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贫困生焦虑心理调查与分析

2009-12-02 10:20
广西教育·C版 2009年7期
关键词:贫困生建议高职院校

陆 芸

【摘要】 本文旨在研究高职院校贫困生的焦虑心理状况,以此对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问题产生的主客观原因进行分析,并从高校学生工作的角度,提出贫困生焦虑心理问题疏导工作的建议。

【关键词】高职院校 贫困生 焦虑心理 建议

近年来,随着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招生人数的逐年递增,高职院校中贫困生的比例随之增加。贫困生是高职院校里的特殊群体,其由于家庭贫困而滋生了众多心理问题,从而严重干扰和影响了他们的学习与生活。其中,贫困生出现焦虑心理是贫困生各种问题行为产生的主要原因。因此,了解高职院校贫困生的焦虑心理状况,能够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指导和帮助。为此,笔者进行了焦虑心理问题的调查分析。

一、 研究方法和研究工具

(一) 研究对象

抽取广西高职院校262名贫困生进行调查,发放问卷262份,收回有效问卷259份,问卷回收率为98.9%。其中男生125名,女生134名。

(二) 研究工具

采用美国杜克大学医学院Zung 1965年编制而成的焦虑量表。量表由20个问题组成,最大的特点是简便省时,易于掌握,能迅速反映出被测者个人主观感受到的焦虑程度。评定采用1~4制记分,评定时间为过去一周内,统计方法是把各题的得分相加为粗分,粗分乘以1.25,四舍五入取整数即得到标准分。临界值为T分50,分值越高,焦虑倾向越明显。

(三) 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采用SPSS10.0软件包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二、 研究结果

(一) 贫困生焦虑倾向的整体情况

表1贫困学生焦虑倾向的整体情况

注:A类为正常心理状态,B类为焦虑倾向明显的人群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贫困生心理状况良好,部分贫困生焦虑倾向明显,其中家境贫困的女生焦虑倾向比男生严重,这提示我们在关注贫困生的心理问题时,应更关注贫困生中的女生群体。

(二) 贫困生焦虑倾向的性别差异比较

表2贫困生焦虑倾向的性别差异比较

(*<0.05**<0.01)

T检验结果表明,焦虑心理倾向在贫困生群体中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其中女生的焦虑倾向比男生严重。

(三) 学生自评经济状况对心理影响的差异比较

表3学生自评经济状况对心理影响的差异比较

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贫困生自评经济状况对心理的影响程度,在焦虑倾向上也呈现显著差异。

三、 讨论

从表1可知,虽然大部分贫困生的焦虑现象不明显,但也有22%的学生存在明显的焦虑倾向。从表2可知,在对男女性别差异比较发现,家境贫困的女生焦虑倾向比男生严重,这提示我们在关注贫困生的焦虑现象的同时应更关注其中的女生群体。从表3可知,贫困生对自身经济情况的评价明显影响其焦虑倾向。

从上可知,分析高职院校贫困生焦虑的诱因,主要可以归为三类:家庭压力、社会压力和学校压力。在家庭压力方面,贫困生大多来自经济不发达的地方,也有部分来自因国企改革、减员增效以及经济结构调整而下岗的职工家庭。这些贫困生不仅要面对生活中的经济困难,而且还要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由于家境贫寒,贫困生的学杂费通常是家长借贷而来,而贫困生总是担心因为费用不够而失学,这无疑增添了他们的心理负担,有些人更是对家庭怀着巨大的负疚感。在社会压力方面,社会上较严峻的就业形势对贫困生也产生了一定的心理压力,从而使其产生焦虑感。另外,媒体报道某些贫困大学生信誉不高,助学贷款的偿还不如期办理;某些贫困大学生受到社会捐助却不懂得知恩图报等,这些负面的情况使贫困大学生背上了较大的社会舆论压力。在学校压力方面,如何平衡勤工助学和学习的关系,如何处理好学生干部工作和学习的关系,如何更好地安排时间等问题摆在贫困生的面前,如果不能很好地处理和应对这方面的压力,调节不当就会产生焦虑。

此外,焦虑倾向存在显著的性别和自我经济评价的差异,这很有可能与个性特征有关。在贫困生群体中,女生往往较男生心思更敏感,她们更易受周围环境和舆论的影响,如果不能及时调节情绪,形成正确的认知就会导致焦虑。贫困生若对自身经济状况存在消极心理,就会产生巨大的精神压力,担心经济问题影响学习和生活,从而导致焦虑倾向。

四、 针对贫困生焦虑状况的建议

焦虑是由压力引起的,因为压力使人们在某方面的自我同一性面临着危险,从而威胁到了人们的精神生活,反之也成立。因此,贫困生要克服焦虑,首先应减轻压力,把压力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并想办法使之慢慢减小。

(一) 个人方面

贫困生应调整心态,面对现实。首先,面对现实不怨天尤人,作好自己的财政预算,量入为出,不搞攀比,不追时髦。其次,通过多种渠道,如助学贷款、奖学金、勤工助学等,减轻短时经济压力。再次,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缓解贫困生经济上的压力,同时可以使自己心理更加健康。贫困生应多与朋友交流和沟通,使自己心中的不良情绪得到排解。

(二) 社会方面

社会应该为贫困生提供参加各种有益于身心健康的社交活动的平台,转移他们的焦虑情绪,使贫困学生正确认识和接受支持,缓冲心理紧张,从而降低焦虑水平,保持心理健康。同时,学校应积极争取社会支持,进一步优化勤工助学的外部环境,建立勤工助学基地,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进行集资募捐,建立贫困生的助学金、奖学金等,给予经济支持或解决实际问题的帮助。

(三) 学校方面

学校应有针对性地对贫困生进行相关的心理咨询和辅导教育。个体对压力和挫折行为的抗挫折耐力受到自身生理条件、素质类型、价值观念以及本人对挫折行为是否存在的主观判断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对贫困生进行的心理扶持活动中,应该重视对他们的关怀,增强贫困生战胜困难的实际本领,即对贫困生进行实用技术、具体操作技术的培训,使其综合工作能力有所提高,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勇于面对挫折,减少因挫折所引起的焦虑。

【参考文献】

[1]李翔. 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及其成因与对策[J]. 重庆社会科学,2007(1)

[2]刘炼,吴琳. 高校部分贫网生心理问题及相关对策研究[J]. 武汉商业学院学报,2007(3)

[3]王莲花,姜伟,涂清华.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帮扶对策探析[J]. 科技广场,2007(10)

[4]李从松. 我国大学生贫困的现状及趋势分析[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2(2)

【作者简介】 陆芸(1981-),女,壮族,广西扶绥人,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心理咨询教师,研究方向:应用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

(责编卢海)

猜你喜欢
贫困生建议高职院校
接受建议,同时也坚持自己
好建议是用脚走出来的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贫困生班主任”李金林
十年筹资千万元 资助八千贫困生
结对"百千万"情暖贫困生
克力朩倾心捐助贫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