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恐怖

2009-12-09 05:54
人人健康 2009年20期
关键词:恐惧感不安全感恐惧心理

时间:2009年9月29日

地点:人人健康心理资讯室

专家:孙晓芳,资深心理专家,

心理学专栏作家

唐女士今年23岁,大学本科毕业。来自南方某省的县城。从小对父母感情很淡,一直住在奶奶家。10岁的时候回到了父母身边。一年前,奶奶去世, 在祭奠奶奶时出现紧张、恐惧、心跳过快症状。

这一年以来,唐女士的症状时患时重,开始时,白天也会出现恐怖的感觉,害怕有人背后偷袭。近几个月病情加重,每到夜晚都会紧张,恐惧,难以入睡,尤怕黑色东西,以至夜间不敢关灯,关灯后看到黑影就惊恐不安,必须遮上白纸或面向白色墙壁方能勉强入睡,严重影响了日常生活和工作。平时害怕有关死人的东西,如黑纱、棺木一类的东西,这种情况日益严重,晚上脑海里经常出现此类东西或凶杀场面。

心理咨询师鉴于唐女士心理紊乱的时间已超过1年,内容已经泛化,其反应强度比较剧烈,并严重影响了日常工作和生活,所以确定唐女士的心理与行为异常表现属于心理障碍的范畴。按神经症的诊断标准,从病程、精神痛苦程度、社会功能三方面诊断神经症的要求,进一步明确为恐怖症,以黑夜、黑色恐怖为主。

咨询师了解到,唐女士早年与父母亲分离引起的不安全感所产生的恐惧被压抑后很可能转化为恐怖的坟场,黑夜及有关死人的东西所替代,对其产生恐惧。有的成年人在遇到心理困难时,某种心理结构会退行到症状发生时期,行为上表现为幼儿方式。随着年龄的增长,各种恐惧感可能渐渐消退,但不安全感仍存留在潜意识里,时时可以影响她的心理和行为。在成人后遇到心理困难,就会再现这种体验。这种恐惧,实际上是幼年不安全感的残余。另外,这种不安全感还导致了对母亲的依恋心理与对异性情爱心理的分化不成熟。在面临失恋和重要人物丧失时(奶奶去世),求助者采取了退行性防御机制来应对,所以才会出现黑夜和黑色恐惧等症状。

对此,咨询师解释了唐女士症状的幼稚性,例如怕黑影时盖上白纸是否像小孩子摔倒了就去打地一样的自我安慰?是否是儿童的行为方式?她点头表示同意。

接着,咨询师安慰道,令唐女士感到恐惧的最根本原因是自我感觉不安全。这和她小时候的经历是有密切关系的。其次,在看到亲人死去的场景时,消极失落的情绪是必然会出现的。但生者还要有生活下去的勇气。在联想到恐怖场景时,可以适当克制自己的恐怖情绪,了解自己为什么恐惧。只有明白最本质的原因,才有治愈的希望。不过最重要的还是要积极乐观的对待生活,享受生活的乐趣,提高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才能勇敢的面对以后所遇到的挫折。

咨询师后记:所谓恐惧心理,是在真实或想象的危险中,个人或群体深刻感受到的一种强烈而压抑的情感状态。其表现为:神经高度紧张,内心充满害怕,注意力无法集中,脑子里一片空白,不能正确判断或控制自己的举止,变得容易冲动。恐惧心理的产生与过去的心理感受和亲身体验有关。俗话说:“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在过去受过某种刺激,大脑中形成了一个兴奋点,当再遇到同样的情景时,过去的经历被唤起,就会产生恐惧感。恐惧心理还与人的性格有关。一般从小就害羞、胆量小,长大以后也不善交际,孤独、内向的人,易产生恐惧感。怎样才能克服恐怖心理呢?主要是通过提高对事物的认知能力,扩大认知视野,判定恐惧源。认识客观世界的某些规律,认识人自身的需要和客观规律之间的关系,确立正确的目标判断,提高预见力,对可能发生的各种变故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就会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其次要培养乐观的人生情趣和坚强的意志,另外,平时积极加强心理训练,提高各项心理素质。比如:进行模拟训练危险情境,设置各种可能遇到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训练,形成对危险情境的预期心理准备状态,就能够有效地战胜紧张和不安等不良情绪,提高心理适应和平衡性,增强信心和勇气,以无畏的精神克服恐惧心理。

猜你喜欢
恐惧感不安全感恐惧心理
本期导读
犯罪恐惧感对居民健康的影响
帕金森病患者跌倒恐惧心理的影响因素分析
学会与恐惧感共舞
不安全感:追溯简易房与避难所
学生经常性迟到的问题研究
企业员工工作不安全感研究述评
在不安全感和诸多漏洞之间养生谜中迷
中学跨栏跑教学中恐惧心理的产生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