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伴关系对农村中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

2009-12-15 09:10刘彦君
学周刊 2009年11期
关键词:同伴关系心理问题对策

刘彦君

摘要:同伴关系对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有许多正负方面的影响,绝大多数学生的心理是健康发展的,文献及一些调查结果显示,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对其心理发展有很大危害,只有了解它们形成的原因,才能找出维护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对策。

关键词:同伴关系 心理问题 对策

朋友在青少年的生活中扮演着必不可少的角色。我国著名心理学家丁瓒教授指出:“人类的心理适应最主要的就是对人际关系的适应,所以人类的心理病态,主要是由人际关系失调而来。”可见人际关系对维护心理健康的重要性。随着自我意识的觉醒,他们渴望独立自主,渴望与人平等相处,渴望通过自己的智力和竞争赢得别人的尊敬,这些在家庭中是难以实现的,所以中学生强烈渴望与同龄人交往。中学生是一个特殊的人群,是由少年期向青年期转化的人。心理学上把这一阶段称之为“心理断乳期”。这一时期的学生内心充满了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如果对他们的心理关注或研究不够,缺乏正确的心理疏导、身心培育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任其发展,就会导致恶性循环,产生心理疾病,危害身心和社会。为了使学校、家庭和社会能在学生产生心理失调之前或之后,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干预和矫治,有必要对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了解和掌握。经过长期观察,我们认为心理健康的学生能够了解彼此的权利与义务,能客观地了解他人,关心他人,与他人进行积极的沟通,并能保持自身人格的完整性。心理健康的学生善于正确地评价自己,并能通过别人来认识自己,能够愉悦地接纳自己,并能及时地控制自己一些消极的想法与行为。

一、同伴关系调查结果与分析

我们注意到并不是所有的中学生能处理好同学之间的关系。大部分的学生存在一定程度的困扰,一部分中学生存在较严重的困扰。这提醒学校应该充分认识到学生人际关系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不良的人际关系必然会直接导致心理卫生问题的产生,从而影响他们的学习、生活和健康心理的维护以及健全个性的培养。

经过课题组的调查发现,我校就业班学生与朋友相处的困扰程度比升学班轻。由于每个人对人际关系的认识态度不同,个人性格、自信心、人际关系倾向、社交环境及社交技能不同,对人际关系处理便有好差之分。

就业班学生与朋友相处的困扰程度比升学班轻的主要原因是:第一,自卑心理的存在。目前由于父母最关心子女的学习成绩,升学班学生平时成绩优异,但由于某些原因使他们不能都进入重点高中。中考的压力给他们带来阴影,长期处于精神不佳状态。久而久之,自卑感加深,无暇与人交往,羞于与人交往,不敢与同伴交往,同学关系便处于紧张状态。第二,就业班学生成绩相差不大,几乎没有升学压力。人的需要、兴趣是多层次、多方面的,他们在学习以外方面互相交流、互相讨论,交往频率高,容易形成密切的关系。第三,同学关系总体上男生比女生差。据有关数据表明,学生喜欢用“聊天”学习方式的比例中,女生高于男生。聊天多了,思想交流也就多了,彼此了解的机会就多了,容易形成共同的感受和体验,更易形成亲密关系;与人相处时,女生比男生更宽容,更能帮助和关怀别人;女生更倾向于认为人于人之间是友情关系、合作关系,男生则认为是竞争关系导致女生的人际关系比男生好。第四,学生刚进入初一时,由于大家来自不同学校、不同班级组成一个新的环境,心理上发生很大变化。部分学生本来在班级里是个优秀生,到了新环境后人才济济,使其显得普通,便出现羞怯心理和自卑心理。过度留意自己的言行举止;重视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因而在人际交往中显得拘谨、手足无措等。从“优秀生”到“普通生”,这一角色的变化,使心理承受力差的学生失去信心和勇气,该说的不敢说,特别害怕别人伤害自己,所以不敢抛头露面,不敢与别人深层次交往,形成不良的自卑心理,出现心理失调。而优秀生,信心十足,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人际关系更好。第五,异性交往的比较。女生与异性交往的困扰程度比男生小。从生理上讲,男生正处于性萌芽到性成熟的阶段;女生性成熟早于男生,使女生与异性交往的能力比男生好。一般来说,男生比女生粗狂、冲动、好胜、易与别人发生争执,使其与女生关系紧张;有些男生怕与女生交往频繁会引起别人的误解与非议,持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便不敢与女生交往。女生由于性成熟较早,内心渴望的与男生交往。所以,女生与异性交往的能力比男生强。

