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全球金融危机升级的危险

2009-12-22 04:11
开放导报 2009年3期
关键词:次贷衍生品危机

杨 斌

[摘要]当前,美欧金融机构和工业企业纷纷陷入经营困境,它们发行的金融和企业债券违约率迅速攀升。美国消费贷款、信用卡、汽车贷款的质量也严重恶化,可能引爆此次贷危机还要猛烈许多倍的冲击波。美国金融利益集团仍然操纵着政府和联邦储备银行,用不断印钞票稀释债权的办法向全世界转嫁危机,威胁到世界各国拥有的巨额外汇储备,中国和世界各国都不应对此保持沉默。

[关键词]金融危机金融衍生品政府救市经济预测

[中图分类号]F8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623(2009)03-0011-05

[作者简介]杨斌(1957-),北京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方向:制度经济学、企业经济学、国家经济金融安全。

美欧面临新银行危机与救市政策失效难题

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正面临急剧升级的严峻形势。英国的苏格兰皇家银行爆出400亿英镑的巨额亏损,巴克莱、汇丰等几乎所有英国银行都出现股价暴跌。据德国《明镜》周刊1月17日报道,德国金融监管机关进行的普查结果显示,全国前20大银行持有的不良资产高达3000亿欧元,德国财政部的评估报告认为,德国整个金融体系的不良资产总额高达上万亿欧元,德国最大的以经营稳健著称的德意志银行也出现巨额亏损。美国的金融巨头花旗银行、美国银行相继因新爆出的巨额亏损陷入了困境。2008年10月,美欧政府相继出台了巨资救市计划,现在又被迫酝酿新一轮的银行挽救计划。

美国次级贷款的规模仅仅有三四千亿美元,就在全球范围内掀起巨大的金融海啸,迫使美欧政府和央行相继出台了规模庞大的救市计划。据全球最大的财经通讯社彭博新闻社报道,截至2009年2月,美国为挽救次贷危机出台的各种救市计划金额高达9.7万亿美元,相当于2008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近70%,美国政府8000亿美元救市计划的巨大规模引起世人关注,但是,这只是次贷危机爆发以来美国付出救市代价的一小部分,美联储通过贴现窗口、收购不良资产等方式提供资金高达5.7万亿美元,相当于美国政府的8000亿救市计划的6倍多。美联储向私人银行机构提供资金不需要征得国会同意,它承担了美国各种救市计划累计成本的绝大部分。据路透社2008年9月25日报道,雷曼兄弟公司破产引发危急形势时,美联储一周内平均每天向金融体系注资1880亿美元。货币供给增长与国民经济增长保持同步时才能避免通货膨胀,美国政府和美联储巨资救市意味着美国的货币供给出现超高速增长,并且迟早将会转化为巨大的通货膨胀压力。

美国次贷危机给美欧金融体系带来如此巨大的冲击,无疑是美欧“金融创新”的恶果。美国的各种金融机构对三四千亿美元规模的次级贷款进行重新包装,创造了高出数十倍的次贷债券和相关金融衍生产品。美国金融学教科书称金融衍生品有避免风险的作用,但事实证明金融衍生品是金融投机而非避险的工具,根本起不到分散和防止经济风险的作用,反而具有放大、扩散经济风险的潜在危害。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虽然承认资本贪婪是酿成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但是,他竭力推行新自由主义的取消政府监管的金融自由化政策,放纵资本贫欲已造成各种金融投机泡沫的无限制膨胀。美国的金融衍生品规模高达600多万亿美元,比美国14万亿的国内生产总值高出50倍,比世界各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之和还高出10多倍,不断引爆的金融衍生品定时炸弹具有摧毁全球经济的巨大能量。

