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书爱到抄书

2009-11-19 09:16
语文教学与研究(读写天地) 2009年10期
关键词:抄书呼兰河蔷薇

红 柯

很幸运,我还保持着早年的阅读习惯,一晚上读完一本书,甚至两本,天微明开始去锻炼,早饭,然后去上课。我读的第一本书是《三国演义》。小学三年级,在生产队的麦草垛里,打个洞,人造一个快乐窝,直到夜幕降临。当时我没有把它当作小说,相当长一段时间捋不清历史与小说的区别,到底是个小学生嘛。这就造成我对历史的喜爱。我考大学报的全是历史专业,很不情愿地被分到了中文系。

到高中时,读的书有3000多册。当时有人给老师打小报告,说有人读坏书。校长叫我去办公室,很严肃地告诉我,要如实地交待。我吓坏了,就把读过的书全写出来。几大张,略计3000多册。校长没表态,只是在一些书目上画勾,要我交上来。我就给校长交了几本书,没想到校长后来会还给我,还不停地索要更多的书。高二,严重偏科,死心塌地考文科,学校还没分科,我提前下手,从同学那里找到一本《地图册》自学地理。县图书馆给国家职工办图书证,就想办法从城镇户口的同学那里弄来他们父母的借书证,借来大批的历史书。印象最深的是范文澜的《中国通史》,做了几大本笔记。又读了郭沫若、吕振羽的历史书籍,到分科后再上历史课,就觉得课本太小儿科了,高考成绩历史是当地的第二名。

中学阶段另一大收获就是自己买了一些书。农村穷学生,都是一分两分攒下来,到了书店,饿狼般向书架扑去。我购有《梅里美小说》《月亮宝石》《杜诗散译》《呼兰河传》《金蔷薇》等。我还记得购《呼兰河传》的情景,我先看了茅盾写的序,就掏钱买了这本书。出了县城往北,到野地里。坐在土壕沟里。冬天朔风怒号,太阳昏黄,我从最后一页向前读,如同雷电穿身。神经抽搐,我不知道是怎么读完这本书的。在以后的岁月里,我在旧书店里碰到《呼兰河传>就买,不忍心让一部伟大的书躺在荒野,书架上因此有了五六本《呼兰河传》,四五本《梅里美小说选》和《辛格小说选》,我太喜欢这些书了。另外一本书就是《金蔷薇》。购这本书时我已高中毕业,没有考上大学,母亲给我十元钱上朴习班,我用余下的一元钱进了书店,6角2分购得《金蔷薇》,还在扉页上写了一行小字:1980年8月21日高考失败,心情郁闷。我于1981年考入大学,很幸运在上大学前读了《金蔷薇》,由此明白了文学真正的精神。后来我购得了这本书的各种版本,但我还是喜欢上海译文出版社李时译的《金蔷薇》。我老是在夜深人静时跟圣徒一般翻到某一页,沉醉其中。

高中阶段还有一大收获,就是我读到了童话。当我读到安徒生童话时,差一点流泪,对我来说,这是一本迟到的书。人生的有些阶段是不能有缺陷的。孩童黄金时代最佳的读物莫过于童话神话科幻,它们塑造人的想象力;青少年时代就是诗歌,诗的核心情感是激情,有了这两样,生命就处于飞翔状态,而不是跪着或爬着;中年则是小说,是社会大舞台,是经验;老年则是散文,是人生的智慧。从那以后,我开始收集各国童话,安徒生,格林豪夫等等。

大学阶段读的是欧美现代派,最先从袁可嘉先生编的《外国现代派作品选》开始。疯狂读书,疯狂购书。那时我每天的生活费如下:早饭2分钱,咸菜吃一天,馒头稀饭就很好了。毕业时购了1000元的书,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已经很丰富了。并读完了图书馆所有文科的图书。包括一些自然科学类的书。应该提及的是我抄了一些书,太喜欢了就抄下来。整本的有《庄子注》《艺概》《迦陵论词丛稿》《哈菲丝诗选》《蔷藏园》《草叶集》,《世界文学》《外国文艺》中的许多篇章,装了满满一箱子。其实高中时,就有此嗜好。抄过契诃夫、莫泊桑的小说和唐诗三百首。后来我专门写有《抄书》,手心合一。那是渗到骨头里的东西是学艺阶段的童子功。

猜你喜欢
抄书呼兰河蔷薇
蔷薇满架,好眠一夏
花开恣意是蔷薇
浅谈《呼兰河传》中萧红的“赤子之心”
概念整合视阈下文学翻译创造性叛逆解读——以萧红《呼兰河传》英译本为例
蔷薇白发抄
野蔷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