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法整复加α型石膏环治疗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脱位100例

2010-02-09 10:32陈金辉浙江慈溪市第三人民医院315324
中国乡村医药 2010年8期
关键词:掌骨腕关节手部

陈金辉 (浙江慈溪市第三人民医院 315324)

笔者2005年7月至2008年9月应用手法整复加α型石膏环治疗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脱位(Bennett’s骨折)100例,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00例中,男77例,女23例;年龄25~70岁,平均42岁;左侧41例,右侧59例。伤后就诊时间最短30分钟,最长48小时。所有病例均无血管、神经损伤体征,为闭合性骨折。

2 治疗方法

2.1 复位方法 术者握患侧拇指,使第一掌指和指间关节处于屈曲30~45°位置下做纵向牵引,一助手握患腕做对抗牵引2~4分钟,力量要适中,纠正骨折端的嵌插、短缩畸形。将食指在患者第一掌指骨头之掌侧,使第一掌指骨头充分外展,同时右手拇指按压向背桡侧凸起成角的第一掌骨基底部向掌尺侧,纠正成角畸形。维持牵引下同时摇晃拇指,使骨折达到正确复位,关节面平整,复位成功。

2.2 固定方法 铺40~50cm长的石膏绷带,纵折3叠,浸泡、挤干,垫薄棉纸,将石膏条中段通过患手虎口围绕拇指,两侧石膏条铺于前臂,交叉于手背,在手背突出部的石膏表面适当按压,保持复位,直至石膏凝固。固定期间鼓励患者活动健指。固定时间依据骨折愈合情况而定,一般4~6周去除外固定,逐步进行手部功能锻炼。

3 治疗结果

经治疗,70例(70.0%)达到解剖复位,30例(30.0%)为功能复位;骨折均于4~6周愈合。随访6个月,所有病例术后拇指对掌、外展及内收功能正常。

4 讨论

Bennett’s骨折是一种累及关节面的关节内骨折,治疗应严格遵循关节内骨折的治疗原则,治疗的目标是达到关节面的解剖复位,恢复正常的力线,进行有效的固定,早期功能锻炼,最终获得良好的关节功能。

Bennett’s骨折的损伤多由指端传导下来的轴向暴力所致,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骨折线进入关节面,尺侧小骨片因于掌侧韧带相连而被固定在与大多角骨及第二掌骨相连接的韧带上,桡侧骨折段则由拇长展肌和拇屈肌的收缩牵引,由大多角骨关节面向桡骨侧移位,并向掌侧屈曲形成掌腕关节脱位。

手腕部关节囊、韧带体积小,稍有僵硬就影响关节的活动,一旦外固定范围过大,则会导致患者手部运动功能障碍。α型石膏环仅固定拇指的指间关节、掌指关节、掌腕关节和腕关节,其固定范围小,能最大限度地保护手部运动功能。

手法整复加α型石膏环治疗Bennett’s骨折一方面发扬了中医正骨手法,具有操作简便、痛苦小、易于保持复位后的稳定、愈合快、费用低等优点;另一方面解除了患者惧怕手术的思想顾虑,减轻经济负担,避免了手术感染及手术取内固定之弊,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猜你喜欢
掌骨腕关节手部
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的皮瓣选择
第1掌骨桡背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
微创克氏针经皮固定治疗第5掌骨骨折
研究多层螺旋CT联合核磁共振成像应用于腕关节损伤的影像诊断价值
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掌骨骨折的疗效
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累及腕关节MRI表现及其分布特点研究
寒湿痹阻及湿热痹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腕关节MRI表现的相关性研究
高频彩超与磁共振成像对类风湿性腕关节早期病变的诊断价值分析
微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多发掌骨粉碎性骨折的临床分析
皮瓣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