二、 同伴交往存在的心理问题及其危害

中学生的人际关系是多元化的,但是中学生的同伴关系最为突出和重要。步入青春期后,初中生产生了许多心理上的不安和烦恼,他们需要有倾吐烦恼、交流思想并能保守秘密的朋友。他们需要心灵有沟通,感情有寄托。如果缺乏这种交往,会影响中学生的心理发展和引起对周围环境的不适应性。由于年龄原因,当前中学生在交往中存在不当心理问题的比例相当高。因此,能否将教学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将显得尤为重要。当前中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自我中心:是指为人处事总是以自己的需要和兴趣为出发点,从不顾及他人。表现在固执己见,盲目地坚持个人的意见;很少关心他人,与他人关系疏远,不能和睦相处;只注重自己利益的得失,从不考虑他人的利益。这些表现突出反映了有些青少年身上的偏激自负、狭隘自私的个性特征。

2.偏执自负:是指不能正确地认识人和事物,缺乏对自己的客观评价。偏执自负的人很难与人友好相处,原因在于他们不仅敏感多疑,对人缺乏起码的信任,而且固执己见。他们 不能客观看待问题,喜欢夸大他人和事物的消极面,好揭人之短,挑剔他人,且这种对他人和事物的偏执还不易更改。偏执自负的人还好斗,喜欢与他人争辩。他们大多自我评价过高,自认自己的能力不凡。而一旦受到挫折,往往将责任推诿于他人或客观原因。他们心胸狭隘,报复心和嫉妒心极强。正是这些异常的个性表现,使他们常常将自己置于孤立的境地,不能快乐生活,其才能也难于施展。

3.自卑:是指与他人相比较,认为自己低人一等,并由此而惭愧、羞怯、畏缩,甚至心灰意冷的心理表现。在没有横向参照或攀比对象的情况下,一般人是不会产生自卑心理的。但如果自己与他人同做一件事情,别人能做好,而自己却做不好,在这种情况下,久而久之,则有可能产生自己不如他人的自卑心理。引起自卑的直接原因,一般是受到别人的嘲笑、讥讽、打击,从而使自己对自身的评价过低。有自卑心理的人,行为上往往表现出顾虑重重,畏缩不前。这一方面是因为害怕再次遭受失败和挫折,被他人讥讽、嘲笑;另一方面则是自己在心理上失去了信心。一个人的生活和工作,如果让自卑心理占据了主导地位,那么无论是他的身心健康,还是事业的成就,都会受到严重影响。

4.孤僻:是指不愿与他人接触、交往,喜欢单身—人,独来独往,却又时常感到寂寞、空虚的心理现象。它属于一种不健康的性格类型。具有这种性格的人疑心较重,容易神经过敏,对周围人常有戒备心理,不愿表露真实的情感,所以缺乏亲密的朋友,感受不到人世间的真情。因为交往需要得不到满足,缺乏友爱和群体支持,使其内心苦闷、压抑、沮丧,整日忧心忡忡,以至消沉、颓废,给其身心健康带来十分不利的影响。

5.拘谨:是指事事谨小慎微,过于拘束,其表现为生活中胆小怕事;社交活动中羞羞答答。作为青少年,在生活上应该热情奔放,充满活力,在学习上勇于进取,富于开拓。这是良好个性结构中的重要特征。而拘谨既不利于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也不易于使青少年充分显示其智能和才华。

6.嫉妒:是指对他人优于自己,或可能超过自己而产生的一种担心、害怕或愤怒、憎恨的心理状态。它是一种消极的情感,其产生的基础是严重的个人利己主义和强烈的虚荣心。这种嫉妒心理不仅对个人的身心健康有损害,而且是青少年人际交往中的一大心理障碍。

7.情绪起伏内隐外露交替:青春期个体在生理上的剧变和心理上的发展相对缓慢,形成了矛盾,这一矛盾必然引起他们情绪起伏内隐外露交替。如,一个微笑会使情绪飞扬,彻夜兴奋;一个侧目会使情绪低迷,辗转反侧。然而他们内心的激动、高兴或苦恼、消沉在表面上却表现得很平静;他们想与别人交流,却又缄默不言。这种情况如得不到理解和诱导,便会出现心理压抑、焦虑和抑郁。

8.早恋:早恋是未到谈婚论嫁年龄时的恋爱,这在中学生中有普遍化的趋势。中学时代,正值青春发育期,其最突出的矛盾之一是性发育迅速成熟与性心理相对幼稚的矛盾。中学生由于受认识能力和个性发展的限制,特别是在教育引导不及时、不得力的情况下,就会使中学生性心理发展的幼稚性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自认为认真的、诚挚的、负责的恋爱在朦胧状态下出现了。尽管这种恋爱带有好奇和模仿的成分,但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棘手的问题。

