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课堂提问中的“等待时间”

2009-11-04 08:04刘玉中
关键词:等待时间提问课堂教学

刘玉中

摘 要:课堂提问中需要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即等待时间,教师应根据具体问题对等待时间进行调整;延长等待时间会给学生带来积极影响,使学生受益;教师可采用明确课堂提问的规范等策略来调整等待时间。

关键词:课堂教学;等待时间;提问;学生

中图分类号:G4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09)08-0007-03

课堂提问是教师常用和重要的教学方法之一,但在提问的方法或技巧的应用中还存在一些普遍性问题。例如,在提出问题后只停留1、2秒就开始指答,因停顿时间不足,导致学生思考不充分、精神紧张,无法回答或者仓促误答,进而教师又须花费更多的时间给学生提示或者纠正学生的错误[1];还有的教师虽然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时间并不少,但当学生回答遇到困难时,却没有给予提示或回答的线索,而急于把问题移交给另一学生回答,教师显得对学生没有耐心,缺乏理解、尊重。那么,如何为提高效率而安排和管理好提问的“等待时间”呢?

“等待时间”(waiting time)这一概念是美国心理学家罗伊(Rowe)在1974年提出的[2]。等待时间包括两种重要类型:一是提出问题之后和叫学生回答问题之前间隔的时间;二是学生回答问题之后和教师对该生的答案做出反馈之前间隔的时间。一方面,学生面对一个问题时,需要一定的时间从记忆中搜索信息并进行整理或逻辑性思维,以便能够描述自己对于问题的观点;另一方面,如果教师发现学生给出的答案不够完善,教师不是立即做出评论而是给予一定的时间进行启发或激发,这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阐述答案或给其他回答者一定的思考时间,同时也让教师赢得对学生有帮助的思考、反馈时间。因而这两种等待时间的存在都是很必要的。不过,对第二种等待时间的运用会更加困难,因为教师总是习惯于对学生的回答立即给出评论,还没有建立停顿的习惯。

等待时间究竟应该持续多长呢?这要视具体问题而定。在绝大多数课堂上,学生能迅速应答的问题的等待时间往往在1~2秒,如果要求回答的问题需要学生进行归纳大意或说出自己的想法,至少给予3~5秒的等待时间;而对一些没有唯一正确答案的发散型问题往往需要10秒左右或更长一些的等待时间。不恰当的过长或过短的“等待时间”都不利于学生的学习,过长会降低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学习激情,过短会使学生因一时紧张而引起大脑的暂时空白继而影响语言输出,优秀的教师会针对问题的难易程度来决定或调整提供给学生的等待时间的长短。例如,某学生经并非短暂的等待时间思考后,应答却仍然错误,但这位老师并未放弃,而依然通过一些其他相关提问来启发学生从相关背景、道理等方面来思考原问题,经过近一分钟的等待,学生最终思考明白,找到了正确答案。

在课堂上,教师注意力的真正中心并不在自己的讲述,而在学生的思维状况,教师应根据课堂反馈相应地对等待时间做出调整,具体等待时间的长短一般与下列因素有关:

1.与回答问题所涉及的认知水平有关。

那些要求学生再认或重现信息的问题,即要求学生“简单地回忆以往所学习的信息”问题需要较少的等待时间;那些需要学生将记忆类的信息运用到新环境中进行举例、推断、分析等思维活动的问题需要更长的等待时间,一般情况下处于越高认识水平的问题往往需要更多的等待时间。

2.考虑学生已有的认识基础给予不同的等待时间。

回答者的真实认识水平建立在问题提出的背景和学生的经验以及知识背景上。成绩较差的学生比成绩好一些的学生对同一个问题需要更长的等待时间,能力较差的面对较高认知水平的问题,教师需给予稍长的等待时间,并给予更多的支持和指导。通常情况下,要考虑学生所处的发展水平,要求教师提出的问题难易程度适当,解决问题需要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范围之内,使学生的心理特征处于“愤”“启”的状态,他们的思维才能最大限度地活跃起来。

对比实验研究发现,适当增加提问等待时间,对一般问题给3~5秒,对开放性问题,给10秒左右或更长的等待时间,至少会带来五种积极影响[3]:

(1)学生会作出完善回答,并且能增加自己理性的思索与推测,进行更多的解释或拓展。(2)学生会提出更多的问题。一些学生会在伙伴回答之后,因受启发而提出新问题,也可能开始对自己的答案发问,伙伴之间语言信息的交流有所增加。(3)“我不知道”的次数将减少。通常,在等待时间不足1秒时,会有一些学生不能回答;当给予充裕时间来构思答案时,学生无应答的现象将减少,参与口头交际的机会与时间也将有所增加。(4)学生学习更加积极主动。他们将逐渐认识到,提高学习不能只依靠发现“正确”答案,而要更多地与同学探究、讨论和建构自己的理解。(5)在认知水平比较复杂的测验中,学生的成绩增加了,他们的考试能力会更高。

