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科学发展观切实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

2009-11-13 03:54陈恒英许箭星
中国经贸 2009年18期
关键词:一把手科学发展观监督

陈恒英 许箭星

摘要:“一把手”在整个领导班子权力结构中处于核心地位,起着关键作用,负有全面责任,在新的形势下,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一把手”的监督工作,对于推进领导班子和整体功能的发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遏制权力腐败,推动科学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一把手;监督;对策

一、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一把手”,指领导班子中居于首位的负责人。中共中央党校教授叶笃初说,俗称的“一把手”,指的是“党政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或“党政机关及其职能部门的正职”(通常也包含国有企事业的主要负责人)。“一把手”在整个领导班子权力结构中处于核心地位,起着关键作用,负有全面责任。因此,在新的形势下,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一把手”的监督工作,对于推进领导班子和整体功能的发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遏制权力腐败,推动科学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任务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是关键所在。因为,“一把手”作为改革发展的决策者、组织者和实践者,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中起着中流砥柱的作用。然而,权力缺乏监督就会滋生腐败。“一把手”腐败问题的屡屡出现,再次将对“一把手”的监督问题凸现了出来。如何切实解决“一把手”监督乏力的问题,已经成为摆在执政党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历史性任务,能不能有效解决这个问题,在某种意义上已经成为检验我们党立党宗旨、执政能力、执政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关系到我们党能否长期执政的问题。因此,提高“一把手”践行科学发展观的能力,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任务。“一把手”必须切实负起领导科学发展的重要职责,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化为推动科学发展的坚强意志、谋划科学发展的正确思路、领导科学发展的实际能力、促进科学发展的政策措施。

2.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关键

在当前,无论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无论社会主义国家还是资本主义国家,“没有哪一个国家敢说对政治权力腐败是‘免疫的”。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共第一代领导人开始探索权力监督的民主新路,但1957年后,由于国内外政治形势的变化,探索陷入停顿并在十年“文化大革命”中完全中断。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建立健全权力监督体系、完善权力监督手段方面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取得了许多成绩。但是,我国现行的权力监督体系和监督手段仍然存在着许多弱监、虚监、漏监等问题;仍滞后于社会政治发展的实践。因此,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问题的关键仍在于加强对“一把手”的有效监督。

3.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是遏制权力腐败的必然要求

我们党是执政党,掌握着国家政权。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从严治党,就是要从严治干,从严治“一把手”,就是要求每一个党员、领导干部,尤其是党政一把手,永远保持无产阶级的本色,拒腐防变。然而,近些年来,少数担任“一把手”职务的领导干部以权谋私、违法犯罪现象日渐突出,特别是新闻媒体连续披露的一些震惊全国的大案、要案, 使“一把手”腐败问题日益进入人们的视野,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因此,只有重点监督“一把手”,从快、从严、从重查处他们中的腐败问题,才能对一般干部起教育、警示和威慑作用,才能对全党的民主监督工作起带动和表率作用。尤其在当前社会转型时期,各种滋生腐败的温床和土壤尚未铲除,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战略,防止和纠正违背科学发展观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禁止以浪费资源、破坏环境和牺牲子孙后代利益为代价换取短期发展的行为等,加强对权力的监督更成为一种现实要求。

二、践行科学发展规,必须正视 “一把手”监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应当看到,在现实生活中,有的“一把手”思想僵化,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坚定性不够强;有的“一把手”不能坚持实事求是,习惯于凭主观意志办事;有的“一把手”总以为自己一贯正确,无可挑剔,用不着别人监督;甚至有个别的“一把手”将自己看作是组织的象征、党的化身,谁不同意或反对他的意见,就是不与组织、与党“保持一致”等等,这些状况如果不改变,科学发展观就难以真正贯彻落实。分析对“一把手”监督乏力的深层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两个个方面

1.监督机制不健全,出现监督不力现象

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在对党的领导干部尤其是“一把手”的监督上,做了大量工作,先后颁布了《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党内法规,逐步建立起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监督体系。这些监督规章和立法对于加强监督工作,规范“一把手”的行为,遏制领导干部腐败日趋严重的趋势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总体来说现行有关“一把手”权力监督的法规制度比较零碎,且不具体,落实不到位,不仅很多必要的监督法规尚未出台,即使已经出台的某些规范其针对性、配套性、操作性也不强,难以发挥作用,从而削弱了实际的监督力。

2.监督渠道不畅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某些权力的不断下放,一些部门和单位相应地扩大了自主权,使“一把手”的权力不断增大和集中,“某些‘一把手集党政大权于一身,权力严重异化,权力私有化,权力专制化,权力任意化,无人可对其制衡。”把权力的触角延伸到领导活动或私人领域的各个层面,致使某些“一把手”在实际生活中为所欲为,把党的纪律和国家法律置于不屑一顾的地步。据统计, 2003年查处的省部级干部违纪案件中“一把手”占55%;2004年查处的16名省部级干部中“一把手”也占一半左右;在中纪委编辑出版的《反腐倡廉教育领导干部读本——大案要案剖析》一书中,一把手违法违纪案件占69%。这些事实充分说明目前对一把手的监督工作仍然乏力,对一把手仍然难监督、监督难。笔者认为难监督、监督难,最大的难点在于监督渠道不畅:

(1)上级监督不到。应该说在我国的干部管理体制下,来自上级组织的监督对“一把手”来说是最为有效的监督,但长期以来,在干部管理中普遍存在重提拔,轻管理,弱监督现象,是管得着、看不见。由于上下级空间的距离和信息渠道的不畅,上级的层次越高,与下级的权力距离越远,监督越薄弱,致使这一重要的监督渠道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2)同级班子监督不了。同级班子与“一把手”朝夕相处,并处在他的领导调控之下,出于不同的动机,在行使监督权的时候往往非常谨慎。有的班子成员认为“提了没有用,还得罪人,不如不说”,不愿监督;有的根本不敢行使这个权力,往往把对“一把手”的监督看着是跟“一把手”过不去,造成班子成员对“一把手”不敢监督的局面。