次贷危机爆发后美国各大银行股价普遍大幅度下挫,自有资本的大幅度缩小进一步削弱了其抵御经济风险的能力。据美国《货币与市场》2009年1月22日刊登的马丁·威斯博士文章提供的数据,花旗银行持有各种金融衍生品金额高达39万亿美元,相当于其拥有的2万亿美元资产的19倍,相当于其拥有的200亿美元总资本额的近2000倍。由于美国法律不要求银行企业披露持有金融衍生品数据,人们无法判断花旗银行持有的各种金融衍生品中,有多少属于与次贷有关的高风险金融衍生品,有多少是同雷曼、贝尔斯登等濒危公司的交易,有多少同日趋恶化的企业债券和消费信贷联系在一起。但是,由于几乎所有美国金融机构都持有巨额的金融衍生品,它们通过复杂的相互连锁交易被紧密地捆绑在一起,人们可以肯定花旗银行正处于高度风险之中,其拥有金融衍生品出现千分之一损失就足以导致彻底破产,并且通过连锁交易迅速传染给众多其它金融机构。美国摩根大通银行持有的金融衍生品数量更大,相当于花旗银行持有数量的233%,相当于其拥有总资产的40多倍,倘若摩根大通银行的财务状况出现恶化,影响其履行同交易对手的金融衍生品合同,或相反其交易对手出现财务困难或濒临破产,导致摩根大通银行蒙受轻微的金融衍生品损失,顷刻之间就能使美国金融危机的严重程度成倍恶化。

当前,在全球金融危机的不断深化和升级的冲击之下,美欧的金融机构和工业企业纷纷陷入经营困境,它们发行的金融和企业债券违约率迅速攀升。美国企业债券的规模高达22万亿美元,预计有高达数万亿企业债券可能出现违约的风险。由于次贷危机导致美国零售商业大幅度衰退,房地产贷款违约已从住宅蔓延到商业房地产,众多大百货商场、连锁店、超市正成为新的房贷违约者。曾准确预测次贷危机的美国鲁比尼教授认为,2009年美国房地产贷款的违约率可能上升到40%,即全部12万亿美元的房地产贷款中有4.8万亿出现违约。美国现在已有30个州的政府出现财政资金困境,它们发行的公用事业市政债券的违约率也会大幅度增长。由于居民收入下降和失业状况日趋严重的影响,美国消费贷款、信用卡、汽车贷款的质量也严重恶化。美国企业债券、市政债券和消费信贷违约率的不断上升,可能引爆比次贷危机还要猛烈许多倍的冲击波。

倘若规模远远超过次贷危机的第二轮金融海啸袭来,给美国和全球经济造成冲击的严重程度可想而知。据彭博新闻社报道,美国著名经济学家鲁比尼分析测算,次贷危机已经给美国银行体系造成了3.6万亿美元的损失,远远超过了整个银行体系拥有的自有资本1.4万亿美元,这就意味着美国的整个银行体系实际上已经陷入破产,它们仅仅是依靠美联储不断输血维持着开门状态,但却不愿意发放贷款从而丧失了银行应有的正常功能。英国首相布朗指责银行界不愿意响应政府的号召,在政府注入巨资并提供担保后恢复正常发放贷款,其原因在于银行深知不良债权太多已经实质破产,政府注入的资金远远不能使其恢复正常经营状态。2009年初,花旗银行、汇丰银行、德意志银行等美欧大银行纷纷陷入经营困境,迫使美欧各国的政府和央行酝酿新一轮救市计划,很可能就是新一轮金融海啸将要爆发的早期征兆。美国政府第二轮向美国国际集团(AIG)注入巨资,据媒体报道,其目的是间接挽救花旗、美国银行等陷入困境的大银行,因为资金通过AIG的管道最终流向了美国各大银行。欧洲国家虽然比较重视政府

监管和社会和谐,但由于对金融自由化采取顺从、妥协的态度,也受到美国次贷危机的传染,蒙受巨大损失,银行体系中金融衍生品坏账问题非常严重。倘若中国的金融自由化改革的步伐推进得再快一些,很可能也像欧洲一样受美国牵连陷入严重困境。

美国各种救市计划金额高达9.7万亿美元,其中绝大部分依靠美联储通过变相收购不良资产等方式注资,倘若美国继续沿用这种滥发美元的方式应对新的金融海啸,就意味着货币发行将远远超过实体经济的支撑能力,必然带来出现美元严重贬值和恶性通货膨胀的压力。泡沫经济破灭初期大量增发货币向金融市场注资,能够暂时取得缓解市场动荡和经济衰退的效果,但长期持续注资只能造成货币不断贬值和通货膨胀,最终导致货币完全丧失流通和财富储藏手段的功能,促使整个经济倒退到“以物易物”的原始交易状态。由于美元不是普通货币而是支撑国际贸易的通用货币,美国超额滥发美元就会带来更为严重的全球性恶果,导致世界各国持有的巨额外汇储备和美元资产损失惨重,最终出现经济崩溃与恶性通货膨胀并存的全球灾难。美欧国家政府和央行推出的各种救市计划收效甚微,众多大银行接受巨额注资不久便重新陷入困境,实体经济出现资金匮乏致使工业生产不断衰退,标志着泡沫经济已经进入难以挽救的最后破灭阶段,无论是美国操纵传媒安抚人心并提振公众信心,还是继续注入巨额资金都难以再现昔日的虚假繁荣。美国学者马丁·威斯博士称政府推出的救市计划,根本无力阻止金融衍生品“病毒”引发的“高致死性传染病”蔓延。

