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材料类高考作文审题指导

2009-11-11 09:18邹春柳
中学语文(学生版) 2009年9期
关键词:哲理绿叶诗句

邹春柳

诗歌(歌词)材料类高考作文是近年来高考试题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它以诗歌的多义性、歌词的通俗性、命题的灵活性、题目的新颖性赢得了命题人的喜爱。

诗歌是凝练的语言艺术,不同的诗歌有不同的表意重点,或寓意,或谈理,或抒情;不同的特点决定了不同的立意。因此只有审清了材料的特点和考查的目标,才能立意准确,有的放矢。

一、象征类

【考点阐释】象征是诗歌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某种概念、思想和感情的艺术手法。如“梅”象征高洁、清秀、淡雅;“菊”象征高洁、傲霜斗雪的坚强;“兰芷”象征名贵、孤芳、清高等等。面对以象征手法为主的诗歌材料,形象的象征意义便成了审题重点。审题时要结合意象的传统意义及整首诗的含义来判断。

【经典试题】例1.(2009年北京卷)作文。

有一首歌唱道:

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

带我飞,给我希望。

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

带我飞,飞向远方。

请以“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作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体裁不限。

【解题指导】本题的审题重点在“隐形的翅膀”上面。“隐形的翅膀”象征让人奋勇前行的动力,它有具体所指,不屈的信念、坚定的理想、美好的憧憬和顽强的意志精神等都可作为选择的对象。

【经典试题】例2.(2009年浙江卷)朗读下面的歌词,根据要求作文。

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心依着你;/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情牵着你。

我是你的一片绿叶,我的根在你的土地,/春风中告别了你,今天这方明天那里。

无论我停在哪片云彩,我的眼总是投向你,/如果我在风中歌唱,那歌声也是为着你。

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路上充满回忆。/请你祝福我,我也祝福你,/这是绿叶对根的情意!

根据歌词所表达的主旨,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与阅读积累,写一篇文章。可以写自己的经历、感受和见解,可以讲述身边的故事,也可以发表评论。

【解题指导】这是一首大家耳熟能详的流行歌曲。构思作文时,审清“绿叶”和“根”的象征意义至关重要。“根”可以象征“祖国”、“母校”、“家园”、“故乡”、“父母”,也可以象征“传统文化”、“民族精神”等高层次的东西。而“绿叶”与“根”之间是二元关系。“根”滋养、哺育了“绿叶”,“绿叶”才得以葱绿昌茂,因此眷恋不忘“根”对自己的呵护。因此可以提炼出“游子对故土的感激眷恋”、“华侨对国家的回报感恩”、“孩子对母亲的依恋爱戴”、“学生对母校的回馈”等观点。

二、哲理类

【考点阐释】哲理诗往往通过形象告诉我们诗人对生活的哲理性认识,给我们带来启迪。当哲理诗被作为作文材料时,实质上就是让我们写一篇思辨性议论文或含有哲理性的记叙文。虽然形象大于思想,但诗歌的哲理往往是集中于一点或几点的,题目的分析文字,往往给我们指明了思考的方向。

【经典试题】例3.(2008年湖南卷)作文。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是唐代诗人韩愈的名句。诗句的意思是说,在滋润如酥的初春细雨中,春草发芽,远远望去,一片淡淡的绿色,可是走近后,却只见到极为稀疏的草芽,绿色反而感觉不到了。诗句的意境是美的,隐含的哲理也很丰富。它使我们领悟到:置身太近,有时反而感受不到实际存在的东西;要把握某一事物,有时需要跳出这一事物;人对事物的看法与对美的感受同距离是有关系的。其实,生活中的许多事物和现象都含有这两句诗的意境与哲理,关键在于你的观察和体会。

请根据自己阅读诗句所体会到的意境与哲理,联系现实生活,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解题指导】文题先引入唐代诗人韩愈名句,接着对诗句进行解说,进而揭示其哲理:“置身太近,有时反而感觉不到实际存在的东西;要把握某一事物,有时需要跳出这一事物;人对事物的看法与对美的感受同距离是有关系的……”这几句话集中于“远与近”的关系和“美在距离”的上面。我们可以任选一个哲理立意,自设一个切合题意的论点或角度,写一篇具有思辨性的议论文或具有哲理意味的记叙文。

【经典试题】例4.(2008年山东卷)请以“春来草自青”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解题指导】这是一道话题作文,“春来草自青”所包含的哲理和高中政治中的哲学原理一致,即自然规律是不可抗拒的,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我们应了解自然,利用其规律。

三、意境类

【考点阐释】诗歌的意境主要体现为“情”和“景”的交融。在审题时,要透过意象体会作者之情。由于诗句是写景的,题目以考查我们的联想想象能力为主,而联想想象又是发散的、多义的,因此题目也往往给出定量的分析文字,给我们指明写作的方向。与第二类的“理”不同,这类作文主要强调“情”,写这类题目时往往适合选择抒情散文的形式。

【经典试题】例5.(2007年北京卷)阅读所给文字,按要求作文。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是唐诗中的名句。有人说,这是歌咏春天的美好品格;有人说,这是暗指一种恬淡的做人境界;有人说,这是叹息“细雨”、“闲花”不为人知的寂寞处境;有人说,“看不见”、“听无声”并不等于无所作为;还有人说,这里的情趣已不适合当今的世界……

请你根据自己读这两句诗的体会,展开联想,写一篇文章。

【解题指导】题目所给两句诗会让人产生丰富的联想,它有很多种理解,而材料中有了定量分析:“有人说,这是歌咏春天的美好品格;有人说,这是暗指一种恬淡的做人境界;有人说,这是叹息‘细雨、‘闲花不为人知的寂寞处境;有人说,‘看不见、‘听无声并不等于无所作为;还有人说,这里的情趣已不适合当今的世界……”这实际上给我们指明了审题的方向——我们根据提示的四个角度选择其一就是了,而文章以写作抒情散文为宜。

【经典试题】例6.(2006年上海春季卷)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古人曾写过这样的诗句“一种春声浑难忘,最是长安课归时”,表现了对放学之后那欢快、嬉闹之声的深深怀恋。今天,我们周围的声音多得让人应接不暇,可是,哪一种才是真正牵动你内心深处的声音呢?是校园的课钟,还是窗外的风雨?是新岁的爆竹,还是梦中的短笛?或者,是那……

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自定,题名自拟。

【解题指导】审题的关键词是“真正牵动……内心深处的声音”,“声音”引入文章要表达的对象,“牵动你内心深处”是文章要表达的中心。“声音”可以是自然的,可以是社会的,也可以是生活的或艺术的等等。可以实写,如由听到书声、风雨声、教诲声、音乐声等带来的审美感受;也可以虚写,如将艺术作品(一幅画、一首诗等)中的某些图景幻化为听觉感受,从而进入审美境界。可以看出这是一道思维发散型作文题目。

[作者单位:河北南宫四中]

猜你喜欢
哲理绿叶诗句
六一来了
可以“吃”的诗句,你见过吗
读诗句,写成语
绿叶 稳步向前
绿叶 奋发有为
绿叶 饮水思源
绿叶 至善至美
漫画哲理
漫画哲理
巧用诗句育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