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宫腔镜下宫颈电锥切术中应用宫旁神经阻滞麻醉的疗效分析

2010-01-24 08:38
中国医药指南 2010年3期
关键词:合剂宫腔镜硬膜外

孙 晖

在宫腔镜下宫颈电锥切术中应用宫旁神经阻滞麻醉的疗效分析

孙 晖

目的探讨宫旁阻滞麻醉联合杜非合剂在宫腔镜下宫颈电锥切术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将102例需宫颈电锥切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1例。实验组术前30min肌内注射哌替啶50mg、异丙嗪25mg(杜非合剂)。取膀胱截石位于宫旁3点、9点阴道处,回抽无血液,各注入1%利多卡因10mL;对照组:取2~3或3~4椎间隙,置入导管3cm注入2%利多卡因10mL,比较两组各项生命体征变化,镇痛效果及下肢神经阻滞情况。结果宫旁神经阻滞联合杜非合剂与硬外麻醉比较镇静、镇痛效果无差异。血压、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术前术后无明显变化。结论宫旁神经阻滞麻醉联合杜非合剂在宫颈电锥切术中安全有效。

宫旁神经阻滞麻醉;宫腔镜

目前宫腔镜下宫颈电锥切术常用硬膜外麻醉,因该术式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南阳市中心医院采用宫旁神经阻滞麻醉用于该手术,镇痛效果满意。本文探讨该麻醉方式的可行性及有效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本院宫镜电锥切的患者102例,年领26~45岁。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61例。实验组:宫旁神经阻滞麻醉组。对照组:硬膜外麻醉组,两组患者的年龄、体质量、身高,无明显统计学差异。

1.2 方法

实验组:术前30min肌内注射哌替啶50mg,异丙嗪25mg(杜非合剂),取膀胱截石位于宫旁3点、9点阴道处,回抽无血液,各注入1%利多卡因10mL。对照组:取2~3或3~4椎间隙,置入导管3cm注入2%利多卡因10mL。

1.3 效果评定

镇痛程度分3级,Ⅰ级:术中基本无痛,安静合作;Ⅱ级:仅有轻度下腹痛,能保持合作;Ⅲ级:有较剧烈下腹痛,难以保持安静与合作。下肢运动神经阻滞采用改良Bromage评分0分:可以抬腿;1分:不能抬腿,可以屈膝;2分:不能屈膝,但能屈踝;3分不能屈踝。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 果(表1)

2.1 两组患者年龄、体质量、手术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患者围手术期,生命指征变化见表1。实验组各项指标围术期无明显变化,对照组术前术中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均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

2.2 两组镇痛效果比较,见表2。

2.3 两组患者术后运动神经阻滞情况

实验组患者无活动障碍,而对照组19%患者无活动障碍,78%轻度活动障碍,3%中度活动障碍。

2.4 不良反应

实验组术后头晕3.3%,对照组术后头晕4.9%,差异无显著性(P>0.05)。实验组术后无恶心,对照组恶心3.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表1 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生命指征变化

表2 两组患者镇痛效果比较

3 讨 论

宫腔镜宫颈电锥切适合于:①颈管病变较重、较深的患者;②严重宫颈黏膜炎的中重度宫颈糜烂。具有切割充分,术中出血少,脱痂出血少的特点。该手术常规麻醉为硬膜外麻醉,我们采用宫旁神经阻滞麻醉联合术前杜非合剂肌内注射,取得满意的麻醉效果操作简单易于掌握。

宫旁神经丛位于子宫阔韧带两层之间的基底部,子宫颈及阴道上部的两侧。丛内有神经细胞,纤维来自下腹下丛,穿子宫韧带分布于阴道,一些纤维直接至子宫颈,部分纤维分布于子宫体及输卵管。宫旁神经阻滞可快速抑制子宫,宫颈及阴道的痛觉传导,无需等待可立即手术,较硬膜外麻醉时间平均缩短(30.8±10.5)min,且起效迅速,且其麻醉作用于局部区域,对血压、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的影响极小,因此生命体征平稳,无需专人监护。术前应用杜非合剂,起到良好的镇静、镇痛作用,所有患者均无焦虑,处于轻松合作状态,言语和合作能力良好,均能配合医师的指令,其止痛效果、镇痛Ⅰ级82%,镇痛Ⅱ级18%,与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无显著差异,但鉴于硬膜外麻醉较高的技术难度,较高的麻醉风险就显示出宫旁神经阻滞麻醉在宫颈电锥切术上的优越性。

R614.4

B

1671-8194(2010)03-0073-02

河南省南阳市中心医院妇科(473000)

猜你喜欢
合剂宫腔镜硬膜外
观察宫腔镜在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药物保守治疗中的应用
宫腔镜下清宫术与常规清宫术治疗人工流产不全的临床效果
石硫合剂熬制与保存
HPLC法同时测定退银合剂中6种成分
HPLC法同时测定二陈合剂中8种成分
多次供精人工授精失败宫腔镜检查的意义
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分析
喷他佐辛在剖宫产术后静脉镇痛与硬膜外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胸部硬膜外麻醉镇痛对冠状动脉疾病的控制价值
硬膜外注射脉络宁配合手法复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7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