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课程理念的高师院校外语教育实习模式探讨

2009-12-28 05:46郭晓华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09年11期
关键词:师范生外语毕业生

郭晓华

英语教育实习是高师外语教师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实习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师范生从教后的外语教育教学水平和基础教育目标的实现。

长期以来,高师院校英语教育实习习惯于传统的“教师怎么教我、我就怎么教学生”的模式和过程,努力去继承、模仿,缺少创新。对学生、教材、教法及评价的认识仍停留在旧的模式里,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外语教育实习的质量和所培养学生的外语素质,长期以来“哑巴式”的英语教育现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倡导适宜于基础教育改革需要的外语实习模式就成为基础教育改革深入推进过程中对高师院校和学生提出的迫切要求,也是实现我国外语基础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

一、外语教育实习的特殊性和紧迫性

英语课作为中小学学科教育系统的组成部分,是融入社会生活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的主渠道之一,其发挥的作用是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许多国家在基础教育的发展战略中,都把外语教育视为公民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强调其工具性。但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在外语教学实践方面,很多地方特别是农村中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仍旧停留在静态的教学上,主要采用语法—翻译法(Grammar-Translation Approach),教学中偏重于语言知识的传授和应试能力的提高,轻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长期以来的“费时低效”与“哑巴英语”等问题依然没有得到解决,结果就是生产出一大批“高分低能”的“畸形人才”。这明显有悖于外语学习和外语教育的初衷。要改变目前我国外语教学的现状,就要以这次基础教育改革为契机,以外语教育实习为手段,改革高师院校人才培养和教育实习模式,培养综合素质高、教学能力强、教学方法新颖的基础外语教育师资力量。

二、外语教育实习模式的现状

在英语新课程改革中提出了“突出学生的发展、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建立新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建立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提高的评价体系”的理念。它明确提出了今后师范院校人才培养的方向:随着教师专业化进程的推进和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不仅要求高师院校外语毕业生具有现代的教育教学理念,还要求他们掌握适应新课程改革需要的专业素质、教育能力和教学技巧,培养出的学生不再是知识的复制品。反观国内很多师范院校的外语教育理念之旧、教育改革行动之缓、实习模式之传统,仍然令人担忧。

目前,高师院校的外语专业仍然沿袭传统的教育实习模式。以英语为例,主要有大兵团教育实习、自由分散式教育实习、委托管理教育实习及游击式教育实习。这些传统的教育实习一般都以训练和培养学生掌握上课的技能和技巧为重心,实习内容与形式主要是锻炼备课、上课或充当教学助手等少量“规定动作”,实习中一再强调的是向书本学习、向他人学习,教学中一味强调学生考试成绩的提高。但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推进和社会对外语人才的要求,其弊端日益显露。首先实习生对中小学英语新课程改革仍只知理论,缺少对新课程改革的实践性认识。其次,中小学英语老师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方法、手段和教学模式,课堂上老师仍然“演独角戏”,强调知识的灌输和考试能力的培养,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得不到有效地运用。加之中小学教学评价体系得不到更新,评定教学质量的高低标准依然是学生的考试成绩。经过这样的英语教学实习过程的毕业生还是难以适应新课程改革需要和未来社会对外语人才的需求。

三、呼唤新型外语教育实习模式

为适应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培养适应新课程理念的外语教育师资和满足社会对外语学习的期望,外语实习模式改革势在必行。

1.反思型外语教育实习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英语教师的传统角色受到巨大的挑战,由过去的“传道、授业、解惑”者向“指导、促进、合作”者转变。此外,社会对英语师范生的多元化需求,客观上也促进教育实习功能的多元发展,引导师范生对自己的所学与所教进行反思。培养师范生反思性教学的意识,引领他们在理论与实践的不断融合与互动中自觉走上“经验+反思”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这对毕业生今后走上教育岗位大有裨益。特别在农村中小学,由于英语学科的特殊性,有的指导教师(教学指导教师或班主任指导教师)刚毕业不久,本身缺少作为实习指导教师的知识、经验,对英语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也知之甚少,当然谈不上对实习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这时,实习生要能够明辨是非,吸收优点,克服缺点,不可全盘拿来,要形成批判性与继承性的反思意识,不断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提高自身教学能力。只有这样,教育实习才能起作用,实习生毕业后才能真正成为新课程改革的推动者。

