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马克思主义平等观视角的社会贫富差距分析

2009-11-24 07:54郭英敏王景伟
学理论·中 2009年6期
关键词:贫富差距公平

郭英敏 王景伟

摘要:我国日益突出的贫富差距问题越来越引发人们关于社会公平的思考。马克思主义平等观认为,平等具有历史性、相对性和有条件性,是随着历史条件的发展而发展的,绝对的平等是不存在的。因此,一方面要认识到在我国现阶段,由于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需要,市场经济不可避免地造成了人民收入水平的差异。另一方面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国目前的贫富差距还存在一些非市场因素与不合理成分,比如腐败、行业垄断等等,必须通过深化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认真解决。

关键词:公平;平等观;贫富差距

中图分类号:A81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09)13—0119—02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然而在经济总量急剧增长的同时,我国社会贫富差距逐年加大,贫富差距问题已经超过腐败、教育、医疗以及住房等难题,居“百姓最关心的问题”第一位,以至于一些研究提出:中国的社会分化比一些最贫穷的非洲国家还要严重,虽然中国有着世界最高的经济增长率,但同时中国也几乎变成了一个最不公平的社会。经济地位决定人们的政治地位和文化生活,社会财富分配方式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息息相关,是社会平等的核心内容。面对我国日益突出的贫富差距问题,如何正确看待我国的社会平等呢?马克思主义平等观告诉我们,“平等的观念,本身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这一观念的形成,需要一定的历史关系,而这种历史关系本身又以长期的已往的历史为前提。所以,这样的平等观念什么都是,就不是永恒的真理。”[1]我国社会目前的贫富差距的产生有着深厚的社会、历史和经济原因,必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而逐步解决。如果片面地将我国目前的贫富差距视为公平的缺失不仅在认识上不够科学,而且在实践中也是有害的。

一、社会贫富差距凸显社会公平问题

(一)我国的贫富差距现状

我国目前的贫富差距是比较突出的,主要反映在以下四个方面:

1.个人收入差距。我国居民个人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且成为一种必然趋势。根据洛伦兹曲线计算出来的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是最常用的度量收入分配平等程度的指标。据2007—2008年联合国《人类发展报告》称,中国的基尼系数仅小于一些拉丁美洲与非洲国家以及为数不多的几个亚洲国家。世界银行估算出2001年中国的基尼系数为0.447,而到2005年,中国的基尼系数已经逼近或达到0.47,都超过了国际公认的0.4的警戒线[2]。

2.城乡收入差距。我国实行的是典型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农村经济基础比较薄弱,教育水平不高,政策、资金和技术支持不足等原因,农村经济发展长期处于滞后的状态。今年两会期间,农业部提供给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的最新材料称,2008年城乡居民收入比从上年的3.33:1扩大为3.36:1绝对差距首次超过1万元。近五年来,农民收入虽然增长很快 五年人均累计增收2 000多元,但增长速度仍然落后于城镇居民,致使城乡居民收入比逐年扩大[3]。

3.区域收入差距。区域收入差距主要表现在我国东、中、西部地区间和地区内部以及发达省份与不发达省份间的收入差别。统计数据表明,2005年西部居民可支配收入占东部地区的比例,在城镇由2004年的69.7%下降到2005年的66.7%,在农村则由2004年的48%下降到2005年的44.2%。东西部内部收入差距也略有加大,其中东部地区收入差距最大,东部地区的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基尼系数为0.343,分别比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高20.1、9.6、9.2个百分点。省际间居民收入差距依然存在,2006年最高收入的上海市与最低收入的新疆收入相差10 655元,而在2005年这一差距为9 465元,收入之比为2.3:1[4]。

4.行业收入差距。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08年城镇职工收入统计数据显示,最高与最低行业平均工资之比为11:1。据发布的信息,平均工资最高的是机关,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16倍;其次是事业单位,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02倍,最低的是企业,是全国平均水平的97.0%。从行业分布的情况来看,平均工资最高的行业是证券业,是全国平均工资水平的5.9倍。最低的是农副产品加工业,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60.0%。而根据2007年的数据显示,最高行业平均工资比全国平均工资高4.7倍,而2008年则达到了5.9倍,这显示行业工资正呈差距越来越大的趋势[5]。

(二)社会贫富差距引发关于社会公平的思考

由于经济收入状况与个人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直接决定其生活水平与消费能力,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在社会资源的支配中起主导作用,贫富的差距不但体现在经济领域,而且延伸到教育、医疗、文化等各个领域,使人在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产生差距感,加之腐败、行业垄断等社会不合理现象的消极影响,引发了人们关于收入公平、教育公平、医疗公平以及起点公平、机会公平、结果公平等一系列关于社会公平的思考。

