而在英语文化中,人们对别人送的礼品,一般都要当面打开称赞一番,并且欣然道谢。

7.词汇的文化内涵:英语词汇在长期使用中积累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对英语词汇的文化意义的介绍,以防学生单纯从词汇本身做出主观评价。比如red一词,无论在英语国家还是在中国,红色往往与庆祝活动或喜庆日子有关,英语里有“red-letter days”(节假日)。尤其在中国,红色象征革命和社会主义等积极意义,但英语中的“red”还意味着危险状态或使人生气,如“red flag”(引人生气的事)。还有当看到商业英语中的“in the red”,别以为是盈利,相反,是表示亏损、负债。

(二)文化教育的方法

文化教育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应该采用灵活多变的方法提高学生对文化的敏感性,培养文化意识,使他们能主动地、自觉地吸收并融入新的文化环境中。

1.加强中西文化差异的比较,将中西文化在称呼、招呼语、感谢、谦虚、赞扬、表示关心、谈话题材和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差异自觉自然地渗透到英语教学中。

2.利用多种手段让学生吸收和体验异国文化。可以收集一些英语国家的物品和图片,运用英语电影、电视、幻灯、录像等资料给学生直观的感受,还可以向学生推荐阅读体现外国文化的简易读本,邀请中外专家作中外文化差异方面的专题报告等,创造形式多样的语言环境,加深对文化知识的实际运用。

3.教师应通过学习多种方法,学习和掌握文化教育的方法,达到培养学生的真正目的。

结论: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我们必须把语用能力提到跟语言能力同等重要的位置上。著名语言学家Thomas曾这样说过:“语法错误从表层结构上就可以看出,听话者很容易发现这种错误。这种错误一旦发现,听话者便会认为说话者缺乏足够的语言知识,因此可以谅解。语用失误却不会像语法错误那样被看待。如果一个能讲一口流利英语的人出现语用失误,他很可能会被认为缺乏礼貌或不友好。他在交流中的失误会被认为是粗鲁和故意的。”

现在我国英语教育存在的问题是如何正确地运用教学模式,真正做到教师把英语当作一种语言交际工具来教,学生把英语当作一种语言交际工具来学,业务主管部门把英语当作一种语言交际工具来考。笔者认为,认真思考外语教学中文化教学导入的作用,界定其地位和内涵,并在课程设置、教材编写、教学内容及策略上作出相应的调整,才能培养出真正合格的跨文化交际人才(胡文仲、高一虹,1997:68)。

参考文献:

Kluckhohn:A. L,Kroeber and Elyde Kluckhohn.(1952)Culture: A Critical Review of Concepts and Definition.New York:Ranclom House.PP 1-139。

David. Munro(英)编著《体育与竞技》.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12

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11

熊子量.认知语用学概论[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作者单位:泉州市丰泽区职教中心

猜你喜欢
文化教育词汇教学跨文化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如何通过韩国文化教育开展韩语教育工作
数学知识学习中渗透数学文化教育
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的现状与改进策略
我国人口出生率的研究分析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