(3)人民群众不便监督。从理论上讲,人民群众是国家的主人,享有依法对领导干部包括“一把手”进行监督的权力。但事实上,由于工作地位的悬殊,对“一把手”的知情权有着很大的局限性,对领导活动和政策规定缺乏了解,即使有所耳闻,因为担心受到打击报复,也不敢冒然举报。再加上缺乏必要的保障机制和激励措施,使广大群众难有效地行使民主监督权,造成一种监督虚位的状况。

三、践行科学发展观,切实加强对 “一把手”的监督

1.对“一把手”选拔任用和监督要以人才为根本、以发展为要义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发展的关键在于人。所以,要规范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就必须从源头上解决问题,选好人用好人才能更好地发展。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看干部,以群众公认选干部,凭正确政绩用干部,把那些政治坚定、能力突出、作风过硬、群众信任、善于领导科学发展观的干部选拔进各级领导班子。” 这就要求我们在选拔任用和监督“一把手”时,一定要坚决摒弃过去那种从少数人中选人的做法,杜绝干部选任中“人情户”、“关系户”,严格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规定,坚持德才兼备标准,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经过群众推荐、组织考察和考试考核,真正把那些坚决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政绩突出、清正廉洁、群众公认的优秀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树立起凭实绩用人,凭才干用人的风气。总之,只有选准配好“一把手”,把好“一把手”的入口关,才能真正减少权力腐败的可能,促进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

2.对“一把手”人财物权进行监督要做到统筹兼顾

在领导班子的具体分工中,“一把手”一般都掌握人财物权,从而潜伏着以权谋私滥用职权的危险性。因此我们必须监督制约“一把手”的人财物权,在监督过程中我们要做到统筹兼顾。突出加强“分权”、“还权”、“裁权”制度的建设,把握权力运行规律,加快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相互制约的权力运行机制。具体讲:第一,要按照权力制约的原则,对“一把手”的权务进行科学的细化和分解,实行“一把手”四个“不直接分管”即“不直接分管财务、不直接分管人事、不直接分管工程招投标、不直接分管物资采购”, 还权于市场,如通过政府采购、招标、拍卖等市场手段代替行政审批行为。第二,在设定监督形式和手段时,要健全民主集中制, 在人财物等重大问题拍板决策时, 做到集体决策、集体把关, 将一把手置于集体领导之中,用健全的制度防止一把手的专权、揽权。第三,是建立一把手的责令辞职、降职、免职的制度。对那些违反行为规范、违背党规、政治素质不高、思想道德不好、廉洁自律较差的“一把手”, 要进行降职、免职, 对那些在任职期间表现不佳、不适合担任一把手的, 要通过合法的程序责令其辞职, 拒不辞职的,免去现职。

3.完善监督体系,形成监督网络要做到全面协调可持续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一把手”的监督工作也要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全面,就要求我们做到坚持点面结合,采取多种监督手段,使监督工作覆盖“一把手”权力运作的全过程,深入到相关领域。既要强化自我监督,按照“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的要求,经常反思自己,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又要充分发挥组织、纪检、监察、审计、司法等部门的作用,不仅要及时惩处违规违纪者,而且要把好防范的关口,切实发挥监督作用。还要加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依法监督,各级人大常委会要进一步做好“一把手”的法律监督。各级政协要发挥广泛联系社会各界人士的优势,加强对各级“一把手”工作的民主监督。在充分发挥宪法监督、党纪监督、行政监督等作用的同时,还要特别注意发挥传媒监督、群众监督。协调,就是要努力实现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协调,当前,我们的干部队伍还存在着一些不和谐的现象,而干部的监督管理工作作为一项长期性、经常性的工作,就必须更加注意到这些问题,进一步做好协调的工作:一是明确职责,构建责任体系。在工作中,要结合实际情况,不断完善目标体系和工作机制。用制度规范监督。二是多措并举,构建防范体系。上级党组织通过建立与下级一把手定期谈话、定期汇报和班子成员对一把手评议等制度。三是密切协作,形成全方位监督体系。在对一把手监督上,要把专门机构监督与人民群众监督,自上而下的监督与自下而上的监督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定期监督与不定期监督、党内监督与群众监督、社会监督与舆论监督”相结合的全方位监督体系和强有力的监督网络。总之,只有做到了“一把手”监督工作的全面和协调,才能保证“一把手”监督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4.围绕改革创新,探索监督的新方法

改革创新是科学发展观的应有之义。解决对“一把手”监督问题,既要坚持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又要在新的形势下敢于创新,寻求探索新的思路和办法,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一把手”监督工作创新的新方向。从而使党内监督制度更加健全、更加完善。

综上,加强对“一把手” 的监督,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任务。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关键;遏制权力腐败的必然要求。所以,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一把手”的监督工作,要认真地研究探讨和实践。作为“一把手”也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正确地理解监督的意义, 自觉地接受监督。

参考文献:

[1]王启德 刘智安: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 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2007年. 第24卷第3期.

[2]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要.[M].中央文献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08年8月.

[3]王爱冬:政治权力论[M].武汉:湖北大学出版社,2003.

[4]胡明明: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工作浅析.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J].2005年4月. 第26卷第4期.

猜你喜欢
一把手科学发展观监督
什么是四个监督?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村镇规划方案设计思路
浅谈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
天津“一把手”黄兴国落马
科学发展观视阈下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实效性探析
落实依法监督、科学监督、高效监督
“一把手”眼里的依法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