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开始,用“心”管理

2009-12-23 02:28王红飞
江西教育A 2009年10期
关键词:木桶班集体班级

王红飞

班级管理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要管理好一个班级,最主要就是要协调好师生关系。然而在与学生的交往过程中,有些教师对学生的心理把握不准,导致师生关系紧张,进而使学生与教师的对抗情绪加深,影响教育效果。反之,班主任根据学生心理变化,有效地运用心理效应,则能使管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基于“南风效应”的“人文化”管理风格

生活中,人们头脑往往存在关于某类人的固定印象,并以此作为评价其人格的依据:老年人墨守成规;青年人举止轻浮;教授白发苍苍、文质彬彬;工人身强力壮、举止豪爽……班级管理中的学生观亦是如此。班主任如果以某种僵化的印象去评判学生,就很容易形成偏见,这样既伤害学生的自尊,也影响教育效果。

在班级工作中,我们要灵活运用“南风效应”打破这种心理偏见,消解学生的心理防范。学生有本能的自我保护意识,一旦明白你找他谈话是为了教训他,就会关上心扉,封闭自我,产生紧张的心理防范。因此,教育者应采用和风细雨的“南风式”教育方法,消除被教育者的对立情绪,创造心理相容的条件,从而开启学生的心理围城,使之敞开心扉,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例如,我班上有个全年级组老师都头疼的学生,他厌恶学习,时常打架,欺负其他班级的学生。已经读六年级了,一般的老师都拿他没有办法。一次,隔壁班的一个兔唇小女孩被他欺负了,我将他带到办公室,在了解情况后,并没有发火把他训斥一顿,而是心平气和地说:“第一,你是一个男生,理应不去欺负弱小。第二,你看她多么可怜,有一张和别人不一样的嘴唇,她自己心里都感到难过。第三,其实你比以前进步多了,最近也很少听到同学告你的状了,要是你进步再大些,同学和老师都会非常喜欢你的。”我的一席话使他惭愧地低下了头。

二、基于“木桶效应”的“整体化”管理视角

一个班集体由几十名学生组成,正如一只木桶是由若干块木板组成的一样,组成木桶的木板有长有短,组成班级的学生也有“长”有“短”,班主任必须采取科学的方法,把“短板”变成“长板”,从而使班级这个“木桶”的“存水量”达到最大值。

首先,班主任在日常管理中对每个学生要仔细观察,周密调查,认真研究。只有认识了学生的“长”与“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其次,要善于捕捉学生“短”中的闪光点,并及时地将其宣传放大,进而做到扬“长”避“短”。如学生中有的遵守纪律的自觉性不够高,但能见义勇为,助人为乐;有的学科成绩不够理想,但文体方面有一定的特长;有的外表沉默寡言,却能独立思考,对有些问题有独到的见解等等。如笔者班上有一同学,平时学习经常懒懒散散,不求上进,但他的体育素质却非常好。在今年的镇运动会上,取得了1500米第一名的优异成绩,他自己也觉得非常得意。我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及时地表扬了他,并引导他将运动场上拼搏进取、敢为人先的劲头用到学习上来。从此,他下起了苦工夫,学习劲头足起来了。再者,班主任要经常性地搭建“取长补短”的平台。对学科成绩差的学生降低要求,循序渐进地多做个别辅导;对性格内向、沉默寡言的学生,要经常组织各种课外活动,多给他们锻炼的机会;对不遵守纪律的学生,要开展个别谈心,进行耐心说服和引导。渐渐地“短板”就会变“长板”,从而增大班级“木桶”的“存水量”。

三、基于“霍桑效应”的“自主化”管理方式

班级管理中,充分给予学生心理暗示,充分给予学生权利,放手让学生参与班级管理,他们的情绪就会高涨,就会把班集体当做自己的“家”,觉得自己是班级的主人,应该为班级作贡献。这就是霍桑效应给予我们的启示。

首先班主任要充分给予学生以心理暗示,大力发掘学生潜能,让每一个班级成员都感到“我是被重视的”,激发其自豪感以增强自信力。当每一个班级成员都拥有这种精神上的强大满足,并在班级生活中互相交流、影响,其最后收获的总能量甚至可能比所有成员的能量总和更大。在班级日常管理中,班主任可有意识地选择有利于学生特长发挥的内容,放手让学生自主管理,委以重任;在活动过程中及时指出学生的优点,给予当众表扬,让他(她)得到其他同学的认可;对学生暴露出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让学生直接感受到自己的问题;提出读书建议,让学生通过阅读与思考,理性地认识自己的问题,寻找解决的方法。其次班主任要充分给予学生话语机会,疏导学生情绪。可以把班会课当做一个很好的平台,让学生在班会课上公开讨论、辩论感兴趣的问题,开诚布公,交换意见。班主任扮演倾听者的角色,鼓励学生“把话说出来,把话说完”,也鼓励学生成为“倾听者”,成为“解铃人”。学生慢慢学会互动地消解压力,及时清扫困惑和情绪垃圾,达成彼此信任和理解,建立起具有公信力的主流舆论。这样的班集体,将能给每一个成员以信心、力量和源源不断的勇气,有助于提高班级的团体动力和学生对班级的满意度。

四、基于“破窗效应”的“精细化”管理细节

如果有人打坏了一座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又未能及时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玻璃。地上的第一片纸屑,墙上的第一缕蛛丝,这些管理中的细节,如果被教师忽视,就会形成管理中的第一个漏洞。班级管理的好坏,在于教育者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对学生出现“第一次”违规时是否重视了有效教育。

首先,在接班之初,班主任就要制定严密细致的规则,从点滴的小事抓起。比如,对学生到校时间的要求、卫生的清扫及物品的摆放、着装及文明举止等都要作出明确具体的规定。因为,学生的错误行为,无一不是由最初的简单小事发展而来。只有每一位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才能水到渠成,形成良好班级氛围。其次,要关注学生细微的心理变化。由于学生正处于长身体学知识的阶段,其生理和心理均未发育成熟,心理结构的不稳定,一次微小的心理波动,就很有可能对其今后的一生产生重大的影响。笔者曾教过的一名学生,头脑很聪明,可学习成绩平平,因为经常不完成作业,知识得不到及时巩固。偶尔有一次,我布置学生们看课外书并写一篇500字的读后感,他是第一个完成的,对人物的点评说得句句在理,我就在班上表扬了他并趁热打铁说“这一次的作业你完成得那么出色,相信以后其他作业你也会及时完成”。后来,这名学生一放学总是先完成作业,学习成绩节节上升,我又及时表扬了几次,最终他在期末考试中两门学科考到了90分以上。由此可见,班主任一定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于细微处见精神,促使学生经历量变产生质变的优化进程,从而创造辉煌。如果班主任对一些小事处理不当,就有可能造成大的恶果。比如,有些学生犯了错误,班主任就无限地上纲上线,甚至讽刺挖苦学生,这就会严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导致其自暴自弃,甚至出现离家出走、轻生等意想不到的情况,结果事与愿违。所以班主任要时时处处为学生着想,处理细节问题不可不慎。

总之,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只要遵循心理效应,从“心”开始,用“心”管理,班集体就会焕发出勃勃生机;也只有善于利用心理学效应,才能够更好地走进学生的精神世界,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有效的激励和帮助。◆(作者单位:浙江省天台县三合镇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木桶班集体班级
从我们的班集体说起
班级“四小怪”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木桶兄弟
不称心的新班级
用“爱心”创建和谐班集体
Research on Band Structure of One-dimensional Phononic Crystals Based on Wavelet Finite Element M ethod
班级被扣分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