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水污染事件示警

2009-11-29 10:00于达维
财经 2009年5期
关键词:城西新洋盐城市

水源地保护区工厂密集,污染企业久拖难关,水质检测能力严重滞后,中国的城市供水安全该如何保障?

《财经》记者 于达维

“我听说与酚有关的物质有好几十种——这次我们喝的到底是什么东西?”2月24日中午,盐城市民刘顺成来到市环境监察局,希望了解刚刚爆发的水污染事件详情。

但此时,盐城市环境监察局的多数人员正在外忙着“亡羊补牢”,对化工企业进行紧急排查;仅有的留守人员亦无法回答他的疑问。

2月20日早上爆发的盐城水污染事件,让盐城人和全国人民一道经历了一次化学基础知识教育,知道了一个“新名词”——酚类化合物。

“我不想给政府添麻烦,但是我想知道身体不舒服是不是跟喝的水有关系,好让医生对症下药。”刘顺成解释说。

2月23日凌晨2点,停止供水三天之久的盐城城西水厂终于恢复供水,盐城市民的饮用水危机暂告结束。但这次水污染事件暴露出的城市供水安全问题,依然萦绕在人们心头。

水污染突袭

2月20日清晨,习惯早上洗个热水澡的盐城市民卞其民像往常一样打开了热水器。但这次随着热水喷出的,还有刺鼻的农药气味;这种味道一下子就充满了整个浴室,他马上意识到,澡是洗不成了。

实际上,卞其民很快发现,他连脸也洗不成了,因为水停了。

根据稍后盐城市政府公布的消息,20日早上6点20分,盐城汇津水务有限公司(原市自来水总公司)接到用户反映,水中有农药味。公司立即通知下属城东、城西、越河三家水厂检查水样;随后发现,城西水厂和越河水厂出厂的自来水确有异味,这两家水厂于早上7点20分停止供水。

盐城市区共有地面水厂三座,供水规模23.5万吨/日,其中越河水厂供水规模2万吨/日,城西水厂供水规模11.5万吨/日,城东水厂供水规模10万吨/日。越河水厂、城西水厂原水取自新洋港取水口,城东水厂原水取自通榆河取水口。

目前,盐城市实际日供水16万吨左右,其中,占全市供水一半需求的城西水厂,负责盐城市区通榆路以西大部分地区的自来水供应。

据《财经》记者了解,在城西、越河两座水厂停止供水后,开放大道以西、新洋港河以南、世纪大道以北部分,新洋港河以北的人民北路两侧等区域的自来水被切断,受影响居民大约为20万人。

意识到自来水管中无水可用之后,恐慌的情绪开始蔓延。居民们纷纷跑到商场、超市、便利店,货架上、柜子里各种纯净水均在短时间内被一扫而空。

2月20日上午,盐城环保局、环境监测局、卫生局等部门均派人到水厂现场排查,初步判断是新洋港上游的化工厂泄漏导致的酚类化合物污染。

据卫生部派到盐城调查的专家介绍,酚类化合物被人轻度吸收时,会破坏肝细胞和肾细胞,造成慢性中毒,使人出现不同程度的头昏、头痛、皮疹、精神不安、腹泻等症状;浓度高的话,接触即会被烧伤。

一般农药、染料、工厂里含重金属废水等化工物质,均含有酚类化合物。正常情况下,水体所含酚类化合物超过0.1‰,水体便不能达到饮用水标准。

面对这一突发事件,盐城市委、市政府迅速成立了应急处置指挥部。2月20日上午10时,盐城水利部门开始调度沿海新洋港闸全力排水,以使受污染水源能够尽快排泄入海。江都、高港枢纽也紧急开机抽引长江水,向里下河地区补水,全力冲污释污。

由于新洋港闸开闸泄污,其下游的六个乡镇水厂已经全部关闭;所属管线的居民,只能靠深井水和纯净水生活。

20日下午2时起,盐城城东水厂开始对断水地区供水;但城西大部分地區水压依然很低,居民尤其是高层居民用水仍十分困难。

21日中午,盐城市政府发布关于恢复市区自来水供应的通告称,目前市区供应的生活饮用水水质符合国家标准;但是为防止居民户内支管网存有残留污染物,请市民在使用前先打开水龙头放一放水。盐城市委书记赵鹏更带头在市民家中示范饮用复供后的自来水。