花一样的季节,拈着花一样的希望、幻想和追求。为了把这些希望、幻想和追求变成现实,青少年必须付出种种努力。当这种追求持续地在青少年身上发生效应,使之心理得到满足的话,就会使他们形成奋发向上、催人奋进的良好自我意象,而受用于整个人生及至于人生的各种转折关头。反之,青少年的持续追求得不到心理满足的话,就会产生挫折——需要得不到满足的紧张情绪状态。如果挫折产生于较高的目标,如学业、就业等,这种挫折则称之为失败;如果挫折产生的压力与障碍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并影响到身心健康发展,使人处于一种不利的人生位置之上,则称之为身处逆境。挫折、失败、逆境会给青少年带来失望、压抑感或挫折心理。挫折感在人的青少年时期反映较为明显。这个时期常会因个体对人生的思索、学业的担忧、情感的烦恼、社交的障碍而体验到令人失意的挫折心理。中学生的挫折是多方面的——学习方面、人际关系方面、兴趣和愿望方面、自我尊重方面等。面对挫折造成的困难与痛苦,中学生的反应方式有两类:消极的反应与积极的反应。消极的挫折适应方式一旦习惯化、稳固化,在一定的情境中挫折状态即使有所改变,其行为却仍以习惯化的适应方式如影随形地出现。并且,伴之而来的是形成一些较为严重的不良行为如偷窃、欺骗、暴力、逃学、赌博、迷恋网络、吸烟等,不但影响了中学生在校的学习,影响了将来的成才,而且还会使家庭和他人受到伤害。

目前,我国青少年品行障碍的表现是形形色色的。从整体上说,是各类社会问题和丑恶现象对青少年品行的不良影响的反映。具体来说,是由于同伴关系的不和谐、不协调而造成的心理问题。人际关系是学生之间相互理解、融洽合作、共同进步的桥梁,也是现代人最基本的需要之一。人际关系问题是学生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第二大主因。在人际关系方面,心理健康的学生能够了解彼此的权利与义务,能客观地了解他人,关心他人,与他人进行积极的沟通,并能保持自身人格的完整性。

中学生在人际关系方面除希望得到老师的理解与支持之外,最重要、最关键的是被同伴所接纳支持。这种接纳与支持,不仅是调剂情感、和谐身心的润滑剂,而且也是化解矛盾、加深交流、达成合作、提高学习效果的催化剂。由此,我们应该意识到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使他们身心健康、人格健全、和谐发展及社会适应能力发展的需要;是社会对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素质要求;也关系到全面提高中华民族素质的事业。

三、维护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有效对策

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有助于学生系统了解心理健康知识,掌握日常必要的心理、情绪调节技术、技能。课程应包含心理健康养护的理论部分和实践操作部分。前一部分以心理健康知识普及为主,后一部分则以心理、情绪调节最有效的方法为主。实践操作的内容应包含角色扮演、相互询问、人际交往、情感交流等方面的训练,同时,还要引导学生掌握一些转移情绪、宣泄痛苦、发泄愤怒、克服自卑、树立自信心的自我心理调节手段,以达到防患于未然的目的。

2.设立心理热线和信箱。大量的教育实践证明,心理热线和信箱有利于学生对一些隐秘、平时难于表达的心理问题进行交流,同时给予咨询或指导。另外,这种方式对那些性格内向、不善于面对面交流的学生提供了便利。热线和信箱还可以省去害羞、隐秘被揭的忧虑,使中学生敞开心扉排遣忧愁、苦闷和烦恼,更有利于老师针对性地解决他们心理健康问题。

3.设立心理咨询室。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心理健康的要求也日益迫切,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门诊如雨后春笋般地建立了起来。作为为未来社会培养合格建设者的中学教育也应的设立心理咨询室,开展心理咨询与治疗服务,这不仅是时代发展和学生成长的要求,而且也是学校生存、发展、壮大的必然趋势。

4.设立家长培训学校,注重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研究指出,3-6岁是人的个性显现或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家庭的情绪、文化氛围及其行为背景对孩子的身体、心理以及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奠基性地影响,尤其对心理发展影响十分明显。家庭的教养方式、人际关系、为人处事都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孩子的心理健康,有些心理健康问题甚至是家庭问题的表现和延续。因此,设立家长培训学校让家长和教师了解学生心理,对教育计划的制订和落实,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社会意义。

5.对全体教师进行心理健康培训。教师主导着教学过程,教师的引导和其心理健康程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学校要加大对全体教师进行心理健康培训的力度,一方面使教师自身心理更加健康,尽最大可能减少对学生的心理伤害;另一方面让教师形成自觉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所有学科都要把单纯传授知识、技术、技能的教育转变成学生个体的教育,让学生不仅在学校中学习,而且在学校中健康成长。

6.建立学生健康档案,对学生的认知、情绪、行为问题进行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参考文献:

[1] 《大中学生心理障碍应该引起社会重视》,《人民日报》,1989年8月15日,第2版

[2] 骆伯巍、陈家麟,《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研究》,《教育研究》,1985年第6期

[3] 杜玉庆等,《中学生心理适应情况的调查报告》,载《社会心理研究》,1992年第2期

[4] 张厚粲主编,《心理学》,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年2月第一版

[5] 沃建中主编,《走向心理健康》,华文出版社,2002年1月第一版

猜你喜欢
同伴关系心理问题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同伴关系作为留守儿童心理发展的保护性因素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高中生同伴关系的影响途径及启示
个案工作方法介入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研究
小学教育中同伴关系的重要性及其培养策略
关注学生的心灵花园
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