美国华尔街金融资本以公众银行存款和养老金等为人质,要挟政府和央行为自己疯狂投机酿成的苦果买单,还以世界各国的外汇储备为人质要挟参与共同救市,收获丰厚赎金的效应已经产生了严重的道德风险,动辄数百亿的救市注资远远超过正常经营收入,美国获诺贝尔奖的著名经济学家克鲁格曼,将美联储的抵押贷款注资批评为“以现金换废纸”。美国大银行凭借规模巨大的金融衍生品坏账,就可以要挟纳税人、政府和央行持续不断注资救市,何必还要辛苦向实体经济发放贷款获得微薄收益,这就更加促使美国金融机构沉溺于虚拟泡沫经济,以“太大不能垮”为由要挟政府和央行不断注资,但是,金融衍生品的规模已庞大到“太大无法救”的地步,美国政府和央行不断采取注入巨资的办法救市,将会导致全球经济从“衰退通缩”转变为“衰退膨胀”,最终出现经济崩溃与恶性通货膨胀并存的“崩溃膨胀”灾难。

奥巴马执政后任命的主要财政部门官员,依然来自华尔街金融财团的核心利益圈。仍在金融利益集团操控下的美国政府和联邦储备银行,不从根本上制止泡沫投机并冻结巨额金融衍生品坏债,而是以债券抵押贷款等方式无限制向金融机构注资,以不断印钞票稀释债权的办法向全世界转嫁危机,这样经济崩溃与恶性通货膨胀并存的灾难迟早会发生,也必然要威胁世界各国拥有的巨额外汇储备的安全,导致其进一步贬值甚至化为乌有,中国和世界各国都不应对这一关系切身利益的重大威胁保持沉默。由于美国华尔街财团追逐投机暴利贪婪欲望的无限制膨胀,导致了天文数字的金融衍生品坏债和整个银行体系濒临破产。美国政府的350。亿美元银行救助资金已经花费殆尽,美国银行高管却称不清楚巨额资金的去向和用途,美国媒体揭露某些银行高管的巨额奖金就远远超过政府救助资金。这说明他们已经丧失自制能力,置于世界各国的监督之下,势在必然。

美国纽约联邦储备银行前主管盖特纳担任财长后,声称奥巴马指责中国操纵汇率导致美国贸易逆差,美联储主席伯南克甚至将美国次贷危机的起因,归咎于中国储蓄率太高和出口太多导致美国“双赤字”,这表明他们不具备反思和纠正美国政策失误的能力,并且正寻找各种借口将危机代价转嫁给中国。中国面对美国无端指责不能仅为自己被动辩护,而应积极向世界各国和美国公众阐明全球金融危机的真正起因,否则就会鼓励美国故意混淆金融危机真相并把中国当作替罪羊,中国越是增购美国国债并供给廉价产品就越是成为美国的攻击对象。当前,挽救全球经济的唯一办法就是中国同世界各国联合起来,迫使美国彻底抛弃新自由主义的“华盛顿共识”,彻底抛弃纵容华尔街资本投机的金融自由化政策,在世界各国的监督之下对美国濒临破产的金融机构进行全面破产重组,冻结高达数百万亿美元天文数字的金融衍生品债务,优先保证美国民众的养老金和世界各国用真金白银购买的美元债券,拒绝美国华尔街金融资本绑架全球经济,要挟无休止注资救市。偿付赎金效应将鼓励华尔街金融资本更加沉溺于虚拟经济泡沫。