由于长江水的冲击,受污染的水源被稀释流向下游入海。2月22日上午,《财经》记者在城西水厂检验部门看到,目前在水厂可以检验的显示水污染程度的指标——耗氧量已经恢复到6毫克/升以下,与2月20日污染发生时的7毫克/升以上相比已经显著降低;同时,现场也闻不到刺鼻的农药气味。

2月23日凌晨2点,城西水厂终于恢复供水,持续三天的盐城饮用水危机暂告结束。

祸起“标兵企业”

盐城水污染事件爆发的当天下午,盐城市政府通报称,经过一天的排查,市环保局初步查明,是盐城市标新化工有限公司(下称标新化工)偷排污水所致。

标新化工位于盐城市城西的盐都区。这个区是盐城市区工业相对比较集中的地区,同时也是城西水厂水源地保护区。

盐都区环境保护区常务副局长董维标告诉《财经》记者,由于他们平时对区内化工企业的原料、产品比较熟悉,因此在检测确定是酚类物质污染后,从城西水厂取水口到上游排查,很快就确定了污染来自标新化工。

警方随即将该公司董事长胡文标和生产厂长丁月生控制。2月23日晚间,丁月生交代,是他主使员工将30吨废水排入厂区外河沟,从而造成此次污染事件。

从盐城市区沿234省道行驶大约15公里,沿着一条土路穿过一片农田,就是标新化工的厂区。从外表看这片厂区和一片民房或一座仓库无异,只是厂区周围几百米范围内弥漫着浓重的刺鼻味道。

根据该公司的自我介绍,标新化工成立于1991年10月1日,从事“华标”牌精细化工、日用化工、印染助剂化工产品的生产与经营,主要产品包括硝酸钾、氯化钾、氯化铵、过氧化氢、甘宝素、精炼剂等。

就是这家生产设备简陋的工厂,其生产的“华标”牌系列产品,曾经被盐城市技术监督局确认为盐城市名牌产品,公司也连续多年列入盐城市“十大标兵企业”“二十强企业”。

通过调查厂内供销数据,调查人员发现,2008年9月以来约有6吨未利用的苯酚去向不明;而根据环境部专家的检测,被污染的水源地污染带中酚的总量约为540公斤。

丁月生交代,2月17日和18日,是他主使员工将30吨高浓度含酚钾盐废水排入厂区外河沟,并通过打开的河沟闸门下泄到水源地新洋港河的上游蟒蛇河,造成了这次水污染事件。

标新化工所在的村名叫兴龙村,是盐城市盐都区龙冈镇的一个几十户的行政村。在厂房后面的几百米处,是兴龙村四组村民的住房,住房与厂房之间就是稻田。村民周维祥对《财经》记者说,自从2002年这个厂出现在这里后,小河里的水就没办法浇地了。水流到地里都是黑的,庄稼也长不起来。

周维祥特地把《财经》记者带到了标新化工大门口,一边的牌子上还赫然写着“龙冈派出所驻标新化工有限公司保安中队”。

“我们来反映的话,他们老板一个电话就可以把派出所的人叫来。有一次有二三十名妇女去与他们协商,却遭到几十人的围攻,并且有四人分别被拘留了7天到32天。”他告诉《财经》记者。

在另一位村民怀里厚厚的投诉材料中,则有他们遭到殴打的照片和投诉书。投诉书上说,这家工厂曾经在射阳、富裕两地试生产,但是被当地认为是剧毒化工,拒绝让其落户。2002年3月搬到这里后,导致青草枯萎,鱼虾绝种,空气令人头昏、作呕。