二、正确认识和解决我国贫富差距中的公平问题

(一)克服平均主义思想,认识到贫富差距的客观性与积极效应,在目的性与条件性的统一中实现共同富裕

1.坚持马克思主义平等观,克服平均主义思想。平均主义在我国文化传统有着悠久的历史积淀,二千多年的封建历史过程中,人们追求着一种“绝对平均”的理想。自孔圣人提出 “不患贫而患不均”《论语·季氏》的至理名言始,北宋年间王小波、李顺第一次提出“均贫富”的口号,而后又有梁山好汉的“劫富济贫”、明末李自成的“均田免赋”,直到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制定的“天朝田亩制度”把平均主义的思想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平均主义是封建小农意识的平等观,其自私性、狭隘性和封闭性严重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的失败就是不顾社会历史发展规律,采取政治及其他强力措施推行绝对平均主义的教训。

2.我国贫富差距的客观性与积极效应。首先,要看到我国的社会贫富差距的产生是由我国特殊的历史、社会和经济原因造成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我国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虽然平均主义的分配方式消除了贫富差距,但是这种“结果平等”的强制措施严重地压抑了人们的积极性与创造性,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健康发展,最终造成了“共同贫困”。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极大地激发了人们的劳动积极性与创造性,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市场经济一片繁荣。由于人们在个体能力素质上的差距以及在市场机会的把握上的差距,“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分配原则不可避免地造成了个体收入上的差别,而且这种差别具有累积性,累积性进而又造成市场机会的不均等,反过来加剧了分配结果的更大差距。

3.目的性与条件性相统一,实现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国家,贫富差距不是我国发展的最终目的。我国把保证全体社会成员逐步达到共同富裕作为自身发展的目的,但这种共同富裕又是在马克思主义平等观原则指导下,同我国现实的发展阶段和具体条件相联系,具有真实可行性的共同富裕,即把共同富裕的目的性同实现共同富裕的条件性统一为一个整体的共同富裕。从目的性上来看,消灭贫困,实现共同富裕,是我国发展的根本目的。从条件性上来看,我国的共同富裕,不是脱离具体条件的空泛内容,而是置于现实基础之上的。这就是说,我国的共同富裕具有现实的实现条件,即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和地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这是由我国的实际发展及其所处具体条件所决定的。

(二)认清导致贫富差距的非市场因素与不合理成分,在深化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保障收入分配公平

1.我国收入分配中存在非市场因素与不合理成分。我国社会尚处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渡时期,市场取向的改革尚未完成,在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这样一个过渡性历史时期,贫富分化的原因必然是与不稳定的或者说处于变动中的社会结构密切相关,因而是高度复杂的。其中一个最值得注意的动向是,导致贫富过度分化、迅速分化的最重要的原因不是市场机制正常起作用的结果,而是各种非市场因素严重扭曲了市场机制的结果。实际上,导致人们质疑社会公平的主要原因并非来自市场竞争引起的收入差距,而恰恰是非市场因素所导致的起点不平等和机会不平等。比如起点不平等最为典型地体现于城乡人群之间起点的不平等,农民不论是在经济基础、政治权利还是文化教育方面的起点都很难与城市相比;机会不平等集中体现于腐败以及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竞争机会的不平等。

2.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障收入分配公平。消除收入分配中的非市场因素与不合理成分是体现社会公平的关键。第一,要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加大扶持力度,保障起点平等。要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加大支农惠农政策力度,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从根本上扭转农村在市场竞争中的不利地位;要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逐步缩小区域经济差距。第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平等有序的良好市场体系,确保机会均等。深化垄断行业改革,剥夺垄断特权,引入竞争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主导作用。加强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督,严厉打击腐败行为,从根本上营造机会均等,平等竞争的良好市场环境。第三,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保障收入分配公平。合理的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要更加注重公平。要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整顿分配秩序,逐步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143.

[2]王天夫.三十年来的个人收入分配[J].领导者,2008,(22).

[3]郭晋晖.08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破万 粮食保护价可能再提[N].第一财经日报,2009-01-16.

[4]经济观察:不同区域收入差出一大截[N].人民日报,2007-12-03.

[5]李辉文.行业收入巨差是否正常[N].工人日报,2009-04-11.

(责任编辑/吴凤华)

猜你喜欢
贫富差距公平
政治经济学视角下的贫富差距问题与第三次分配
愿你金榜题名,更愿你被公平对待
笨柴兄弟
必须公平
全面放开二胎政策后贫富差距影响下的观念差异
改革开放贫富差距问题研究述评
从社会问题视角看转型期人的发展的失衡
报告
公平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