当前应高度重视全球金融危机升级的预警

当前,大多数国际金融专家尚未察觉到全球金融危机可能急剧升级的危险,更没有察觉到出现经济崩溃与恶性通货膨胀并存的灾难的危险,正像以前他们也未能察觉到美国爆发严重金融危机的危险一样。美国政府高官称无人能预见全球金融危机的发生,其实是他们对这样的预测有意采取置若罔闻的态度。笔者10年前撰写的专著《威胁中国的隐蔽战争》,就指出美国面临着发生严重金融危机的危险,可能导致货币金融体系崩溃并引发全球大萧条,“美国所有大银行从事金融衍生品投机的规模,均超过了自有资本的一两百倍,一旦整个泡沫中止了不断膨胀的过程,就会以‘核爆炸般的‘逆转的金融杠杆机制,导致沉溺于投机的众多金融机构坏账累累,大批企业和银行濒临全面破产的边缘”。笔者的专著还指出,“美国的泡沫经济显示了超常的持久性,原因之一是美元拥有特殊国际地位,国内储蓄率为负并存在着巨额贸易逆差,也能吸纳全世界的物质财富来维持泡沫,尽管泡沫维持和破灭的趋势同时存在,很难准确地预测泡沫膨胀何时发生逆转,但是,这种不正常状况最终是难以持续的,我国必须作好防范最坏情况的准备”。

畅销书《货币战争》作者宋鸿兵曾准确预测过美国次贷危机,不久前他发出了2009年很可能爆发第二轮全球金融海啸,其强度将三倍于2008年的第一轮金融海啸的预警。中国某重要媒体对此评论称欧洲和美国尚未出现类似预测,因此,宋鸿兵的预言是孤立的并且缺少其它国际学者的呼应。实际上,这表明中国媒体的注意力只局限于西方大财团控制的主流媒体,而忽视了一些真正有预见力的学者和研究机构。国际上也有少数研究机构数年前曾成功预见到美国金融危机,当前这些机构也都发出了出现美元严重贬值和全球性通货膨胀的预警。欧洲一家全球趋势预测研究机构(GEAB),对国际重要财经趋势预测的准确率高达80%。数年前曾准确预见到美国将会爆发次贷危机,并对危机爆发的事件顺序、时间和强度都有准确预测。但这一预测,曾遭到美欧大财团控制的主流媒体的激烈批评和攻击,后来发生的大量事实却令人惊讶地证明了其预测的正确性0。欧洲有少数银行和投资基金由于重视该机构的预测,成功避免了巨大的冲击和损失。欧洲也有不少民众听取该机构的经济预测和建议,调整投资策略,成功避免了在股

市、楼市上可能遭受的重大损失。这家机构认为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还会出现急剧升级。美欧政府继续沿用现行的巨资救市政策是无效的,因为银行系统面临的危机不是流动性短缺而是丧失偿付能力的全面破产危机。中国传媒界和经济界不应因发出这种预警的学者和机构数量较少,就忽视其对帮助中国企业界、金融界更好地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重要意义。

大多数中外经济学家之所以未能预见到美国爆发严重的金融危机,其重要原因之一是他们过于信赖国际权威机构发布的数据和分析判断,而这些国际权威机构往往有意筛选、隐瞒和扭曲向公众发布的重要经济信息。2006年GEAB发布分析报告,认为美国的M3广义货币发行数据暴露出美元资产存在着严重风险,美联储为防止国际投资者担忧美元风险很可能停止公布M3数据,3个月之后美联储果然在其统计报告中完全取消了公布M3数据。2008年9月美国次贷危机明显恶化之后,有些中国经济学家仍然坚称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轻微,理由是美国2008年前两个季度国内生产总值的数据良好,但后来不久美国统计局就修改了以前的数据,称早在2007年第四季度美国经济就已步入衰退。国际权威机构往往深受为其提供幕后资助的大财团的影响和控制,这些机构公布的数据和分析判断也往往服从于大财团的利益和意志。倘若国际投机者了解到了美国M3广义货币和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或许就能及时准确判断出美国次贷危机的严重程度,这样就会妨碍掌握内情的美国华尔街金融财团提前抛售有毒资产,中国也许就不会购买高达3000多亿美元的“两房”债券,2007年美国住宅建设部长到中国游说资助时就难以奏效。

尽管国际权威机构往往隐瞒和扭曲重要的经济数据信息,但是只要不盲目轻信还是能从中看出不少破绽,从而对其舆论误导提出质疑并发现早期预警迹象。宋鸿兵根据房地产价格上涨高于收入上涨必然出现拐点,从而推断次贷债券大范围违约将引发次贷危机,2007年他根据次贷合同利率重设的集中时段,正确推断2008年7、8、9月将出现大规模次贷违约,并且通过高杠杆次贷金融衍生品引发第一轮金融海啸。令人遗憾的是,有关部门和银行机构未能重视他发出的预警,不然就能及早减持“两房”和雷曼的债券,缩小经济损失。宋鸿兵质疑国际权威机构比他掌握更为详尽的数据,却无人能够预见次贷危机并向公众及时发出预警。他根据房利美在次贷繁盛期就开始布置裁员应对财务危机,推断美联储和华尔街大财团高层人物早就知道次贷危机迫近,房利美蓄意作亏的奇怪交易也表明上层高管在悄悄转移财富,但是,大多数经济学家盲目轻信权威致使他们未能发现疑点。

