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网络德育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种力量

2009-12-18 09:26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09年6期
关键词:德育工作德育教育

陈 福

近年来,校园文化建设已成为许多学校管理与发展的积极追求,“文化的力量”正成为推动教育进步的巨大动力。校园网不仅可以成为学校文化活动的有效载体,而且可以对创建学校文化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师生可以通过上网学习,交流和讨论,获取知识,陶冶情操,规范行为,净化心灵,从而形成共同的价值取向,并逐渐内化为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自觉行为,达到道德教育的目的。

网络文化与校园文化在校园这一土壤上结合,孕育生成了校园文化中的另一种力量——校园网络文化。当校园网络建设成为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时,校园网络文化作为一种教育手段逐渐深入到校园内,给学校教育改革提出了新的挑战、提供了新的命题。

分析网络的教育功能,实现德育观念的新突破

网络德育是围绕现代德育目标和内容,以网络为媒介开展德育管理和一系列德育活动的过程,是网络文化的一种形式。

学校的网络德育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以网络为辅助工具,开展德育工作,提高学校德育的实效性。另一方面是在对学生进行网络技术教育的同时,加强对学生网络道德规范的教育,培养学生自觉的网络道德意识、道德意志和道德情感,提高学生的道德自律能力。

网络德育与传统德育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和发展规律。

一是开放性与交互性。网络德育中受教育的人数、时间、地点不再受限制,因而网络德育呈现出真正的开放性。网络德育的交互性体现在受教育者可以在网上论坛、在线指导或聊天室中发表自己的思想观点,也可以在访问某个专题时,实现人机对话,通过电子邮件、电子公告板、留言板等形式相互传递信息。

二是趣味性与隐匿性。集文字、声音、图像、三维动画及视频于一体的多媒体技术,使网络德育变得轻松起来。没有了教师严厉的面孔和说教,学生可以摆脱现实生活中的不如意,随心所欲地成为“大侠”、“剑客”等虚拟人物。这是传统德育无法比拟的。同时,也因为这种隐匿性,使许多人的违法和失范行为在网上表露无遗。

三是预见性与能动性。利用多媒体设计模拟现实的德育仿真实验,让学生进入虚拟社区活动,根据学生不同的行为习惯和思想观念,虚拟出最终结果,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人生哲理和道德准则。这些都是现行德育无法做到的。例如,毒品的危害、性犯罪的后果、爱滋病患者的悔恨等主题,能让学生去实验吗?在网络上开展德育工作,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选择自己想要感受的德育内容。这样更容易调动他们接受教育的主动性,更容易发挥他们的能动作用,有利于引导学生自我教育,也更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

形成网络德育体系,实现德育内容的新突破

1抓住关键点,构建网络德育内容体系

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重点是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学校的网络德育研究要紧密结合新时期学生思想实际,选择教育内容。我校以“现代网络道德的养成教育”为主题,全面系统地构建网络德育的目标体系、内容体系。围绕《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20字基本道德规范,我们提出网络德育12条、24个词、48个字,即爱国守法、理想责任、明礼诚信、团结共处、友善助人、文明向上、珍生惜时、求真尚美、勤俭自强、主动进取、坚毅自律、创新奉献。每项德育要求还可以细化为具体的二级指标。这些内容既继承了传统,又着眼未来,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2找准结合点,落实网络德育与课程整合

一方面,通过信息技术课提高学生用电脑获取、分析、处理、创新信息的能力,促进学生良好信息素养的培养。在教学中,我要求教师不定期地进行上网健康安全道德教育,加强学生自律品格教育。

另一方面,建立德育网站,使其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营造爱网、用网、建网的良好网风,促进学生德育活动的开展。如网上“知心小屋”、“网上道德法庭”等,都是通过仿真实验的形式使学生身临其境、设身处地去感受某些做人的道理,将德育工作巧妙地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兴趣、爱好,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将枯燥的理论学习变成感性知识,改变了理论学习的僵化状态。学生由原来被动地不得不学变为主动地要求学习,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丰富了知识,净化了心灵,培养了爱国主义情操,达到了德育工作的目的。

3着力实践点,开发网络道德实践资源

我们结合学校德育目标,分年级设立学生德育研究的若干专题,如爱护地球、拒绝毒品等学生比较关心的问题,让学生上网广泛收集各种信息,再根据自己的设计,加工整理,最后用Word或Powerpoint等方式做出演示稿进行汇报。我们还让学生自己设计校园广告,并打印出来进行展评等,均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我们还开展学生个人网页的评比活动,既培养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又增强了他们的审美能力。我也鼓励教师在学校的“凤凰博客”上开辟了自己的空间,发表自己的教育教学感悟、反思和体会等。

4扎实评价点,完善网络德育评价机制

长期以来,教师都能认真地开展道德教育活动,但德育评价则相对薄弱,评价内容片面化,评价结果的表述简单化。为此,我校结合德育目标体系,围绕教育目标全面设计了以养成良好习惯为核心、以学会为系列、以体验与交流为主要方式、以学生为主体的网络德育评价系统,实现校方与家庭之间信息的实时交流。教师可以将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实时通过网络传递给家长。这样一来,实现了家校信息发布、查询、反馈的及时性。

建立校内外联动格局,实现教育方法的新突破

1重在引导,让学生有自我教育的成功体验

开展网络德育工作要先从网络本身人手进行引导。利用网络包含丰富知识这一特点,把学生的兴趣引导到正路上来,使学生知道网络的功能不仅仅是聊天、游戏等。比如,有些学生怕写作文,就可以让学生在BBS和聊天室里“我手写我口,我口说我心”,锻炼自己的写作能力。政治教师可以紧扣时政,让学生到网上查阅资料,针对近期社会热点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写出一些小论文后,再利用网络与其他人进行交流。只要引导得法,学生对网络的一些偏颇认识就会得到根本性的转变,使网络真正成为学生成长的好帮手。

2家校联动,转变学生不良的行为习惯

作为校方,我们经常给学生留网络研究性学习作业,让网络作业占据学生课余的上网时间。对经常上网吧的学生,我们跟踪调查,查明学生的去向,并与家长取得联系,共同教育。对于上网已经严重成瘾的学生,我们让家长亲自接送孩子上学,并鼓励家长与孩子一起上网学习,同时引导家长正确的家庭教育方法,多给孩子一些关爱和温暖,多同孩子沟通、谈心,多抽时间陪陪孩子。

网上德育工作的开展,将信息技术和思想政治工作结合在一起,将抽象的理论变成具体可感的材料,将空洞的说教变成精彩的画面,引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从纯粹的受教育者的角色中解脱出来,从被动的状态中解脱出来,真正成为教育的主体。学生在感悟自身发展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体验成长的快乐。他们在创造中学习,使自己不断成熟,感受到进步的喜悦。这种新的教育形式使学生感到德育是一种享受,从而增强了参与的热情,提高了德育工作的实效。

猜你喜欢
德育工作德育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题解教育『三问』
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