高等师范院校要提高外语教育实习的质量、适应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就不能不注重对师范生实习前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的培养。一方面可以通过增加教学见习、微格教学时数和建立教育实习见习基地以及英语教学法课程的有意识训练等途径解决。此外还可以采取编写相关的教材、讲义及开设公选课、组织观摩、鼓励学生撰写反思日记等措施,对学生进行反思指导,引导实习生明确从哪些方面进行反思、如何反思。二则可以对实习生自身经历进行反思,包括回忆作为学生时所遇到过的好的教师、好的教学方法以及好的班级。三是从实习学校、指导老师的反馈意见和实习同伴认同角的度获得启发。总之,高师院校可从不同角度为实习教师提供反思的基点和思路,让实习生开始建构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学特点。

2.基于就业意向的外语教育实习

近几年来随着高校的扩招,外语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多,就业形势日趋严峻。而实习环节对实践能力的作用势必进一步影响部分外语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而用人单位由于有较大的选择空间,往往倾向于外语(中小学以英语为主)专业知识扎实、综合素质高、能在最短时间内适应新课程教学需要的师范毕业生,而不愿接受仍需进一步培训的“半成品”。因此,为进一步提高“产品”的质量,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学校应优化实习模式。

作为高师院校,要转变办学观念,改变办学模式,实行开放办学。一是摸清家底,清楚掌握毕业生人数、专业分布及地域分布,同时掌握毕业生的主要就业意向,为布置教育实习做好准备。二是加强同各中小学、教育主管部门的联系,建立经常性的合作关系。每年开学初,学校相关部门应采取主动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尽早收集用人单位信息,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加强同中小学的紧密合作。三是掌握往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同用人单位、校友保持良好的信息沟通,广泛收集各种意见和建议,特别是各级各类中小学在新课程改革中对英语人才的要求,有的放矢地做好毕业生就业推荐。

这种实习模式不但有利于用人单位吸引大批优秀学生到单位参加英语实习,并通过实际的接触和交流,对毕业生综合素质有较全面的了解,更能保证所选择师范生的质量。同时作为高师院校,从收集的意见和反馈中,主动使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教法及科研合作等各方面同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接轨,使毕业生能适应新课改形势下对中小学英语老师的各方面能力的需求,提高毕业生“出口”质量。因此,深入地研究师范生的教育实习模式、积极创新实习模式是提高师范生的综合素质、打造师范毕业生核心竞争力、开拓就业市场的必由之路。

3.全程式、导师制教育实习模式

在基础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实施新课程的背景下,高师院校的教师教育类和实践类课程特别是教育实习如何设置才能适应基础教育的需要,成为高师院校改革的重点。传统高师院校往往把教育实习看成毕业生取得毕业资格的一个环节,实行的是一次性、终结性的模式。我们根据外语学习的特殊性,提出适应新课程需要的全程式、导师制教育实习模式。即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师范生进行全方位、全过程导师制教育实习。具体做法有:(1)新生入校后把学生分成若干教学实践小组,每人配发一套中小学英语教材,聘请一名专业教师为指导教师,实行“导师制模式”,参与与指导小组开展活动。前期以听、说、读、写分解训练为主,后期突出综合训练和教学实践。(2)强化教师技能训练和培养。每一阶段选择训练重点,采用传统方法与现代手段相结合,充分利用教室、互联网和多媒体等手段,进行课堂训练和网上设立“师范生教学技能训练主页”,指导老师经常进行观摩、指导,并写出评议意见。从而扩大了训练范围,优化了训练效果。(3)充分利用寒暑假时间进行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等实践活动。目的是让学生预先了解、感受中小学的真实英语课堂和基础教育改革的动向,同时经过课堂教学实践,进一步反思自己的教学基本技能、教学方法及教学理念能否适应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4)学生学习的后期阶段每周开展一次“中(小)学英语教学模拟和实践课”,主要是在教法教师和专业指导教师的指导下,按照新课程要求,进行备课和小组讲评等模拟教学实践、教师技能竞赛和讲课比赛,形成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良好氛围。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和新课程的推进,要求未来的外语毕业生不但要有扎实的教师技能和专业知识,而且应该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以学生为本的思想观念、热爱自身职业的情感、熟练的现代化教学技术、系统全面的任教学科知识、高超的教学能力、富有感染力的人格魅力等全面的素质,这些需要通过终身学习来实现。

总之,高师院校的外语教育实习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我们只要坚持以对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开发和培养为目标,以服务基础教育为中心,与时俱进,高师院校的外语教育实习质量定会上一个新台阶。

猜你喜欢
师范生外语毕业生
9岁的高中毕业生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师范生MPCK发展的策略
浅析师范生PCK知识的构建
最“叛逆”的毕业生
进一步完善免费师范生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