中国媒体往往责怪曾正确发出危机预警的少数学者,为何未能提供更为详尽的数据支持其分析预测,但却很少质疑美国政府、权威评级机构和银行金融机构,为何不将其详尽掌握的重要数据信息公之于众,特别是关系到中小投资者和海外投资者的利益,能够揭示美元金融资产潜在风险的重要统计数据和信息。花旗银行、贝尔斯登、雷曼公司、美国国际集团等都是美国上市公司,它们有义务向公众和海外投资者提供反映经营状况的数据,特别是涉及重大投资风险的金融衍生品数据。格林斯潘深知金融衍生品具有巨大的风险性,他担任美联储主席期间曾多次组织巨资救市,以阻止整个金融市场因金融衍生品坏账发生崩溃。1999年美国老虎基金濒临破产几乎引发金融市场崩溃,格林斯潘动用了300多亿美元用于挽救金融市场。格林斯潘肩负着监管金融机构和维护公众利益的职责,却将维护华尔街投机自由置于公众利益之上。他不仅不要求金融机构公开金融衍生品的数据,还积极推动国会通过立法永久废除对金融衍生品的监管。格林斯潘认为最少的政府监管就是最好的政府监管,金融衍生品创新能够帮助金融业自发规避风险。如果金融衍生品真是为了避免风险而不是高杠杆投机套利,就没有任何理由拒绝向国内外投资者、债权人和公众披露,因为高杠杆金融衍生品比较一般资产负债表数据更值得投资者关心。倘若公众了解雷曼、贝尔斯登持有各种金融衍生品的详细数据,就能准确判断出这些公司发生亏空的时间和严重程度,将会产生多大范围的扩散影响并波及哪些具体金融机构。美联储、各种权威评级机构无疑掌握上述详细数据,他们清楚地知晓次贷危机迫近却没有向公众发出任何预警,相反他们在明知雷曼等公司困境时还隐瞒其真实财务状况,积极将其有毒资产包装成3A债券推销到全世界。

国内外成功预见到美国金融危机的少数学者和研究机构,他们所采取的研究方法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抛弃了西方经济学的狭隘抽象研究方法,特别是西方经济学脱离现实的种种假设,运用了一种从现实出发的跨学科的综合性研究方法,将现实经济问题与国际政治、国际战略密切联系起来,与不同利益集团之间为追求经济利益进行的博弈、斗争联系起来。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研究方法继承了马列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传统。运用这种研究方法就不会盲目迷信新自由主义,不会迷信美国推荐的金融自由化政策,就不会轻信美国权威机构公布的数据和分析判断,就能够洞察西方主流媒体舆论误导存在的破绽,从中发现可能诱发金融危机的重要因素和早期预警迹象。在美国政府和金融财团出于战略目的和谋利动机,有意隐瞒有关金融风险的重要统计数据的情况下,运用上述研究方法才能客观地发现重大现实矛盾,对于维护中国的经济金融安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倘若有关金融部门重视宋鸿兵所著《货币战争》对次贷危机的预警,并且组织对“两房”的真实经营状况进行深入调查,而不是轻信美国政府和权威机构提供的数据、信息和评级,就能更好确保中国巨额外汇储备的安全增值并避免损失。这就是为何美国著名投资银行雇佣的经济学家,撰文激烈抨击、贬低和诋毁宋鸿兵的著作和分析,坦言担忧那本著作影响中国政府和企业界的决策。倘若中国许多大企业重视了宋鸿兵的分析和预警,也像那家美国投行一样知道次贷危机的迫近,就能避免因同该投行签订一系列对赌协议蒙受数百亿元的损失。

责任编辑:垠喜

猜你喜欢
次贷衍生品危机
衍生品
“声”化危机
河口正陷入危机
由“大白”玩偶脱销说开去
美国次贷危机的产生、蔓延和教训
透过金融危机看衍生品发展与监管
危机来袭/等
次贷骨牌祸及全球 中国如何再避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