村民们尽管花费上万元,先后将材料送到了江苏省政府、环保厅、公安厅、政法委等部门,却都未能阻止标新化工继续释放废水和毒气。

董维标则解释说,标新化工这家公司在环评时专家认定是可行的,试生产的效果也不错,其特点是“零排放”,因为末液可以回收,冷却液可以循环。

对于标新化工的环评问题,《财经》记者多次试图联系盐城市环保局局长吴雨晴,均未果。市环保局办公室有关负责人对《财经》记者表示,吴局长一直在陪国家环保部的领导,有关标新化工的环评、年审乃至投诉的材料,亦都被上级部门调走了。

脆弱的水源地

在这次看似偶然的水污染事件背后,折射出盐城市饮用水安全长期以来存在的巨大隐患。

因城西水厂取水口处于盐都工业集中区的下游,大量工业企业的废水即使经过治理达标排放,污染物排放总量仍然较大。大量工业废水排入取水口上游的蟒蛇河、新洋港河段,而这两条河的水环境容量较小,河流自净能力差,使得水质难以达到地表水二类标准。

同时,上游化工企业污染事故频发,也时刻威胁市区水源安全。此外,每年盐城市新洋港、通榆河等航道上的危险化学品水运量更多达1000多万吨。2007年3月,就曾有一艘装有28吨稀盐酸的水泥船,在与另一船相撞后沉没,并导致部分稀盐酸泄漏。

实际上,早在2003年1月,盐城即曾发生过一次自来水“飘香”事件。

是年1月7日下午4点以后,盐城市民突然发现自来水中有一股类似酒精的异味。三天后,当地卫生部门负责人在本地媒体上宣称,自来水中虽有异味,但对人体无害,盐城自来水仍符合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风波才告平息。

按照盐城市政府2001年颁布的《盐城市市区饮用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其中分设一级保护水域、二级保护水域,保护区的陆域保护范围是一级保护水域两岸陆地纵深各四公里,二级和准保护水域两岸陆地纵深各三公里。

为禁止水源保护区内新污染源的产生,规定在一级保护区内禁止新建、改建、扩建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在二级保护区内禁止新建、扩建向水体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改建项目必须削减污染物排放量。在准保护区内禁止新建、改建、扩建排放污水中含有水体难于降解的污染物或者可能产生严重水体污染的建设项目。

不过,因为拥有被专家们认定为“零排放”的“尚方宝剑”,标新化工仍然在2002年,得以堂而皇之地进入二级保护区范围内并落地生根。

在标新化工的生产工厂附近,《财经》记者注意到,还有一家被冠以“龙冈生态园区”的工业园。其中,就有绿叶、百瑞特、龙升等规模更大的化工厂。

绿叶化工一位值班人员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承认,化工行业利润比较高,但大多数企业对于废气、污水还是处理不起。所以,一般的企业即便有处理设备,也是应付检查的,“平时不会用”。

盐城市政府已经决定,将“罪魁祸首”标新化工这家生产工厂强制拆除。其他存有污染隐患的化工企业,亦面临全面清理。

2009年,本是盐城市治理化工企业三年行动计划的最后一年。盐城市政府化工企业整治办公室的薛蔚处长向《财经》记者介绍,根据2006年的摸底,在盐都区就拥有化工企业180家,在2007年开始的整治行动中,已经首先将120家非法的企业关闭;在2008年,又关闭和搬迁了24家。今年本来计划搬迁16家企业,标新化工也是其中之一。

2月22日,盐城市政府特别召开全市化工生产企业专项整治工作推进会。会议上强调,对列入搬迁名单的化工生产企业,由当地政府相关部门督促企业实施搬迁。对位于饮用水源保护区、生态保护区内的化工生产企业,尤其是对饮用水源存有污染隐患的化工生产企业,一律依法关闭。

薛蔚对《财经》记者表示,具体到某一家企业,到底是关还是搬,要看企业的手续是否完备。其中,非法企业将直接关闭,至于手续完备、可整改的企业,往往会采取搬迁措施;像绿叶化工,就准备搬到阜宁。

但他在言语之中,亦不无惋惜之情。毕竟绿叶化工一年的利税超过1000万元,搬走后对乡一级的政府压力很大;因为不仅损失了大量直接收入,同时还有人员的安置问题需要解决。