研究还发现,正确应用等待时间,对教师也有积极影响:当更多学生参与讨论时,教师对平时不积极参与课堂互动的学生的期望将增加,对问题的回应或反馈也更周到,提问将减少,但问题会处于更高认知水平。

目前,教师的多数课堂提问,均未给学生足够的等待时间,还有不少教师因希望学生反应迅速,时常连珠炮似地发问,若一个学生不能及时应答,教师会即刻提问另一个学生。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四种:(1)教学课时不够,教师都面临需要讲完所有课程内容的压力。结果降低了学生的回答率,因而也降低了思维和语言的输出量;(2)教师为了保持课堂教学的流畅,创造活跃的课堂氛围;(3)教师认为答案只有一个,便急于得到预设答案;(4)在以追求分数、成绩为单一目标的应试教育环境中,教师对“等待时间”的益处并不认可、理解或明确。

为与教师就提问“等待时间”达成共识,给教师的提出五项建议。

(1)让学生理解“等待时间”的必要性,明确应答课堂提问的规范:在回答问题之前,自己需要时间来思考,教师也会给他们思考时间;自己需要时间来进行出声思维,并组织自己的想法;当伙伴在回答问题时,自己不要随意打断伙伴或不经教师允许去补充答案、更正答案,而应以专注和尊重的态度倾听,明白等待是对别人的尊重,学习等待就是学习尊重他人,学会等待就会拥有一颗宽以待人的心,就会善待他人的缺点和错误,从而使自己成长为一个完善的人。

(2)提问的方式直接关系到教师所得信息的反馈和学生的语言输出。教师多提开放性问题,多给提问等待时间,也可在激发学生参与讨论后再让学生发言。在回答问题前展开小组讨论,学生愿意同同伴交流想法和意见,这样会极大地刺激学生表达想法的愿望,增加语言输出量。对于那些不能积极思考、理解问题的学生,教师可要求他们转述同伴的想法和观点,为他创造应答问题的机会;但小组活动比较难管理,事先需要很好地计划和安排。

(3)教师在等待学生应答时要表现出耐心,对应答不流畅的学生要有倾听热情。当所提问题不被学生理解时,应适当地暗示线索,关注学生表达的流利性和准确性时,相信只要我们注意留足时间挖掘学生的观点和感受,只要再等待一下,哪怕是十几秒的时间,也许就能够打开学生思维的大门,给学生自信、勇气和挑战自我的机会。而只要相信学习者有潜力解决问题,其等待时间就必须延长。当拘束的学生对教师的提问不回答时,教师需要小心对待。只要他们看起来像是在努力回答问题,教师就应该等待他们回答。如果他们看起来非常焦虑,教师就应该重复一下问题或给出解答思路。这时候,教师不应该让另一个学生或允许其他学生喊出答案。

(4)在课堂教学中,我们需要花费更多精力来构建“值得问”的问题,对应答不能仅停留在记忆层面,而要处于更高的认知水平;问题的探讨应能增进学生的理解,促进学生的思维。教师在课前要根据教学内容,抓住知识的重点、难点,精心设计关键性问题。课堂提问的次数应当适量,避免繁琐的问题。经验表明,提问过多不仅费时,而且会导致学生“随大流”,增加应答的盲目性,使课堂教学重点不突出,难点得不到化解,从而制约教学目标的实现。

(5)教师一要遵循普遍性原则确定答问对象,先面向全体学生,让所有的学生都带着问题去思考,等学生思考充分之后再指名回答;二要遵循量力性原则,确定答问对象要考虑学生的学习基础,按基础确定问题的难度,使每个学生都能通过应答问题而获得成功的快感,激发起学习的自信心。

要想改变长期形成的教学行为是比较难的事情,改变课堂提问方式,合理、准确掌握提问“等待时间”尤其具有挑战性,而且教学实践中几乎没有给教师们提供可以模仿的榜样,全要靠教师自身的尝试、坚持和耐心,当教师长期、坚定地应用“等待时间”去改进教学的时候,就会惊喜地发现:师生都早已从中受益了。

参考文献:

[1]加里.D.鲍里奇.有效教学方法[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10.

[2]丁邦平.中国教育导刊[J].2005,11.

[3]刘彦平译,Jackie Acree Wash著.优质提问教学法[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1.

【责任编辑 韩立鹏】

猜你喜欢
等待时间提问课堂教学
你承受不起让每个客户都满意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初中化学课堂个性化有效提问策略
谈谈提问在高一年级数学课堂上的运用
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构筑高效的语文课堂
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师提问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顾客等待心理的十条原则
跨越式跳高课堂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