如何未雨绸缪

简单的搬迁并非治本之策。事实上,盐城目前大多数高污染的化工企业,正是从苏南、上海、浙江等地迁来的。

盐城地处苏北,东临黄海,其下辖响水、滨海和射阳三县沿海,均为化工企业密集之地。

根据盐城市政府网对滨海县化工项目集中区的介绍,目前开发面积已达9.6平方公里,共引进固定资产投入1000万元以上的化工项目125个;其中5000万元以上的24个,亿元以上的也有六个。

在响水县陈港化工园区的30多家化工企业,其中本地企业仅有三家,其他均来自泰州、常州宜兴,浙江台州、湖州等地。

盐城的情况,也是苏北之缩影。据江苏省发改委的统计,从2002年到2007年,苏南各地向苏北转移500万元以上项目10919个,转移所涉资产达3826亿元。其中,不乏无法在苏南立足的高耗能、高污染项目。

知情人士对《财经》记者称,苏北除了土地价格低、劳动力工资低以及税收优惠,因为招商心切而导致的环保监管“宽松”,亦是此次污染事件的一个诱因。

在今年2月5日召开的江苏省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上,一些人大代表就对北迁化工项目表示过担忧,认为苏北在接纳苏南搬迁项目的同时,也在以较大规模引进污染源。结果仅仅半个月之后,就被不幸而言中了。

盐城水污染事件,也给中国的城市供水安全保障体系敲响了警钟。

在盐城城西水厂的化验室里,《财经》记者看到,这里除各种试剂、试管、滴定管和沸水锅,没有任何定量的检测设备。一位女检验员告诉《财经》记者,每天早上上班时,会对水温、PH值、碱度、硬度、氯化物、氨氮、总大肠杆菌、耐热细菌、浊度、臭味、肉眼可见物等指标做一次常规检测,然后每小时测一次浊度、臭味和余氯。

城西水厂检验室的负责人戴忠说,2月20日早上,值班的工人就从化验的耗氧量上发现原水中耗氧量已经达到7.0毫克/升以上,臭味较强;耗氧量达到6.0以上,就意味着原水可能受到污染。但他们只能层层上报,并没有权力马上停止供水。

城西水厂的上级单位,盐城江津水务的一位负责人对《财经》记者说,在水厂只是进行常规检测,更全面的检测则在 总公司的中心实验室进行。实际上他们执行的是地级市的标准,甚至还要严格。但他也承认,现在水源越来越差,出厂标准越来越高,“我们压力也越来越大”。

供水安全保證能力之脆弱,盐城的情况并非孤例。2007年7月1日,国家标准委和卫生部联合发布《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强制性国家标准和13项生活饮用水卫生检验国家标准,饮用水水质指标由原标准的35项增至106项。

在这106项指标中,42项为强制性指标。挥发酚类则属于强制性指标中感官性状和一般理化指标,其限值为0.002毫克/升。

但是这种物质的监测,通常需要自来水公司中心检验室才能够做到,频次的要求则是每个月一次;这就意味着,如果发生无色无味的污染,在自来水管网中最长可能拥有长达一个月的“通行证”。

建设部城市供水水质监测中心副主任宋兰合告诉《财经》记者,中国660多个设市城市的3000多家水厂中,能完全执行106项检测的,“我可以掰着手指头数,绝对不会超过十家;即使能检测42个强制项目的,也只有不到15%;另有约51%的企业更是根本没有检测能力”。

他解释说,“根本没有检测能力”的意思就是根本没有化验室。“从把关上说,监测不是连续的,在时间上有断面”。■

猜你喜欢
城西新洋盐城市
古代的“时钟”
盐城市深化专项整治
盐城市扛起使命担当 锻造应急铁军
用“博悟”开启少先队特色活动之旅——江阴市城西中心小学“城西博悟院”活动实践与思考
被“忽视”的角平分线
豆苗成长记
枫叶的歌
城东城西
盐城市
苍蝇的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